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乐静  赵涛  刘爱林 《实用癌症杂志》2018,(3):353-355,369
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纳入胃肠胰腺炎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液中Akt、mTO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分析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清AKt、mTO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瘤组织中AKt、mTOR阳性率均较瘤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AKt、mTOR的高度表达,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技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32例结直肠癌肺转移瘤患者,共48个转移灶,均采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48个病灶完全消融42个,完全消融率为87.5%。术后30天内无1例因微波消融治疗造成死亡,无1例发生针道转移,6例发生气胸。全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6个月(95%CI: 16.790~35.210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5%、62.8% 和43.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无瘤间期及转移瘤数目均与无进展生存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是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瘤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总生存期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9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岁。<60岁患者68例,≥60岁55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平均时间为9.8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6.1个月,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37.4%, 5年生存率为29.6%。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性别、肿瘤部位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784、0.988。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HR=1.93,95%CI:1.06~3.50)及远处转移(HR=1.83,95%CI:1.24~2.72)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等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大、远处转移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对肝癌术后复发应用价值以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患者30例(复发组),同时选取肝癌切除术术后未复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复发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微波消融,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复发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差异。结果:30例患者经消融治疗后1个月复查,CR患者25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为疼痛伴低热、乏力等;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22.70%;治疗后CD4+水平为(40.03±6.2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8+和α-L-岩藻糖苷酶分别为(25.59±4.12)%和(25.20±5.11) U/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复发组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是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330和3.357,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数量,是否邻近大血管。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在肝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共治疗 74例患者 14 9个结节 ,肿瘤最大直径 0 .7~ 6 .8cm ,平均 (3.1± 1.8)cm。累计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方法 ,对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方法。随访患者 5~ 83个月 ,平均随访期 (2 5 .1± 11.4 )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4 %、4 6 .4 %和 2 9.0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肿瘤的数目、大小、分化程度和病灶有无复发或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 ;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原发灶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肿瘤的数目、病灶有无复发或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对单发结节、分化较好、且无复发转移的肝转移癌患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提高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认识,并评价其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患者,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后,通过超声造影增强检查,评估消融区内的肿瘤活性,在1、3、6个月以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肿瘤大小、体积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测量临床评估。结果 103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全部成功接受了微波消融治疗,治疗后超声造影增强检查未检测到不完全消融,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平均最大直径从10.5±5.7mm减小到0.8±1.5mm(P<0.05),平均体积从285.9±245.7mm3减小到4.0±8.0mm3(P<0.05)。治疗后既未检测到已治疗的肿瘤发生进展,也没有新增可疑的淋巴结。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可能成为某些不适合或拒绝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替代疗法,这种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评价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共103个病灶采用微波消融治疗,对消融灶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发现恶性肿瘤结节103个,增强MRI发现101个,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对完全消融病灶表现为肿瘤血流灌注消失,未见造影剂填充,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无增强,参数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0,与增强MRI相符,较好地反映了消融灶大小;而对不完全消融,其造影时相增强,时间-强度曲线明显强化,其IMAX、RT、TTP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强MRI相符,可见病灶区"快进快出"血流灌注,但增强MRI未见异常。超声造影判定微波消融术疗效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8%和94.2%。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可直观、动态反映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在评价治疗效果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结果 76例患者转移结节共138个,直径为0.8~4.5 cm,平均为(2.8±1.1)cm,>3 cm 42个。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94.2%(130/138),局部复发率为9.2%(12/130),9例(6.5%)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期别、症状,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间质浸润、脉管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以及治疗方式。电话随访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38.1岁,Ⅰb期4例,Ⅱa期5例,均无全身内分泌症状。8/9例均至少有2种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9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8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目前均存活,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神经内分泌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采用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接受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恶化2例,疾病控制率为93.33%(28/30).吸烟、非腺癌、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低于不吸烟、腺癌、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个月.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患者、不吸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都优于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吸烟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皮疹的患者有7例,皮肤瘙痒的患者6例,进行针对性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腺癌、不吸烟、小病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郎咸征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80-2083
目的 探究紫杉醇(TAXOL)联合卡铂(CBP)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TAXOL联合CB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CBP治疗,21 d为1个疗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对患者肿瘤缓解情况进行评定,对比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随访5年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肿瘤治疗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58.70%)(P<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内生存率(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 TAXOL联合CBP治疗卵巢癌,患者肿瘤缓解情况较好、不良反应较轻,5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每组48例.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次250 mg,每天1次;多西他赛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静脉滴注1 h,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情况,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观察2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以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的33.33%(16/48)(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西他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MW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肝功能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其中有38例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为TACE组;其他42例行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治疗,为MWA+TACE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患者肝功能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TACE组和MWA+TACE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39.5%和76.2%,MWA+TACE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TACE组患者(χ~2=11.098,P≈0.001)。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含量等肝功能各项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WA+TACE组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MWA+TACE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社会状况均显著高于TACE组患者(P<0.05);在总体评分上,MWA+TACE组患者显著优于TACE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相对于单独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对肝功能不会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5.
唐海峰  乔敏  袁翠云 《癌症进展》2016,14(10):1019-1021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单独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AFP水平、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FP阳性率低于单独治疗组,AFP水平下降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单独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AFP水平及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杨瑾  赵含信  张坤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254-2259
目的:探讨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血清SCC、CEA、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P化疗方案联合微波消融,42例)和对照组(NP化疗方案,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预后(治疗后1年生存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SCC、CEA、CYFRA21-1水平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29/42),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五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为6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因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C、CEA、CYFRA21-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NP化疗方案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有效调节相关血清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NP化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2例,其中以AS2O3联合TACE治疗的30例为AS2O3组,以单纯TACE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远期疗效,甲胎蛋白(AFP)下降情况、生活质量变化、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S2O3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中位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AFP下降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和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0.0%、80.0%、6.2个月、52.0%、76.5%、50.0%和20.0%。对照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中位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AFP下降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和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5.6%、71.8%、5.3个月、46.0%、66.7%、43.8%和37.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客观有效率、获益率、TTP、1年生存率、AFP下降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2O3组患者肝内外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与以单纯TACE治疗相比较,AS2O3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而且可降低肝癌肝内外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张修龙  张丽华 《癌症进展》2017,15(12):1449-1452
目的 探讨同期化疗辅助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调强局部加量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调强局部加量治疗,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放疗的基础上给予同期辅助化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1.8%(14/44),高于对照组的12.5%(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4%(38/44)和75.0%(3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6个月(95%CI:3.694~5.506),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3个月(95%CI:6.739~9.861);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为3.3个月(95%CI:1.893~4.707),中位OS为6.0个月(95%CI:5.103~6.897).试验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和头痛,但患者均可耐受,均未中止治疗.试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50.00%(2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同期化疗辅助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调强局部加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肿瘤切除和靶向治疗在Ⅳ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Ⅳ期乳腺癌患者3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对甲苯磺酰胺注射液进行靶向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Ⅰ级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呕吐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7%和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肿瘤改良根治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Ⅳ期乳腺癌能够提高疗效和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