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C-Ⅲ(ApoC-Ⅲ)和糖分解烯醇酶(NSE)水平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SCLC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观察,另选取同期6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肿瘤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两组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SCLC和NSCLC患者肿瘤组织、SCLC患者化疗和未化疗、复发和未复发及TNM不同分期的Apo-E、ApoC-Ⅲ和NSE阳性表达率。结果 SCLS患者Apo-E阳性率为95. 0%,高于NSCLC患者的6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化疗患者Apo-E阳性率为93. 1%,与未化疗患者的93.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复发患者Apo-E阳性率为86. 7%,与未复发患者的95.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患者TNM分期中,Ⅲ级的Apo-E阳性率为58. 1%,低于Ⅳ级的88.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CLS患者ApoC-Ⅲ阳性率为68. 3%,与NSCLC患者的60.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化疗患者ApoC-Ⅲ阳性率为58. 6%,低于未化疗患者的77.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复发患者ApoC-Ⅲ的阳性率为66. 7%,与未复发患者的68. 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患者TNM分期中,Ⅲ级的ApoC-Ⅲ阳性率为60. 5%,低于Ⅳ级的10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CLS患者NSE阳性率为55. 0%,与NSCLC患者的65.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化疗患者NSE阳性率为55. 2%,低于未化疗患者的8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复发患者NSE阳性率为86. 7%,与未复发患者的88. 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CLC患者TNM分期中,Ⅲ级的NSE阳性率为53. 5%,与Ⅳ级的82.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po-E在SCLC和NSCLC肿瘤组织中有差异,可能成为诊断SCLC的一种分子标志物; ApoC-Ⅲ、NSE在SCLC化疗与否的患者中有差异,可能与SCLC治疗疗效有关; Apo-E、ApoC-Ⅲ和NSE在SCLC的TNM分期中有差异,可能与SCLC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吕祥瑞  皇甫娟  王孟丽  赵云龙 《癌症进展》2021,19(14):1451-1455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43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组(n=19)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n=124),NSCLC组患者中腺癌89例,鳞状细胞癌35例.比较治疗前SCLC组和NSCLC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比较治疗前NSCLC组中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NSE、ProGRP、CYFRA21-1、CEA、SCC-A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SCLC与NSCLC及NSCLC分型的诊断价值,分析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患者的血清NSE、ProGRP水平均明显低于SCLC组患者,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均明显高于SCL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和SCLC组患者的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NSCLC组中腺癌患者的血清NSE、ProGRP、CYFRA21-1、CEA水平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P﹤0.01),NSCLC组中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NSCLC与SCLC分型,NSE、CYFRA21-1、SCC-Ag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833、0.765、0.794,P﹤0.01),ProGRP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78,P﹤0.01);对于NSCLC中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分型,CYFRA21-1、CEA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64、0.912,P﹤0.01),NSE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727,P﹤0.01),ProGRP具有较低诊断价值(AUC=0.659,P﹤0.01).血清肿瘤标志物ProGRP与肺癌病理类型高度相关(r=-0.848,P﹤0.05),NSE与肺癌病理类型中度相关(r=-0.755,P﹤0.05),CYFRA21-1与肺癌病理类型低度相关(r=-0.313,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具有明确相关性,可为肺癌的病理类型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检测在不同分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1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Ⅰ期23例、Ⅱ期26例、Ⅲ期39例、Ⅳ期29例),7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12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EA、NSE、Cyfra21-1、ProGRP和HE4水平。结果:小细胞肺癌组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roGRP浓度随疾病进展而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血清HE4表达水平Ⅱ期高于Ⅰ期,Ⅳ期高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效能最高,各单项指标诊断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AUCProGRP 0.91>AUCHE4 0.89>AUCNSE 0.80>AUCCyfra21-1 0.64>AUCCEA 0.60。结论:血清ProGRP是诊断不同分期SCLC良好的肿瘤标志物,在SCLC早期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HE4和NSE是较好的补充,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仍是提高诊断效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57例肺部疾病患者,检测患者血清ProGRP和NSE水平,以SCLC为阳性,肺良性病变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阴性,评估ProGRP、NSE单独及联合检测对SCLC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临床特征SCLC患者血清ProGRP、NSE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SCLC患者40例,NSCLC患者15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62例。SCLC患者血清ProGRP、NSE水平均高于NSCLC和肺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NSE检测诊断SCLC的灵敏度高于NSE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NSE检测与ProGRP单独检测诊断SCLC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单独检测诊断SCLC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ProGRP+NSE检测和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期、肿瘤大小﹥3 cm、远处转移SCLC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的检测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同时期的6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及3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为本次研究对象.LTA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血清CYFRA21-1、CEA、NSE抗原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TM的阳性率,计算其特异性和诊断率的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4项TM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且P<0.05.NSCLC患者的LTA阳性率最高、腺癌患者的CEA阳性率最高、鳞癌患者的CYFRA21-1阳性率最高、SCLC患者的NSE阳性率最高,与其他类型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肺癌患者4项血清TM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且P<0.01;4项TM联合检测肺癌阳性率最高为94.31%,特异性也提高到95.22%,准确度也是最高,且4项联合检测可将肺癌早期诊断率阳性率提高到63.37%.结论 不同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对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均有价值;LTA、CYFRA21-1、CEA、NSE的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肺癌的检出率,能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程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BC-ELISA法测定32例小细胞肺癌(SCLC),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50例志愿正常成人血清中NSE,并动态观察其中27例SCLC治疗前后、20例SCLC复发前后NSE的变化.结果:SCLC组血清NSE含量明显高于其它2组(P<0.001),NSE对SCLC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96%;其中27例SCLC经综合治疗后,病情缓解者(CR或PR)血清NSE明显下降(P<0.01),而病情无好转者(PD或NC)血清NSE持续升高;20例SCLC病情复发或进展后,血清NSE再次显著升高(P<0.01);7例患者复发前3个月NSE检测,发现3例阳性.结论:SCLC血清NSE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相一致,可作为SCLC的辅助诊断、疗效判定、预测复发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的临床价值,以及同时探讨标本溶血程度对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3例SCLC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62例正常对照及35例溶血标本的NSE水平.结果:SCLC组血清NSE水平(37.64±36.95)μ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1.94±4.19)μg/L和正常对照组(8.92±3.95)μg/L(P<0.01);SCLC Ⅲ,Ⅳ期患者血清NSE水平(53.58±40.87)明显高于Ⅰ,Ⅱ期(14.66±6.48)(P<0.01).SCLC治疗前NS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以NSE水平为指标诊断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7.3%、83.1%和85.4%.标本溶血对NSE测定影响很大,并且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NSE结果显著升高.结论:NSE可作为较好的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对SCLC诊断,尤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清NSE值随溶血程度呈递增趋势,因此,应严格避免溶血,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s,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5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评估其变化。结果 5例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阳性者占61.8%,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为69.2%,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59.5%;血清CEA、NSE、CYFRA21-1表达阳性率:SCLC分别为30.8%、69.2%及7.7%;NSCLC分别为52.4%、14.3%及54.8%。CEA、NSE、CYFRA21-1表达阳性率SCLC广泛期高于局限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ⅢB期与Ⅳ期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与近期疗效相关。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及CYFRA21-1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有关。肺癌晚期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增高,化疗有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表达特点及其与国际抗癌联盟肿瘤通用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胸外科收治的NSCLC患者82例,选取肺良性疾病30例作为良性组及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完成外周血CTC检测,比较NSCLC外周血CTC与良性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不同预后NSCLC患者CTC阳性率,筛选NSCL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CTC阳性率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P<0.05),良性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NSCLC患者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期CTC阳性率比较:Ⅲa期>Ⅱ期>Ⅰ期;CTC阴性NSCLC患者随访中位无 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长于阳性组,复发、转移率低于阳性组(P<0.05);有吸烟史、CTC阳性、高TNM分期、伴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中位DFS低于无吸烟史、CTC阴性、低TNM分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CTC、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NSCLC患者中位DFS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NSCLC外周血CTC阳性率较高,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抗原21-1(CYFRA21-1)、胸苷激酶1(TK1)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SCLC患者64例(SCLC组)、NSCLC患者60例(NSCLC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上述各组以及SCLC不同分期、不同化疗时间点、不同疗效患者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五种肿瘤标志物对SCLC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L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CLC组CEA、NSE、CYFRA21-1、TK1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SCLC组NSE高于NSCLC组,其他四种指标均低于NSCLC组(P<0.05);局限期SCLC患者CEA、NSE、CYFRA21-1、TK1低于广泛期患者(P<0.05);SCLC患者化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NSE、CYFRA21-1、TK1低于治疗前(P<0.05);化疗4个周期TK1低于化疗2个周期(P<0.05);化疗后CR+PR患者NSE、CYFRA21-1、TK1低于SD+PD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AUC=0.657)、NSE(AUC=0.805)、CYFRA21-1(AUC=0.675)、TK1(AUC=0.868)诊断SCLC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E、TK1是SCL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SE、TK1是SCL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SCLC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SCLC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的临床价值,以及同时探讨标本溶血程度对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3例SCLC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62例正常对照及35例溶血标本的NSE水平。结果:SCLC组血清NSE水平(37.64±36.95)μ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1.94±4.19)μg/L和正常对照组(8.92±3.95)μg/L(P〈0.01);SCLCⅢ,Ⅳ期患者血清NSE水平(53.58±40.87)明显高于Ⅰ,Ⅱ期(14.66±6.48)(P〈0.01)。SCLC治疗前NS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以NSE水平为指标诊断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7.3%、83.1%和85.4%。标本溶血对NSE测定影响很大,并且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NSE结果显著升高。结论:NSE可作为较好的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对SCLC诊断,尤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清NSE值随溶血程度呈递增趋势,因此,应严格避免溶血,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冯春来  刘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255-3258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61例NSCLC组织及61例对应癌旁肺组织中miR-21、PDCD4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miR-21 mRNA表达明显上调(88.52%,P=0.000),PDCD4 mRNA表达明显下调(83.61%,P=0.000)。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044,P<0.05)。中晚期(Ⅲ-Ⅳ期)肺癌组织中miR-21 mRNA表达高于早期(Ⅰ-Ⅱ期)(P<0.05)。PDCD4 mRNA 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miR-2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7),相反,PDCD4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具有较长的总生存期(P=0.0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存活蛋白(Survivin)、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期),PubMed、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对于Survivin,共纳入15个研究,其中1 222例NSCLC患者,447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在NSCL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11.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为5.92~20.8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Survivin在TNM分期T3~T4期与T1~T2期,临床分期Ⅲ~Ⅳ期与Ⅰ~Ⅱ期,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Cox-2,共纳入12个研究,其中975例NSCLC患者,209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Cox-2在NSCLC组及正常对照组(OR=29.46,95%CI=15.91~54.56)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Cox-2在TNM分期T3~T4期与T1~T2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临床分期Ⅲ~Ⅳ期与Ⅰ~Ⅱ期,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rvivin与Cox-2蛋白阳性率在NSCLC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14,P0.05)。结论:Survivin、Cox-2在NSCLC中高表达,增加了其恶性行为的发生危险,同时Survivin与Cox-2在NSCLC表达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触珠蛋白(H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6例(实验组),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rx1、Hp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Trx1、Hp差异,分析血清Trx1、Hp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Trx1、Hp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血清Trx1、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肿瘤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存在淋巴结转移分别与患者肿瘤直径<3 cm、肿瘤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血清Trx1、H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示:Trx1、Hp联合检测NSCLC曲线下面积为0.84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2和0.827。Kaplan-Meier分析示:血清Trx1、Hp低水平NSCLC患者的生存率高于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血清Trx1、Hp在NSCLC中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rx1、Hp水平变化与NSCLC病情进展有关,血清Trx1、Hp联合检测对预测NSCLC发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02例NSCLC患者和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清Ang-2水平,并以9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分析Ang-2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Ⅲ~Ⅳ期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前高于手术后;复发后高于复发前;存活期1 a以内患者低于存活期1 a及以上患者,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Ang-2水平与肿瘤活动度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于判定手术效果、监测复发和评估预后等。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计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5例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 (MVC)。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 83 .1%(5 4/ 6 5 ) ,有转移组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比例 (10 0 %,44/ 44)以及MVC(5 8.90± 31.45 )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 (47.6 %,10 / 2 1;2 1.44± 12 .77) (P <0 .0 1) ;Ⅲ期肺癌VEGF表达阳性率 (10 0 %,2 9/ 2 9)以及MVC(6 0 .2 4± 2 8.2 9)亦显著高于Ⅰ和Ⅱ期肺癌 (6 9.4%,2 5 / 36 ;19.5 3± 16 .2 7) (P <0 .0 1)。VEGF表达强度与MVC间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直径间VEGF阳性率和MVC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可能在NSCLC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检测VEGF表达及MVC有助于判断NSCLC转移及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Ⅲb期及Ⅳ期小细胞肺癌(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特点,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TNM分期为Ⅲb期和Ⅳ期的肺癌患者,分别按照SCLC、NSCLC分为两组,采取静脉血标本,用Th1、Th2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4、-6、-10,比较相同分期的SCLC与NSCL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Ⅲb期SCLC患者周围血CD+4细胞表达TNF-α明显高于NSCLC患者[(10.57±2.94)%、(7.03±3.06)%](P<0.05),而IL-4明显低于NSCLC患者[(2.48±0.55)%、(4.32±1.74)%],Ⅳ期SCL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表达Th1/Th2(IFN-γ/IL-4)低于Ⅳ期NSCLC患者。结论 SCLC中Th2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及IFN-γ/IL-4的降低可能预示预后不良,在NSCLC中,TNF-α的增高对预后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Ⅲ型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8例NSCLC组织中Ⅲβ-tubulin和MDR1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新鲜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Ⅲβ-tubulin和MDR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Ⅲβ-tubulin和MDR1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和5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Ⅲβ-tubulin和MDR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Ⅲβ-tubulin在中、高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P<0.01),肺腺癌中MDR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P<0.01).Ⅲβ-tubulin在Ⅲ~Ⅳ期NSCLC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而MDR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β-tubulin和MDR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Ⅲβ-tubulin和MDR1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