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贲门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每组28例,并进行3年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营养情况和远期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胃切除组患者和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全胃切除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显著小于近端胃切除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分(P<0.05)。2组患者术后1年的营养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存在较大比例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2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全胃切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P<0.05)。结论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临床效果更好,术后胃肠道恢复较好且术后3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1987年至1996年本院采用扩大根治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68,主后均进行随。68例中存活半年者4例占5.9%,1年者16例占23.5%,3年存活率60.3%(41例),5年存活率10.3%(7例)结果表明改进手术进路,扩大淋巴结清扫站区,尽可能切除邻近受累脏器和癌灶范围是扩大根治,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步骤,本文根据实践体会,着重对扩大根治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贲门癌的手术方法。然而,对进展期贲门癌采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还是全胃切除术目前还有争议。本研究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年、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其中近端胃切除术组(PG组29例),全胃切除术组(TG组16例)。结果:PG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8%和20.7%,TG组为37.5%和1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3.84,P〉0.05;x^2=3.89,P〉0.05)。P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7%和6.8%,TG组均为6%。结论:进展期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全胃与胃近端切除术对贲门癌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5.
贲门癌切除术后的返流性食管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导致吻合口狭窄 ,因此我们采取了贲门癌切除后行胃底重建 ,有效地防止了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且符合生理变化。我院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施行经左胸贲门癌切除 ,食管胃端侧吻合胃底重建术 16 6例 ,获得满意效果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6 6例 ,男性 97例 ,女性 6 9例。年龄 2 6~ 78岁 ,平均5 6 5岁 ,病程 2 0天~ 11个月。术前均经纤维胃镜 ,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贲门腺癌 ,均经左胸行贲门癌上半胃切…  相似文献   

6.
0 引言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吻合口三大并发症.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切除贲门癌106例,采用派尔特FLSL 90闭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胃底,FCSL W26吻合器吻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至2003年3月,我们采用放、化疗联合方式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患27例,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是本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胃、十二脂肠病变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癌、贲门癌而行手术治疗的报道很少。我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0月间共收住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癌和贲门癌 10例 ,手术后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2岁~ 6 5岁 ,平均 5 7岁。本组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剑突下疼痛史 ,病程为 2月~ 12月 ,平均 4.5月。胃大部分切除的原病变性质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其中 6例为毕氏 式结肠前吻合 ,4例为毕氏 式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合理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6月-2006年6月对98例病变较晚的胃底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开腹手术48例,胸腹联合切口50例,全部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根治性切除86例,姑息性切除1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肺部并发症2例,返流性食管炎3例,膈下脓肿1例,无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及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8/98)。结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胃底贲门癌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病变切除范围广,淋巴结清扫彻底,具有一定的代胃功能和较强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腹膈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贲门癌的技术改进谭廷爵四川省仪陇县人民医院(637600)胃贲门癌有时需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而经胸手术受到心肺功能的一定限制、因此,我科自1987年以来,采用经腹膈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贲门癌21例,对手术细节及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1.
成德生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61-1463
目的探讨在胃底贲门癌术后对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开展胃底贲门癌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为(44±7)g/L,碱性磷酸酶为(111±52)U/L,住院时间为(14.2±3.3)d,排气时间为(48.7±21.4)h,排便时间为(72.9±6.8)h,治疗费用为(9391.2±1021.7)元,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保证患者所需的营养成分摄入,同时能够促进胃肠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营养供给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根治性全胃切除后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对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对照组进行单纯Roux-en-Y吻合术.观察2组手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b)、血浆前白蛋白(PA)、血浆总蛋白(TP)差异;采用Spitzer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Hb、PA、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22.26±14.06)g/L、(325.48±11.62)mg/L、(64.05±3.54)g/L,对照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33.65±18.26)g/L、(345.64±18.37)mg/L、(67.26±4.55)g/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Spitzer评分:研究组活动情况、健康状况、总分分别为(1.42±0.62)、(1.13±0.64)、(1.36±0.62),对照组分别为(0.85±0.65)、(0.71±0.66)、(1.14±0.5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远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全胃切除、胃及幽门重建新术式及术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测定了胃癌患者术后0.5a、1a血液中IgA、IgG、IgM、CD4、CD8、NKL、L、IL-2、sIL-2R、INF-γ水平。新术式术后患者IgA、IgG、IgM、CD4、NKL、L、IL-2、INF-γ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组(P<0.01),与非肿瘤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术式术后患者CD8、sIL-2R水平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P<0.01),与非肿瘤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术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而传统术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且低下。  相似文献   

14.
胃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治疗问题,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胃癌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至1997年17例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病例。结果 胃癌术后复发71%发生于2年之内,早期发现依赖于术后定期胃镜检查,再次手术获相对根治性切除者生存14个月~4年,获姑息性切除者生存6个月~22个月。结论 对胃癌术后复发病人能再次手术切除者,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术后定期纤维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胃癌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及开腹组(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P<0.05);与开腹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切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周完全腹腔镜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均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但前者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经验。结果:15例中食管癌12例,贲门癌3例;术前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2例,伴心血管疾病者9例;发现癌肿时糖尿病诊断已成立者6例,另9例为术前检查所发现,空腹血糖5.9-14.6mmol/L;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4例,切除率100%;术后胸部切口感染5例;发生低血糖体克1例;全组除1例死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外,其余均顺利/经相应处理后渡过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均用普通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补糖以5%的等渗液体为主,按1u普通胰岛素:5g糖的比例补液,并按尿糖一个"+":3u胰岛素的剂量追加,使患者尿糖控制在"+-++"、血糖保持在略高于正常的水平。术后7天开始进食后逐渐改用口服降糖药。结论:食管责门癌合并糖尿病系一较严重且常见的临床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予以重视,胰岛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长期生存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胃癌手术后生存5年以上病人268例为长生存组,术后2年内死亡的病人418例为短生存组,并考察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合并切除、断端癌残留等15项共35个变量,经过数量化处理后.采用logistic判别分析法.计算出影响长期生存的判别函数、判别值。结果:判别作用最强的因素依次为:N3、S3、N2、N1、断端癌浸润、S2、全胃切除,各因素显著性检验P值均远小于0.01,回代检验总符合率8528%。结论:提示多因素判别分析法对于估计预后是一种比较科学、简单而可靠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切缘镜下癌残留相关原因,为提高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123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贲门癌切除手术上下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3例贲门癌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镜下癌残留11例,上切缘残留5例,下切缘残留6例,上下切缘均残留1例,残留率8.9%,切缘癌残留者与切缘无癌残留肿瘤最长径分别为9.5±3.8cm和6.5±3.1cm,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贲门癌肿瘤最长径〉7cm以及TNM分期为Ⅳ期是切缘癌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根据肿瘤最长径来决定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以减少切缘癌残留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最长径超过7cm,肿瘤TNM分期至Ⅳ期患者应行全胃切除术,并保证足够长度的上切缘以减少切缘癌残留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67年1月~1992年12月,手术治疗胃癌1629例,切除率87.11%,死亡率3.07%。随访率93.06%,全组5年生存率52.82%。根治性切除1120例,5年生存率59.44%;始息性切除249例,5年生存率19.96%。早期胃癌104例,5年生存率95.84%。经分析认为: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术式及根治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推广胃癌规范化手术可使胃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由33.13%上升至59.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