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中期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都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化疗,观察2组的预后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为主,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A199含量为(18.32±16.06) U/ml和(46.58±16.44)U/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4.90±12.24) U/ml和(75.38±11.05) U/ml(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A含量为(10.09±15.77)ng/ml和(22.95±13.84) n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21±l0.21)ng/ml和(35.78±13.06)ng/ml (P <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24±12.84)分和(64.20±11.7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9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27.63 ±2.13个月)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1.23±1.98个月)都明显高于对照组(21.94±2.89个月和18.81 ±2.11个月)(P<0.05).结论 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抑制血清CA199及CEA的表达,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CHPPC).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肿瘤标志含量、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Kt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PPC是结肠癌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术中胃床区域局部间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于根治术关腹前行胃床间质化疗;对照组80例行常规胃癌根治术.术后两组均予全身静脉化疗.观察术后2组患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第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胃床间质化疗能明显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收治软骨肉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组的近远期预后.结果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0.42±56.24)min,出血量为(1622.94±451.92) ml;而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2.44±44.92) min,出血量为(432.11±111.84)m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血肿、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36.1%和8.3%,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24±11.48)个月和(59.24±10.42)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具有很好的微创性,在近期能提高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的预防,在远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恶性腹腔积液(malignant peritoneal ascites,MPE)是严重威胁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的并发症之一.比较采用紫杉醇和顺铂静脉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与单纯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04-2013-07开封市中心医院收住的68例晚期卵巢癌术后复发或无法行手术治疗(合并其他远处转移无法手术、或因心肺等基础疾病无法手术、或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者)、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单纯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5.29%和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16 2,P<0.05;应用SF-12生活量表评价,观察组患者在总体健康(t=3.498 6,P<0.05)、精神健康(t=3.642 6,P<0.05)和情感职能(t=17.523 2,P<0.001)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和CD4/CD8水平,观察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t=4.086 9,P<0.05;t=2.647 9,P<0.05),并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4.279 1,P<0.05;t=3.214 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05%和4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 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1、2和3年生存率均显示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杉醇静脉联合腹腔顺铂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均有升高,有生存期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评估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影像学疗效。方法:2011年8月到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鼻咽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两组都治疗并观察患者4个周期。结果:在客观缓解率方面,观察组达到75.0%,而对照组是57.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血象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9.99±6.30) ng/ml和(14.29±8.14) n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7.83±11.93) ng/ml和(27.81±10.82) ng/ml,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CEA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19.33±2.78)个月,对照组是(14.98±3.14)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要长(t=6.482,P<0.05)。结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能提高患者的影像学评估效果,促进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下降,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开放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为治疗方法选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以采用开放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7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PSA值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2年随访期间术后尿控率和生化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指标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比较,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PSA值为(0.95±0.29)ng/ml,研究组3个月PSA值为(0.87±0.22)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14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失禁、尿漏、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及勃起功能障碍,仅研究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一年、术后两年生化复发率及完全控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并发症相对开放手术少,是治疗前列腺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中应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手术+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术中生理盐水腹腔灌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后白细胞分别为(6.36±2.63)×109/L、(8.20±2.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65.17%±10.36% 、72.21%±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5);血小板分别为(261.03 ±84.74)×109/L、(228.47±58.6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 05).试验组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1~2级恶心(60.00%∶23.33%;x2=8.30,P<0.05)和呕吐(30.00%∶6.67%;x2=5.46,P<0.0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肠梗阻(6.67%∶3.33%,x2 =0.35,P>0.05)、切口感染(10.00%∶6.67%,x2=0.22,P>0.05)、腹腔出血(0∶0)、吻合口瘘(3.33%∶0,P>0.0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进行腹腔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治疗过程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不采用新辅助化疗.通过观察疗效、残留灶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0.0%,最佳减灭数21例(70.0%),显著高于对照组(x2=5.455,P<0.05).观察组CA125水平[(165.26±43.27) U/ml∶(339.13±51.86) U/ml,t=14.100,P<0.05]、手术时间[(127.21 ±27.62) min∶(189.33 ±45.87) min,t=10.113,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408.50±112.62) ml∶(590.60±162.41)ml,t =5.047,P<0.05]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为36.7%,显著高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2,P=0.036).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先经尿道行膀胱黏膜电切术,再行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方案为丝裂霉素20 mg+0.9%生理盐水30 mL,1次/周,共8次,然后改为1次/月,连续治疗10个月.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治疗前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为(21.65±6.24) ng/L和(22.48±5.79) ng/L,高于术后1个月的(18.71±5.12) ng/L和(19.26±5.23) ng/L、3个月的(16.23±3.26) ng/L和(16.85±4.42) ng/L、10个月的(12.41±2.28) ng/L和(14.12±3.7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和复发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治疗无效和无复发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r=-0.795,P<0.05),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825,P<0.05);TNF-α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r=-0.778,P<0.05),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834,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其表达水平与疗效和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发表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8年9月1日,文献的语种为中文和英文,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10篇文献进行研究,以单纯胃癌手术为对照组,以胃癌手术联合术中腹腔化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以判断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化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有9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506名患者接受了胃癌根治术,415名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行术中的腹腔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腹腔化疗在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术后肠梗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P=0.26、P=0.41,P=0.11);在术后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区别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 01、P<0.000 01、P<0.000 01)。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腹腔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全胃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应激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CO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癌根治术后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及对肺栓塞的预防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98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及观察组术中分别采用传统补液方式及目标导向液体补液。分别测定并计算术前(T0)、单肺通气30 min(T1)、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2)、双肺通气30 min(T3)、术毕(T4)时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记录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晶体液量、总输入量、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T2时RI值显著升高,OI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T4时刻两组患者IL-6、TNF-α、PT、APTT值显著升高(P<0.05);FIB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肺脏功能损伤,减少术中凝血功能波动,在减轻术后肺功能下降及肺栓塞预防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雪鑫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79-3583
目的:探讨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和专科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nurse-based,anesthesiologist and specialist-supervised APS,NBASS-APS)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及苏醒延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89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NBASS-APS模式护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及苏醒延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鼻咽部温度都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苏醒延迟、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1%,低于对照组的12.5%、17.5%和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ASS-APS模式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维持麻醉恢复期体温正常,缩短苏醒延迟时间,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ⅠB2~ⅡB期的9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共48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共42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疗效,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病理情况(术后脉管内癌栓、阴道断端癌残留、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情况及观察组的化疗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脉管内癌栓率及阴道断端癌残留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访14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4.8%;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中38例不良反应轻微,4例无反应,对症处理后可以完成化疗疗程。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的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7月至2017年03月我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3例,其中TURBT术后行静脉化疗39例为观察组,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4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内复发和生存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4/3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24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总体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游离DNA(cfDNA)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胃癌患者血液中的浓度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术后辅助化疗胃癌患者71例和晚期胃癌化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采用(SuperbDNATM)杂交技术检测血浆cfDNA浓度,连续检测3个周期,评价化疗过程中cfDNA浓度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前晚期胃癌患者cfDNA浓度为(22.75±12.22)ng/ml,术后辅助化疗患者cfDNA浓度为(22.50±13.86)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28±7.7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CEA水平与cfDNA浓度有关(P=0.048)。在晚期胃癌中,PR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显著升高,与传统肿瘤生物标志物无显著相关性,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因此,血浆cfDNA浓度可作为胃癌诊断与疗效判断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