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细胞周期蛋白(P2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面瘫、面部凹陷畸形和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27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而P27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27的水平(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是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的51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当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症发生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取腮腺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改良腮腺切除术;对照组37例,行传统腮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2.33%,对照组为5.41%,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3.7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47%,远高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腮腺切除术对于腮腺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采取术前新辅助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的变化;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总体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分期有所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均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降低临床分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弹力套包扎在腮腺肿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均经腮腺肿瘤切除联合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弹力套包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包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和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涎瘘、切口出血及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和14d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每周平均换药次数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肿瘤术后对患者应用弹力套包扎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临床舒适度,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胸腔镜辅助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开放三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医疗费用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对照组为5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及术后机体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18.2±5.6)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9±2.7)个(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4.9±1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4.9±11.8)mL(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 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杜大军 《癌症进展》2018,16(7):841-843
目的 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61)与对照组(n=89),联合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第2天和第3天胸腔积液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气管镜吸痰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外科技术发展完善以及临床经验的累积情况下,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安全性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是切口小,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对照组患者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LH、E2水平、阴道长度与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水平影响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组78例,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组236例,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2.0±23.5)min,长于开放组(57.7±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9±7.6)ml低于开放组(33.9±1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一天出血量(22.3±8.7)ml少于开放组(36.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0.9)天和(3.6±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小于开放组;腔镜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无差异且均较低,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复发。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和颈部无疤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 μm激光整块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分别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整块切除(50例)和经尿道电切(48例)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激光组与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留置尿管、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电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复发率及术区复发率低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术后病理含肌层率高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整块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术后肿瘤分期精确、减少肿瘤残留,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比较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半椎组患者予以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治疗,全椎组患者予以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近期、远期临床效果、稳定性评价、MRI影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半椎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下床时间显著性低于全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椎组患者总体远期疗效与脊柱稳定性明显优于全椎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椎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全椎组;半椎组患者总体治疗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全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均可呈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远期效果更佳,脊柱稳定性更高,并发症少,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自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150例与开放组15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1周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 微创组出血量低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小于开放组,术后愈合时间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血清Cor、E、NE水平术后1周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优良率(96.67%)高于开放组(68.00%)(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7%)低于开放组(31.33%)(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慧云  黄兵  王敏捐 《癌症进展》2016,14(9):885-888
目的:研究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内镜术治疗的308例消化道上皮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内镜术式将其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内镜黏膜挖除术(ESE)组、内镜黏膜剥离术(ESD)组、内镜全层消化道壁切除术(EFR)组。比较4组患者的肿瘤起源、肿瘤直径、一次完整切除率及切除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术后病理或免疫组化情况。结果 EMR组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黏膜下层、黏膜肌层,ESE组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黏膜下层,ESD组肿瘤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EFR组肿瘤全部起源于固有肌层,各组肿瘤起源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平均肿瘤直径最小,为(0.68±0.06)cm;EFR组平均肿瘤直径最大,为(2.08±0.53)cm;4组患者平均肿瘤直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肿瘤一次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ESD组和EFR组切除成功率均为100.00%,高于ESE组切除成功率(94.8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R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0%)均高于ESE组(5.13%)、ESD组(7.69%)和EMR组(0.00%);ESE组和ESD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5.13%和7.69%)均高于EMR组(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均无复发情况。术后病理或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平滑肌瘤发生率最高,为71.75%。结论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按照患者的肿瘤起源情况选择相应的内镜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75例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其危险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共发生并发症45例,发生率60%,其中暂时性面神经麻痹占9.33%,面部凹陷占10.67%;耳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13.33%,Frey 综合征发生率为13.33%,和同组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恶性、肿瘤全切、面神经游离、肿瘤位于耳前、手术次数多、术者差异、翻瓣方式既是单危险因素,也是多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和疾病本身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袖状切除术(观察组)和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的比较中,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优于全肺切除术,且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开胸或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通过对比研究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胸腔第1天引流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转移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69%,相比于对照组术后肿瘤复发率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的转移率为11.54%,相对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关系到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器联合圈套器在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并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3例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套扎器联合圈套器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术后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抗生素、抑酸等常规治疗,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穿孔情况,比较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3068±574)min vs. (4279±731)min],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211±054)ml vs. (365±0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穿孔率、肿瘤完整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组创面愈合良好,见白色瘢痕,对照组溃疡1例,钛夹残留2例,其余患者创面瘢痕愈合良好,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1667% vs. 3684%,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器联合圈套器应用于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的治疗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高,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