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 Ⅱ、NF-kBp65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胃腺癌组织、20例萎缩性胃炎组织和33例胃正常组织中Annexin Ⅱ、NF-k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腺癌组织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Annexin Ⅱ、NF-kBp65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75.76%,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45.00%、40.00%)(P<0.05)和胃正常组织(24.24%、15.15%)(P<0.05);2)Annexin Ⅱ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61.54%)(P<0.05).NF-kBp65蛋白在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93.75%)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58.82%)(P<0.05),NF-kBp65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53.85%)(P<0.05);3)Annexin Ⅱ蛋白和NF-kBp65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5).结论 Annexin Ⅱ、NF-kBp65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间 39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资料,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高危淋巴引流区。χ2检验组间差别。结果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9.2%、转移度为31.31%,以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6.4%、转移度为8.3%,以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SiewertⅠ型较Ⅱ、Ⅲ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3),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P=0.002)。T3+T4期及肿瘤最大径≥6 cm者淋巴结转移度在腹腔多个区域均高于对照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在肿瘤最大径组间差别不明显。胃大弯、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膈下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在不同组间均低于<10%。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放疗腹腔高危淋巴区域应包括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旁、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纵隔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并依据不同Siewert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个体化靶区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Galectin-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结果:Galectin-3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质.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3%(41/60).在结直肠腺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 Ⅰ+Ⅱ期(P<0.05),不同分化肿瘤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alectin-3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高侵袭能力、淋巴结转移等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潜在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2010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4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分析影响AEG复发的因素。结果全胃切除术组R0切除例数、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全胃切除术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液TBil、胃液IBil、胃液胆汁酸、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后血清CEA水平、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R1切除例数是SiewertⅡ/Ⅲ型AEG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β=0.30~0.52),相对危险度1.91~3.12。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67.7%和90.3%(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4.8%和22.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18).结论 KiSS-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则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39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SATB1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23%(27/39),SATB1 mRNA表达量为(1.178±0 644),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TB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其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SATB1 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SATB1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表明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而SATB1高表达预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较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上筛选结直肠癌高危转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M1(RRM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胃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RRM1的表达水平,分析RRM1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RM1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3.0%(73/88),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RRM1的阳性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年龄(x2=0.352,P=0.553)、性别(x2=0.493,P=0.482)、肿瘤浸润深度(x2=0.007,P=0.933)、淋巴结转移(x2=0.121,P=0.728)及远处转移(P=0.415)无关,而与临床分期(x2=5.733,P=0.017)、肿瘤分化程度(x2=7.740,P=0.021)存在相关性.结论 RRM1在大多数胃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检测胃腺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确定诊断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且对胃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估计预后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Notch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09-01-01-2012-12-12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60例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otch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25/60),癌旁组织为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P<0.001;Jagge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癌旁组织为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01。Notch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6)、淋巴结有无转移(P=0.005)和浸润深度(P=0.009)有关,Jagged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4)、浸润深度(P=0.009)和淋巴结有无转移(P=0.006)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腺癌组织中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60,P<0.001。结论:胃腺癌组织中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下调,且两者呈正相关,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等多个环节有关;检测Notch1和Jagged1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石蜡标本46例,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Survivin蛋白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0%,其中低分化及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腺癌高于印戒细胞癌;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于胃体及胃窦部癌;Ⅲ、Ⅳ期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高危因素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无高危因素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n表达高低与胃癌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其高表达对于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Paxillin在正常胃黏膜,胃上皮内瘤变和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胃上皮内瘤变、58例胃腺癌组织中Caveolin-1和Paxillin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腺癌组织中,Caveolin-1的阳性率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 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axillin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与其他两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illin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有关(P<0.05).结论: caveolin-1和Paxillin表达降低或缺失在胃癌的浸润转移等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axillin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胃癌中Caveolin-1蛋白和Paxill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及Lauren分型、分化、侵袭、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胃腺癌组织和30 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进展期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早期胃腺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弥漫型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肠型胃腺癌组织(P<0.05);低分化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织(P<0.05);肿瘤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其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肿瘤浸润至肌层组织和黏膜及黏膜下组织(P<0.01);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织(P<0.05);Ⅲ~Ⅳ期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胃腺癌组织(P<0.01).结论 β-连环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也与胃腺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提示β-连环蛋白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胃黏液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黏液腺癌组织中GLUT1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GLUT1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胃黏液腺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GLUT1和VEGF-c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胃黏液腺癌的局部浸润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张建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11):1723-1727
目的:研究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法)检测ZEB-1 蛋白和E-cadherin 蛋白在171 例胃癌组织和60 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5),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胃组织,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69,P=0.019)。结论:联合检测E-cadherin 和ZEB-1 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XCR4、CXCL12、Fascin及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CRC)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CRC组织CXCR4、CXCL12、Fascin和E-cadher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同时对57例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的原发癌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上述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XCR4、CXCL12和Fasein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7%、81.75%和47.62%,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00%、35.00%和15.00%,P均<0.05).转移组病例Fascin和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病例(57.89%vs 39.13%和50.88%vs 33.33%,P<0.05).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17.46%vs 80.00%,P<0.05).转移组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8.77%vs 23.19%,P<0.05).结直肠腺癌CXCR4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Fascin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9<0.05).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XCR4、CXCL12和Fascin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原发癌(P<0.05).结论:CXCR4、CXCL12、Fasc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可能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0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DKK1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血清中的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DKK1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 615.9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95%CI:0.569~0.731),敏感度为34.2%,特异度为96.0%。DKK1 诊断早期患者AUC为0.674(95%CI:0.521-0.827),敏感度为35.7%,特异度为96.0%。DKK1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总TNM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但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 < 0.05)。结论:DKK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一种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和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MACC1和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和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组间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32,P=0.000).肌层浸润深度及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ult-1)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ult-1在子宫颈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组织、子宫颈腺癌组织中,Gult-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1/45)、58.67%(44/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23,P=0.00);Gult-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类及浸润深度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ult-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ult-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27,P=0.04).结论 子宫颈腺癌组织中Gult-1的过表达预示癌组织分化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及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6组淋巴结活检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中的意义。方法行近端胃切除能达到根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例,术中切除No.6组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转移则行全胃切除,反之行近端胃切除。结果 372例中,No.6组淋巴结活检阳性32例,总阳性率8.60%,且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No.6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结论 No.6组淋巴结有一定的转移比例,当No.6组淋巴结转移需行全胃切除。No.6组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指导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手术切除范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探讨PTEN、NF-κBp65和Cyclin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TEN、NF-κBp65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TEN在胃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5%(31/73),明显低于它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18/20)(P<0.01);NF-κBp65和CyclinD1在胃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9%(43/73)和60.3%(44/73),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4/20)和25%(5/20)(P<0 01);②PTEN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或P<0.05);NF-κBp65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或P<0.01);CyclinD1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③胃腺癌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NF-κBp65和CyclinD1均呈负相关(P<0.05,P<0.01),NF-κBp65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NF-κBp65和CyclinD1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联合检测PTEN、NF-κBp65和CyclinD1,可能有助于对胃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腺癌的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3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率为46.9%(23/49),显著高于其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0%(0/38);ICAM-1蛋白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率随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也有一定差异,Ⅰ级与Ⅱ、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