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 EBV DNA)拷贝数在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的16例鼻咽癌转移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案以PF为主,辅以TP方案。每2个疗程化疗后外周静脉采血并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血浆E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结果  化疗后,EBV DNA下降者,疗效评价与EBV DNA变化基本一致,一致率达80%以上;升高者,疗效评价与EBV DNA变化高度一致,一致率达100%。而EBV DNA始终为0者,或在治疗过程中降为0者,疗效评价与EBV DNA变化不一致。根据疗效分为PR、SD、PD三组,将化疗前后E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进行分析,三组分别为-4.63±2.5、-2.25±2.3、3.23± 0,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  结论  血浆EBV DNA检测可作为评价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的一项血清学指标,与影像学联合应用可提高鼻咽癌疗效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采用PCR方法对鼻咽癌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浆EB病毒DNA (E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预测复发、转移的风险,治疗前的EBV DNA基线浓度与肿瘤负荷密切相关,而治疗后的EBV DNA含量与肿瘤复发转移关系更密切.EBV DNA定量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预后指标.本文就鼻咽癌患者不同时期的EBV DNA水平在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血浆EB病毒 (EBV)DNA水平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11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和 9例临床复发患者分别抽血 3ml。所有的标本均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在PE770 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EB病毒DNA的含量。结果 :肿瘤复发组 89% ( 8/ 9)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拷贝数的EB病毒DNA ,中位浓度为4 70 0 0 0 (copies/ml) ,在临床缓解组患者中 ,仅 9% ( 1/ 11)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较高拷贝数的EB病毒DNA ,中位浓度为 0(copies/ml)。两组阳性率及中位浓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肿瘤复发关系密切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Peng PJ  Zhao C  Liao H  Wang FQ  Zhang L 《癌症》2002,21(8):817-82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相关的肿瘤。最近,一些学者报道了鼻咽癌患者血浆或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DNA,本研究观察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中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0例初治患者在同期放化疗期间每周抽血一次,共7次,每一次抽血时间为治疗前,所有的标本均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PE770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EB病毒DNA的含量。结果:90%(18/20)患者治疗前的血浆中可检测到EB病毒DNA,中位浓度为150000copies/ml,2例患者自治疗开始至结束血浆中均未检测到EB病毒DNA,18例阳性患者中,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检测到持续高水平的EB病毒DNA,治疗后临床结果显示三者均有肿瘤残留,7例患者EB病毒DNA水平在治疗开始后迅速下降至检测不到;8例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下降缓慢,但在治疗结束时,EB病毒DNA均检测不到。临床结果显示,此15例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结论: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变化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NPC)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在华南地区尤其高发。除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外,EB病毒感染和鼻咽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在几乎所有的未分化鼻咽癌细胞中发现EB病毒;鼻咽癌细胞DNA中可以找到被整合的EB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断;EB病毒致瘤动物实验得到佐证。关于鼻咽癌和EB病毒关系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其中EBV的血清学标记物如VCA/IgA、EA/IgA等在鼻咽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其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进行治疗,并对98例患者血浆EBV-DNA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测定,并与其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化疗后鼻咽癌患者52例缓解,21例稳定,25例进展。三组鼻咽癌患者血浆EB-DNA水平测定阳性率缓解组为0、稳定组为4.76%,进展组最高为88.00%,缓解组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分别与缓解组、稳定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敏感性分别为0、4.76%、88.00%,特异性分别为100.00%、95.24%、12.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33%、26.67%、4.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4.35%、95.65%;缓解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最高,与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与缓解组和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血浆EB病毒DNA水平,可作为监测和反映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转移、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肿瘤负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癌血浆EB病毒(EBV)DNA水平与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98例,治疗前行鼻咽及全颈CT,应用PACS中的多边形测量工具,逐层勾画鼻咽原发灶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采用面积求和法计算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TV)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体积(NV),以TV和NV之和表示总肿瘤负荷(TNV)。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治疗前血浆EBV DNA水平。结果全组TV、NV及TNV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5.9cm3(9.1~29.2cm3)、17.1cm3(0.7~64.1cm3)、44.1cm3(20.4~87.4cm3)。全组血浆EBV DNA检出率为73.5%(72/98),血浆EBV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3.6×104 copies/ml(2.0×103~3.6×105 copies/ml)。按TV分组:≤20cm3、>20cm3者各58、40例,2组血浆EBV 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5×103 copies/ml(0~1.6×105 copies/ml)、1.6×105 copies/ml(2.2×104~4.6×105 copies/m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按NV分组:≤20cm3、>20cm3者各52、46例,2组血浆EBV 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2×104 copies/ml(0~1.8×105 copies/ml)、1.0×105 copies/ml(6.2×103~5.4×105 copies/ml),有显著性差异(P=0.033);按TNV分组:≤40cm3、>40cm3者各43、55例,2组血浆EBVDNA检出率分别为60.5%(26/43)、83.6%(46/55),有显著性差异(P=0.010);2组血浆EBV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7×104 copies/ml(0~1.3×105 copies/ml)、1.1×105 copies/ml(6.6×103~4.7×105 copies/ml),有显著性差异(P=0.014);血浆EBV DNA水平与TV、NV、TNV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 DN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体内肿瘤负荷。  相似文献   

8.
EBV DNA定量分析在监测鼻咽癌转移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YH  Shao JY  Zhao MQ  Gao HY  Li LR  Guan ZZ  Zeng YX 《癌症》2003,22(6):645-648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近年来,有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浆/血清中可检测到游离EBVDNA,但血浆EBVDNA水平对判断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临床意义尚缺少大宗研究报道。本研究定量检测鼻咽癌放疗后随诊患者血浆EBVDNA含量,探讨其在监测鼻咽癌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随诊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90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含量,比较转移、复发与持续缓解患者血浆EBVDNA拷贝数。结果:放疗后转移或复发患者血浆EBVDNA的检出率为96.7%(29/30),中位拷贝数为2650copies/ml(0~5900000copies/ml);而持续缓解组患者血浆EBVDNA检出率12%(7/60),中位拷贝数为0copy/ml(0~71000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临床持续缓解但有血浆EBVDNA升高患者,在随后的3~4个月随访中,证实有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血浆EBVDNA李宇红,等.EBVDNA定量分析在646定量检测可能成为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肿瘤转移、复发的敏感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分析外周血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与鼻咽癌治疗以及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102例NPC患者和30例非NPC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或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存在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在102例NPC患者中,76%(78/102)的NPC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检测到EB病毒DNA,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在NPC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3%(34/102)和61%(62/102),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28%(29/102)和57%(58/102),NPC患者治疗后血浆和血清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Ⅳ期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也比Ⅲ期患者的要高。但在同组患者中,血清和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也不存在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的差别。另外,在所有患者中,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在治疗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鼻咽癌是一种病情隐蔽,易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鼻咽癌高发区,多见于南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80%以上鼻咽癌病例发生在我国,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1]。晚期鼻咽癌(Ⅳb期)患者多数已进行过放化疗,出现转移后须接受多线的联合姑息化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延长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被越来越多的医护工作者所关注[2]。维持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晚期鼻咽癌治疗手段,具有良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V/DNA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含量.结果:初治、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96.0%、95.0%和100%,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鼻咽癌患者、健康对照者和非鼻咽癌的肿瘤患者;初治鼻咽癌患者各TNM分期之间血浆EBV/DNA拷贝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晚期患者(Ⅲ Ⅳ)期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患者(I Ⅱ)期;初治患者治疗后已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数显著高于尚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初治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40 000拷贝/ml与<40 000拷贝/ml两个水平,患者2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1%和92.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的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鼻咽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高发家系遗传学、EB病毒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鼻咽癌高发家系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在其病因学中的意义。方法:家系资料采用系谱分析及问卷调查,家系成员行外周血染色体脆性位点分析,免疫酶联法检测EB病毒VCA/IgA、EA/IgA。结果:患者一级亲属鼻咽癌检出率高达19.60%。家系成员与对照组染色体总畸变率分别为5.81%和4.93%(P>0.05),3p14、1p32、1q32等脆性位点表达率较高。家系成员EBVVCA/IgA阳性率为23.56%,显著高于人群(P<0.001)。结论:在鼻咽癌高发家系中,由血缘关系决定的遗传易感性和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EB病毒微小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以便于找到诊断和防治鼻咽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45例鼻咽癌患者和37例鼻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以miR-U6作为内参物,对上述疾病病灶中的EB病毒miRNAs(包括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EB病毒的两种miRNAs在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28.43±3.16)和(26.73±3.08),而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40.51±4.82)和(41.66±3.46),可见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EB病毒微小RNAs可通过较显著的表达水平导致鼻咽癌的发病和病灶转移,因此可将其作为鼻咽癌诊断防治中潜在的生物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血浆EBV 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检测360例根治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比较。结果 360例患者中87例血浆EBV DNA检测阳性,273例阴性。在87例检出阳性者中,25例证实为临床复发,45例证实为远处转移,故其预测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80%(70/87)。在273例血浆EBV DNA检测阴性患者中,共有17例复发和4例转移,故其阴性预测值为92%(252/273)。总计91例肿瘤进展患者中70例血浆EBV DNA阳性,其中复发42例,25例血浆EBV DNA阳性;转移49例,45例血浆EBVDNA阳性。269例临床缓解患者中17例血浆EBV DNA阳性,故其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77%(70/91)、94%(252/269)、6%(17/269)、23%(21/91)、90%(322/360)。复发患者、转移患者、肿瘤进展患者和临床缓解患者EBVDNA阳性率和中位拷贝数分别为:60%,4700 copies/ml;92%,425000 copies/ml;77%,38000 copies/ml;6%,〈500copies/ml。复发患者与转移患者比较、肿瘤进展患者与临床进展患者比较,血浆EBV DNA阳性率和中位拷贝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浆EBV 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食管鳞癌DNA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原发性食管鳞癌的DNA定量分析,探讨肿瘤细胞DNA含量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食管鳞癌术后标本以Feulgen法染色制成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并计算出肿瘤细胞DNA相对倍体均值(简称11值)。结果u值随食管肿瘤增大而升高(P<0.01)。u值随食管癌分期增高而升高(P<0.01)。区域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的u值大(p<0.01)。u值随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行DNA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判断食管鳞癌的分期、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EB病毒(EBV)与鼻咽癌(NPC)2008分期的相关性;比较EBV IgA抗体滴度与EBV DNA拷贝数在NPC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差异.[方法]将初诊为NPC的患者98例,在放化疗前予以TNM分期;在放化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EBV抗体滴度与全血EBV DNA拷贝数.在放化疗后2个月,复查鼻咽部磁共振及全身检查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血清EBV IgA抗体滴度阳性患者28例,全血EBV DNA拷贝数阳性42例.EBV IgA抗体滴度及全血EBV DNA拷贝数在不同TNM分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9,P=-0.074).全血EBV DNA拷贝数在Ⅲ期与Ⅱ期、Ⅲ期与Ⅳa期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22).放疗后,全血EBV DNA拷贝数转阴率高;但在提示转移或复发方面,EBV IgA抗体与EBV DNA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血清EBV IgA抗体与NPC 2008分期无相关性.全血EBV DNA拷贝数与NPC 2008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全血EBV DNA拷贝数转阴率高,优于EBV IgA抗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评价治疗疗效及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患者EB病毒与乙肝病毒双重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EB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5051健康康者和125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EBV-IgA/VCA和HBsAg。结果健康人群的EBV-IgA/VCA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和11.3%;健康人群EB病毒感染者的HBsAg阳性率为9.7%;鼻咽癌患者的EBV-IgA/VCA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97.6%、25.6%。鼻咽癌EB病毒、乙肝病毒双重感染率明显高于正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EBV-LMP)对鼻咽癌(NPC)细胞体外分化及分化诱导剂二甲基亚砜(DMSO)敏感性的影响。以EBV-LMP基因转染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并用DMSO诱导,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观察细胞分化及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DMSO体外诱导CNE1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变大,核浆比值明显变小(P<0.01),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LMP在体外可明显促进CNE1细胞的生长,细胞变小,核浆比值明显变大(P<0.01),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有向低分化鳞癌发展倾向;LMP基因转染细胞诱导后体外生长和角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果表明,DMSO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CNE1细胞分化;LMP对CNE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抑制细胞分化;LMP可降低CNE1细胞对终末分化信号的反应,这有助于对NPC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及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