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文  易爱芬  毋玥 《癌症进展》2022,20(8):859-861+864
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中医证候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TACE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综合征消失时间、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肋痛、胸闷善太息、痞块、纳呆)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TACE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采用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食欲减退和肝区疼痛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以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延长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杨光  杨奕  何东风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2036-2038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热疗组30例,常规介入组30例)治疗前后血清8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血清8种细胞因子(IL-17、IL-10、IFN-γ、IL-8、IL-1β、IL-6、IL-1α、TNF-α)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介入热疗组IL-17水平降低伴有IL-10水平升高,而常规介入组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清IL-17和IL-10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热疗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介入组(73.3%vs56.7%,P<0.05).结论 介入热化疗栓塞能使血清IL-17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组(A组,30例),一组盐酸吡柔比星为主介入栓塞治疗组(B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GP73、HIF-1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清VEGF、GP73、HIF-1α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腹泻、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总胆红素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较盐酸吡柔比星为主介入栓塞治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  相似文献   

6.
杨光  杨奕  何东风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36-2038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宫颈癌血管介入治疗61例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DSA),对61例(81例次)中晚期宫颈癌进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化疗,其中2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DI)测定和S期细胞比率(SPF)以及细胞凋亡的检测,另3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前后取宫颈活检组织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介入治疗近期有效率为78.7%,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8.5%,手术治疗46例,栓塞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未栓塞组(P<0.05);介入化疗后的DI、SPF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介入化疗后的AgNOR颗粒数目减少、直径增大(P<0.05),介入化疗后PCNA的积分减少(P<0.05).[结论]①中晚期宫颈癌经超选择性血管介入治疗获得根治手术机会明显增加;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优于动脉化疗;提示未经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血管介入化疗最佳适应证.②介入化疗能降低其DNA含量和S期细胞比率,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恶性进展.③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为一种微创、可重复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八珍汤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均行TACE治疗,1次/4周共2次,并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予加用八珍汤1包,2次/d,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8周时随访一次.观察患者临床总证候、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生活质量(KPS)变化、不良反应和1年、2年生存率.结果:八珍汤临床总证候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口干、腹胀、乏力和纳呆症状及生化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0.05),减轻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对照组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八珍汤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晚期肿瘤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纤溶指标、生存质量及中医症状.结果 治疗后FDP、D-二-聚体,FBG两组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两组治疗后略有下降,PT、APTT、TT治疗后略有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3.3%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率分别为76.7%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刺痛、肢体麻木”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有较好疗效,未增加出血风险,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低剂量化疗药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低剂量化疗药物TACE,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TACE。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组瘤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FP控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肝肾功能及白细胞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低剂量化疗药物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较单纯TACE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监测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感染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癌介入手术感染患者134例为试验组,另选同期未感染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含量,对比其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阳性率、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试验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优于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感染后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明显,若联合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诊断,其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10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提高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肝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49%,显著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2.83%,明显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实验组在腹腔积液、腹胀、疲乏及肝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减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基因表达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给予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肿瘤坏死情况、远期疗效、肝癌组织中促凋亡基因以及凋亡抑制基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84.44%)优于对照组患者(4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67%)高于对照组(26.67%),观察组肿瘤不完全坏死率和部分坏死率(8.89%、4.44%)低于对照组(31.11%、4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3年生存率(66.67%、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2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癌组织中促凋亡基因MTS1、Caspase-3及 Bax的mRNA含量(213.08±27.86、226.89±31.54、249.42±31.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9±11.74、100.13±14.25、101.38±14.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PLK1、Bcl-2及Survivin的mRNA含量(21.46±3.43、33.41±5.07、29.02±3.85)均低于对照组(101.52±11.82、100.73±14.16、100.49±17.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坏死率,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and the TCM syndromes classification. Methods: 160 postoperative 5-yea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from 1995 to 2000 were tracked, summed up and analysized TCM syndromes as stagnation of hepatic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pathogenic phlegm retention, blood stasis and toxin stagnation, deficiencies of both blood and qi. Results: (1) For blood stasis and toxin stagnation TCM syndrome, the metastatic rate raised to 45% during 5 years. However, the metastatic rates of other three TCM syndromes are 15%, 17.5% and 22.5%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was 27.5% (P〈0.01). (2) Lymph node metastasis, tumor size, Her-2 and its receptor have no obvious relation with TCM syndromes classification (P〉0.05). Conclusion: (1) TCM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breast cancer distant metastasis. Distant metastasi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blood stasis and toxin stagnation syndrome. (2) Lymph node metastasis, tumor size, Her-2 and its receptor have no obvious relation with TCM syndromes classifica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metastatic ability has been programm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carcinoma initiation. (3) Significantly enlightening for predict the prognosis under the guide of TCM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and take right therapeutic strategy: attack pathogen and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against canc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肝动脉栓塞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其中肝动脉栓塞组给予单纯肝动脉栓塞,联合治疗组给予肝动脉栓塞联合CT引导下肝癌微波消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肝动脉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结合胆红素(DBIL)等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对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VEGF、MMP-9、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5、30d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新生血管抑制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VEGF、MMP-9、O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血清VEGF、MMP-9、OP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血清VEGF、MMP-9、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血管控制率、疾病控制率(DCR)及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CE术后血浆VEGF、MMP-9、O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并腹水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186例原发性肝癌并腹水患者病例资料,建立临床中医用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其主证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血瘀阻证、肝血瘀阻证兼脾虚湿盛证、脾虚湿盛证、肝郁气滞兼肝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湿毒蕴炽证,其中肝血瘀阻证临床总有效率最高。药物使用频率居于前1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郁金、桃仁、穿山甲、红花、党参、黄芪、甘草、薏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柴胡、当归、鳖甲。结论 原发性肝癌并腹水患者临床证型最常见为肝血瘀阻证,“活血祛瘀、利水渗湿、健脾理气、清热养阴”为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腹水的主要原则,其中活血祛瘀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符秋蓉 《现代肿瘤医学》2018,(15):2402-2405
目的:分析减轻应激训练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的应激反应水平以及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介入治疗的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的ID号码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一般护理措施、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及相关健康教育等,而研究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再给予减轻应激训练干预,利用PSSH量表、LOT-R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水平和乐观倾向进行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RP、HIF-1α等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在应激总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给予减轻应激训练后应激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乐观倾向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患者VEGF、HIF-1α及CRP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减轻应激训练对于降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和提高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姚相巍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06-3608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及50例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三组受检者的腹部超声、CT诊断阳性率,血清AFP水平,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研究联合诊断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三组受检者对比,肝癌组患者的腹部超声、CT诊断阳性率及AFP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CT及AFP联合诊断Ⅰ-Ⅱ期及Ⅲ-Ⅳ期肝癌的阳性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对比,腹部超声、CT及AFP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CT联合血清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各单项诊断阳性率高,且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可有效明确肝癌分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于肝癌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ASAⅠ-Ⅱ级Child Pugh分类为A级的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n=16)和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B组,n=16)。B组于T8-9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之后每小时硬腹外导管推注1%利多卡因5-7ml,直至术毕。同时输注异丙酚8-10mg/(kg·h)+瑞芬太尼1mg/h+卡肌宁30mg/h维持麻醉深度。A组持续输注异丙酚,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卡肌宁,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手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抽取患者静脉血3ml,测定肿瘤转移因子(CK20mRNA)、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均比麻醉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均明显比麻醉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RP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A、B两组术毕、术后1天、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能减轻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降低肿瘤转移因子阳性率和较迅速恢复免疫系统的影响,提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是肝癌切除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