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蛋白与肿瘤相关抗原SC 3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中p27、SC 3A的蛋白表达。结果p27与SC 3A在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0%和81.8%,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SC 3A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同时检测p27、SC 3A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93.3%,两者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FA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结论:FAP-1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P-1与Fa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2(MTA2)、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的表达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组织)、因子宫脱垂等手术获取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0例(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标本中的MTA2蛋白、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2蛋白、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2、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5%、65.0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TA2、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32.50%,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TA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癌患者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2、PG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GK1蛋白与肿瘤的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PTEN与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PTEN与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PTEN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PTEN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χ=12.476,P<0.01);MMP-9的阳性表达率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χ=24.996,P<0.01)。PTEN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MMP-9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447,P<0.01)。结论:PTEN的表达缺失可能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癌前病变的分子标志物,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促进作用,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磷脂结合蛋白.1(Annex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子宫内膜癌、27例非典型增生和2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GLUT1和Annexin-1的表达.结果:在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59.3%、81.5%,呈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55.6%、49.2%,呈下降趋势,其中子宫内膜癌与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病理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Annexin-1低表达与上述的临床病理参数皆无关(P>0.05).子官内膜癌中GLUT1与Annexin-1呈负性相关(r=-0.540,P=0.000).结论:Annexin-1低表达和GLUT1高表达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牛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者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34.6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1.11%)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79%)(P<0.05),并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增生的程度无关(P0.05).[结论]c-erbB-2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朱婷  李群 《癌症进展》2008,6(1):91-95
目的检测KAI1/CD82、整合素α3β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CD82及整合素α381蛋白的表达,选择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5.6%,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的53.8%和子宫内膜组的85.7%,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5;②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3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0.2%,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的69.2%和子宫内膜组的78.6%,P<0.05;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KAI1/CD82与整合素α3β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KAI1/CD82、整合素α3β1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改变,两者可能形成复合物共同对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发挥抑制作用;同时检测两者可作为临床预测和评估其浸润及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27蛋白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p27蛋白的核表达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cyclinD1的核表达率为40.5%,明显高于对照组;p27和cyclinD1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p27核低表达合并cyclinD1阳性高表达出现在分化差及手术病理分期高的病例。结论p27蛋白核表达的降低及cy-clinD1蛋白核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合检测p27、cyclinD1蛋白有助于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检测Galectin-1及Galect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0 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51例,所有标本均在同一条件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Galectin-1及Galectin-9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0.0%、90.2%;Galect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5.0%、78.4%。Galectin-1及Galectin-9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1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间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Galectin-9 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是否伴淋巴结转移与肌层浸润程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lectin-1及Galectin-9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过程相关,相对于Galectin-1,子宫内膜组织中Galectin-9的表达变化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更密切,可作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指标之一,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董娜  徐鹏育 《癌症进展》2023,(5):517-520+57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人附睾蛋白4(HE4)、GATA结合蛋白3(GATA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设为子宫内膜癌组,33例不典型增生患者设为不典型增生组,27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统计3组受试者组织中HE4、GATA3阳性表达情况,分析GATA3、HE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计算HE4与GATA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患者HE4、GATA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典型增生组患者HE4、GATA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 cm、组织学分级为G3级、有脉管浸润、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E4、GATA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 cm、组织学分级为G1+G2级、无脉管浸润、手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 cm、组织学分级为G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DcR3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R3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cR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P<0.01).DcR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DcR3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l-xl 和Bcl-xs 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 方法及Western-blot 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2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 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及Bcl-xs 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 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有关(F=5.33,P=0.02);Bcl-xs mRNA 及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与Bcl-xs 表达呈负相关(r=-0.76)。 结论:Bcl-xl 及Bcl-xs 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二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之间的比例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RNA-141(has-miR-14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24 h内的血清标本,以同期收治的12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24 h内的血清和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has-miR-14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as-miR-141表达水平与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has-miR-141的表达水平(2.6295±2.038)高于对照组的(1.561±0.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as-miR-141表达与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诊断有关(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淋巴结转移、Ⅲ期+Ⅳ期患者has-miR-141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样癌、无淋巴结转移、Ⅰ期+Ⅱ期患者。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年龄、CA125值患者血清中has-miR-141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as-miR-141呈高表达水平,且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有关。has-miR-141有可能成为一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型标志物,同时有可能作为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依据,从而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的表达活性及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医院就诊的3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3组入选者血清PON-1对有机磷脂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GNA1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08月我院行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的9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同期40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NA14表达水平;分析GNA14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NA14高表达率(52.6%)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15.0%)(P<0.05)。GNA14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血压、肌层浸润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GNA14低表达组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优于GNA14高表达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GNA1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NA14蛋白表达、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GNA1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靶基因和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tty acid synthase ligand,FasL)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24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Fas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Ki67、FasL与子宫内膜癌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对Ki67与Fas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Ki67、FasL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率均逐渐增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FasL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脉管瘤栓形成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67与FasL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8,P<0.05)。Ki67高表达者2年存活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61.76% vs 92.86%,P<0.05);FasL高表达者2年存活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57.14% vs 88.46%,P<0.05)。结论:Ki67、FasL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有望共同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3、2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FAK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FAK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35/42),78.57%(33/42),在不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8%(11/21)和42.86%(9/21),在一般增生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乳腺癌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一般增生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0.01),不典型增生组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和一般增生组(P<0.05);2)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FAK蛋白及mRNA阳性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AK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随着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的升高,FAK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着增高的趋势,但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表达的高低可能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可导致乳腺癌发生并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CA125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4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A125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浆LPA水平为(5.87±2.0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31±0.45)μmol/L(P<0.0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和CA125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9.2%、63.1%,特异度为60.0%、53.8%;LPA对子宫内膜癌早期(0+Ⅰ期)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晚期(Ⅱ~Ⅳ期)(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其阳性率随病理分级逐渐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随肿瘤浸润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增加亦逐渐降低(P均<0.05)。而CA125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逐渐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在深肌层浸润及子宫外转移病例中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血浆LP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CA125,LPA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367表达水平,并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脉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分别收集了6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5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运用定量real-time PCR检测miR-3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iR-367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发现miR-367存在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占85.25%的子宫内膜癌组织miR-367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病例中,miR-367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三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着统计学联系:miR-367低水平表达的病例通常表现出分化程度更低(P=0.001<0.05)和对肌层浸润程度更深(P=0.000 3<0.05)的特点.与年龄、淋巴转移、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统计学分析,还得出在FIGO分期Ⅲ-IV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中miR-36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FIGO分期I、II期内膜癌(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367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miR-367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中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它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岑尧 《癌症进展》2017,15(12):1423-1425
目的 分析IMP3、RFP蛋白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3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MP3及RFP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差异;比较IMP3、RFP的诊断效力.结果 观察组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和50.0%,均高于对照组的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4、13.187,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结论 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效力高,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