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植入剂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患者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行腹腔化疗(腹腔化疗组)。其余64例患者未行腹腔化疗,设为对照组。结果:2组1年生存率皆为100%,腹腔化疗组2、3年生存分别为83.7%、73.5%,对照组分别为67.2%、5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胃肠减压时间、总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化疗有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分为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35例和对照组73例(常规处理),腹腔植入组在根治性手术过程中术野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仅行常规处理,两组患者术后按NCCN指南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化疗毒副反应以及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和2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和化疗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4个月至51个月,2年无病生存率比较,腹腔植入组为85.71%,对照组为6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发转移率比较,腹腔植入组为14.29%,对照组为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植入组2年总生存率为94.3%,高于对照组83.6%,但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2年内复发转移以及2年无病生存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o.5、No.6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近端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3例患者行No.5、No.6淋巴结清扫(清扫组),259例患者未行No.5、No.6淋巴结清扫(未清扫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与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与N分期是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超过4 cm、T4期、N2期以及N3期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接受No.5、No.6淋巴结清扫术后5年总生存率较未接受No.5、No.6淋巴结清扫术组显著升高。结论: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 cm、分期较晚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No.5、No.6淋巴结清扫或可使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氟尿嘧啶植入剂胃癌术后腹腔缓释化疗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腹腔缓释化疗的药动学规律。方法 26例胃癌参试者,切除肿瘤后分别于淋巴引流区域、瘤床等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每点100 mg,共1000 mg。术后分别在规定的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5-FU的浓度,进行药动学模型拟合。结果胃癌患者氟尿嘧啶植入剂腹腔缓释化疗的体内的过程为一室缓释模型,药动学方程:Ct=A1e-Ket+A2e-Kat+A3e-Krt,外周血药达峰时间及峰浓度分别为141 h及0.22μg.ml-1,门静脉血药达峰时间及峰浓度分别为120 h及0.43μg.ml-1,外周血循环中消除、吸收及缓释半衰期分别为145 h、0.29 h及76.5h。结论此种腹腔化疗方法的药动学特点和参数,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胃癌切除术后的区域性化疗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在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利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的文献.最终符合选入标准的文献11篇,共1 079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植入5-FU缓释剂分为治疗组578例,对照组501例.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指标:术后并发症,1、3、5年生存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 CI:0.97~ 1.12,P=0.30);治疗组3年生存率(RR=1.37,95% CI:1.19 ~1.57)、5年生存率(RR =2.92,95% CI:1.93~4.41)及3年无瘤生存率(RR =2.39,95% CI:1.43 ~4.00)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5-FU缓释剂能够取得较好的远期预后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腹腔注射沙培林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HOI)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胃癌患者40例(实验组)术前腹腔注射沙培林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HOI);39例(对照组)单纯手术.随访3年生存率及预后.结果:试验组3年生存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9.02%(P<0.05);其中由于淋巴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而造成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沙培林联合腹腔内低渗温热化疗,可预防术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术中植入400mg或800mg缓释型氟尿嘧啶以及单纯手术,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免疫学指标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术中植入400mg或800mg缓释型氟尿嘧啶以及单纯手术,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免疫学指标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温热化疗组(以下称治疗组 )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术中行腹腔温热化疗 ,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途径化疗。对术后患者随诊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腹腔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82 %、45 % ;对照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7%、5 8%、3 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腹腔复发率为 6% ;对照组腹腔复发率 2 4%。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毒副作用无关差异。结论 术中温热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率 ,预防腹腔复发 ,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及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根据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分为A组(CEA<2.19ng/mL且CA19-9<10.78U/mL)、B组(CEA≥2.19ng/mL或CA19-9≥10.78U/mL)和C组(CEA≥2.19ng/mL且CA19-9≥10.78U/mL),比较三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并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进展期胃癌患者间临床N分期、临床TNM分期和病理TNM分期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病理T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清扫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 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3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是否加用腹腔灌注化疗分为两组,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组194例,单纯术后辅助化疗为对照组194例,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388例患者1年、3年、5 年总生存(OS)率为95.0%、65.3%、53.0%,1、3、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9.0%、53.0%、44.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状况N、R0/R1切除术、静脉化疗周期数、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是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状况N、R0/R1切除术、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对OS及DF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结状况N、R0/R1切除术以及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判断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化疗案提供了有力依据。强调早诊早治,施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十全大补汤配合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配合中药十全大补汤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全身化疗+腹腔内化疗+十全大补组(治疗组)和全身化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1年、2年、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的3年复发率为21.75%,对照组为41.33%(P<0.05);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58.38%,而对照组为39.6%(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结合腹腔内化疗并配合十全大补汤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发表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8年9月1日,文献的语种为中文和英文,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10篇文献进行研究,以单纯胃癌手术为对照组,以胃癌手术联合术中腹腔化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以判断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化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有9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506名患者接受了胃癌根治术,415名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行术中的腹腔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腹腔化疗在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术后肠梗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P=0.26、P=0.41,P=0.11);在术后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区别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 01、P<0.000 01、P<0.000 01)。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腹腔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DOS)进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每组各44例.其中化疗组患者手术前给予DOS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单纯手术组患者仅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化疗组4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未能完成一个化疗周期,化疗的总有效率为95.35%;化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阳性淋巴结数目均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P﹤0.001);化疗组患者的R0切除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化疗组患者的术后2年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组,2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DOS方案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有利于提高肿瘤的手术根治性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0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4%;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8%。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6%和38.7%(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和60%;对照组则为95.1%、50.2%和35.2%,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 醛氢叶酸(CF)双周疗法联合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3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两组。观察组54例:CF200mg/m2,静脉滴入,后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h持续灌注高浓度5-FU3g/m2,腹腔化疗DDP80mg/m2、Vp-16200mg/m2,每2周重复。对照组49例:CF200mg/d、5-FU500mg/(m2·d),静脉滴入,d1~d5,DDP20mg/(m2·d)、Vp-1670mg/(m2·d),静脉滴入,d1~d4,每3周重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4·8%和44·9%,KPS评分增高率分别为74·1%和53·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和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8·1%、38·8%,有效率及KPS评分增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相似,P>0·05,观察组静脉炎、口腔黏膜炎明显减轻。结论:5-FU CF双周疗法联合腹腔化疗对晚期胃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轻,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外科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案,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 而术后癌灶复发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医学水平不断发展,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得以不断改进, 其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长期临床实践表明预防性运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率并提高其5年生存率, 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总体临床疗效方面的作用明确。本文旨在对中国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入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奥利沙铂联合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患者根治术中局部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mg,术后化疗方案同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24个月内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近(23.1%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局部复发率(2.6%)和远处转移率(2.6%)均低于对照组(17.1%和8.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分别死亡5例(12.8%)和8例(22.9%),两组患者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2±5.7)%和(83.7±6.8)%,死亡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9)个月和(16.7±3.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区域性缓释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0%~49%, 术后腹膜复发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原因。腹腔热灌注化疗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预防性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率, 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 改善生存质量, 提升胃癌的总体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对进展期胃癌AGC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ral chemotherapy, HIPEC)的临床开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8.9%、82.2%,而对照组为37.8%、26.7%、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进展期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是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