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行单纯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后1h内进行体外高频热疗。结果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58.33%(14/24)、91.67%(2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66.67%(16/24)、95.83%(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疗效好于单纯放疗,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125碘组织内放疗联合热疗和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我院应用^125碘粒子植入术中癌残留,复发肿瘤及不能手术的原发性中晚期肿瘤,术后合理联合热疗及化疗共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姑息手术^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及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姑息性手术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8例肺癌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15例(ⅢA期9例,ⅢB期6例),NSCLC手术后局部复发6例,转移性肺癌7例(其中结肠癌肺转移3例,乳癌肺转移4例).采用开胸姑息切除 125I粒子植入 体外高频透热治疗(HFDT) 化疗17例,胸腔镜附加小切口行局部肿块(楔形)切除 125I粒子植入 HFDT 化疗6例,肿瘤内射频消融(RFA) 125I粒子植入 化疗5例.结果全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CR 21例,PR 6例,NR 1例.1年后局部复发4例,2例经再次植入125I又得到控制.5例患者死亡,1例因局部复发,4例因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植入125I粒子后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无肝肾功能损害,均能较好耐受同时化疗.结论本治疗方法安全可行,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活质量高,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Y  Huang ZL  Wu PH  Zhang FJ  Zhao M  Huang JH  Fan WJ  Li CX  Gu YK  Zhang L  Gao F  Li W 《癌症》2008,27(10):1082-1087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7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57枚,直径1.0~5.5 cm;其中直径<2 cm 20枚(35.1%),≥2 cm、<3 cm 21枚(36.8%).≥3 cm、<4 cm 10枚(17.5%),≥4 cm 6枚(10.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 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或PET-CT.结果:治疗前17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13例于术后5~14 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76.5%.4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38例(80.9%),部分缓解4例(8.5%),无变化3例(6.4%),进展2例(4.3%),总有效率89.4%.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7例(14.9%).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杨林松  冯敏  蒋银香 《肿瘤学杂志》2013,19(10):820-821
[目的]观察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5-Fu﹑DDP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第2d行腹腔局部热疗60min,温度控制在43℃。[结果]实体肿瘤治疗有效率57.14%(12/21),腹水控制有效率85.71%(6/7),腹痛症状缓解率90.00%(9/10)。不良反应为Ⅱ度白细胞下降17.39%(4/23),化学性腹膜炎8.70%(2/23),胃肠道反应17.39%(4/23)。[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高频热疗治疗胃癌腹腔转移,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治疗肿瘤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明  刘纯 《中国肿瘤》2009,9(4):339-34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碘(^125I)粒子微创穿刺植入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30例患者在B超或CT引导下作经皮穿刺到肿瘤内准确植入微型放射源,每颗放射性粒子空间间距均在2.0cm左右。每颗粒子放射性活度0.50mCi~0.80mCi,平均植入15颗。全部植入完后,对整个瘤体再进行超声定位,对冷区实行补种。[结果]30例患者随访3个月。18个月,除2例死亡外,随访期间原发病灶无一例复发.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有效率为93%。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精神状况好,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在B超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2年间23例复发或转移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术后即刻CT扫描剂量验证。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为100~160 Gy (中位数130 Gy),125I粒子活度为(1.85~2.89)×107 Bq (中位数2.63×107 Bq)。植入粒子8~269颗(中位数53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3、5年者分别为11、8例。23例患者中4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2%、62%,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61%、45%、45%,总生存率分别为58%、58%、39%。疗后1例患者出现轻中度臂丛神经损伤,6例出现1、2级皮肤损伤。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125I粒子植入法治疗放疗后未控与复发的妇科肿瘤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放疗后未控、复发的子宫颈、阴道、外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放疗后未控、复发的21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法再放疗的近期疗效。^125I放射源规格为0.8mm×4.5mm,活度20.72~29.60MBq。采用TPS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子宫颈、阴道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阴癌可在直视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以验证粒子排序及粒子数目。术后1、2.4、6、12个月各复查1次;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近期疗效以6个月复查结果为准。结果21例患者中CR18例(85.71%);PR3例(14.29%),有效(CR+PR)率为100%。直肠、膀胱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补救性治疗措施之一,对局部病灶的有效率是肯定的,但不能代替常规的手术、放疗手段,特别是对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温热疗加放射粒子植入及化疗治疗转移性盆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转移性盆腔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9例,B组22例.A组给予射频加热的同时从电极处灌注2.5%的盐水以扩大肿瘤凝固性坏死的范围.不能热疗的肿瘤边缘组织内植入碘-125粒子.术后第15天开始化疗.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CF 200 mg/m2,在5-Fu滴注前经静脉滴注2 h,继以5-Fu 200 mg/m2经静脉推注,5-Fu 400 mg/m2经静脉滴注22 h,连续5 d,3周为1周期.B组只给予化疗,化疗用药、剂量及天数与A组相同.结果第6个周期末,A组与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2%和36.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温热疗加放射粒子植入及化疗治疗转移性盆腔肿瘤的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成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探索碘-125( 125 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自2013年—2017年收治的39例RAIR-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行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每3个月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及病灶变化情况。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 5.0)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9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6%,疾病控制率为92.3%。治疗3个月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t=2.2,P<0.05);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9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9和12个月的淋巴结最大截面短径分别为(15.1±1.1)、(13.8±1.0)、(12.9±1.0)和(12.9±1.0)mm,与治疗前的(18.3±1.2)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粒子植入数量与可测量病灶短径缩小量弱相关(P<0.05),与Tg水平减少量不相关(P>0.05)。未观察到与该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125 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A12 5对妇科肿瘤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 (IR MA)测定 131例妇科恶性肿瘤、9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82例健康妇女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13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 5水平为 182 .5± 16 1.2U ml,检测阳性率为 80 .2 % ,90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 5水平为 2 8.2± 2 6 .0U ml,检测阳性率为 2 1.1%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82例健康妇女血清CA12 5水平为 18.5± 8.3U ml,随访 1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CA12 5水平为 380 .2± 16 0 .5U ml,治疗后CA12 5水平为 2 4 .0± 2 0 .5U ml,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A12 5可作为妇科肿瘤诊断及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指标 ,并可进行疗效观察及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携带碘125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食管癌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携带碘125粒子食管支架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平均生存期。结果:术后两组患者Stooler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Stooler评分于术后1、3、6、12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吞咽困难、进食不适、疼痛、咽口水困难、吞咽梗阻、口干、言语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反流、味觉改变、咳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16.25%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携带碘125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及替吉奥(GS)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先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3~7d内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再给予GS方案同步化疗,入组患者完成3~4个周期化疗,术后2、4、6、12个月随访复查血常规、CA199、胸部X线片、平扫+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结果 患者术后2、4、6个月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9.5%(25/42)、66.7%(28/42)、73.8%(31/4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3%(35/42)、78.6%(33/42)、76.2%(32/42).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全组患者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42/42)、47.6%(20/42)、11.9%(5/4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00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GS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具有方便、安全、疗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微波体外聚焦热疗治疗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2005年5月~2007年5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放疗科对115例晚期腹、盆腔肿瘤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热化疗组(55例)和单纯腹腔化疗组(60例)。结果热化疗组卵巢癌有效率、胃肠癌有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3.6%、59.1%和60.0%,均明显高于化疗组的46.2%、36.2%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热化疗组疼痛缓解方面、体质量增加及KPS评分提高等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而食欲减退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热化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炎、腹泻、骨髓抑制、神经毒副反应及肾功能受损等的发生率热化疗组也低于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步观察结果提示,热化疗组无论是肿瘤缓解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还是毒副反应的减轻都明显优于单纯腹腔化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深部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局部深部热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6个周期(具体根据患者情况而定),21 d为1个周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累积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深部热疗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葡素注射液胸腔内注射联合射频透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3组,联合组(23例)金葡素联合射频透热治疗,射频透热治疗组(20例)单纯射频透热治疗,金葡素组(20例)单纯金葡素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3%,热疗组总有效率25%,金葡素组总有效率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使用没有增加毒副反应。结论:金葡素联合射频透热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金葡素和单纯使用射频透热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生场热疗,2次/周,共治疗8次,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6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CP+PR)为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患者均可以耐受,其中试验组患者皮下脂肪硬结2例(6.67%),经常规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80例恶性肿瘤RF热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并RF热疗的热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腹腔晚期恶性肿瘤8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或腹水,原发瘤未能切除或术后复发。其中胃贲门癌22例,结直肠癌16例,宫颈、宫体癌7例,卵巢癌3例,胰腺癌5例,肺癌腹腔转移、肝癌、食管癌术后腹腔转移各4例,鼻咽癌腹腔转移3例,肾癌2例,其他肿瘤10例。患者均接受2~11次腹腔热灌注+RF加温+顺铂为主合并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方案的化疗,少部患者合并了局部放疗。腹腔灌注约50℃(水浴温度)生理盐水,以后RF热疗。测量腹腔、直肠温度指标为Tmax、T20%、T50%、T90%和t〉39.5℃、t〉40.0℃、t〉41.0℃、t〉41.0℃。结果全部病例观察6个月以上,61例观察12个月以上。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6.8%、32.7%,结直肠癌的1年生存率为50.0%、胃癌为16.7%。影响患者12个月生存率的因素为治疗次数,其中2.3、4、5次以上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36.4%、44.4%、54.0%。Tmax39.9、40.0~40.9、41.0~41.9、≥42.0℃的生存率分别为0.0%、21.4%、45.5%、53.8%。t〉40.0℃≤30min与〉30min的分别为5.3%、47.4%。t〉41.0℃0min的为5.0%、≥2~19min的为31.3%、20—60min的为63.6%。tEq40.0℃≤29min与〉29min的分别为6.3%、43.9%。直肠温度指标也与生存率呈正相关,直肠温度可以作为腹腔温度的补充。每次治疗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似无明显关系。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合并RF加温有可能达到增加化疗效果的目的。建议腹腔Tmax在41.0℃以上,t〉40.0℃的时间〉40min,治疗次数在4次以上。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Despite advances in cancer therapy, treating pancreatic cancer remain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oncology. We conducted this phase 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gional hyperthermia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Eligibility criteria included histologically prove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Gemcitabine wa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at a dose of 1000?mg/m2 on days 1, 8, and 15 every 4 weeks. Regional hyperthermia was performed once weekly, 1 day preceding or following gemcitabine administration.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Secondary objectives were determination of tumour response and safety.

Results: We enrolled 18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between November 2008 and May 2010. The major grade 3–4 adverse events were neutropenia and anaemia; however, there were no episodes of infection.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ORR + stable disease) were 11.1% and 61.1%, respectively.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8 months, and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33.3%. Median OS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was 17.7 months.

Conclusions: Regional hyperthermia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is well tolerated and active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