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明宇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7):1615-16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份-2012年2月我院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30例。根据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65例(静脉恒速注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能够导致患者血压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降低),心率减慢。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不同给药方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呼吸恢复时间以及OAA/S评分,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1.26±4.27min,睁眼时间为10.89±4.47min,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根治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虽然对血流动力学改善不明显,但能够缩短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脑肿瘤围手术的影响,为脑肿瘤患者实施最佳麻醉方法。方法:选取脑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后,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结果:麻醉诱导期观察组患者SBP、DBP最低分别为(101.59±10.26)mmHg和(54.43±5.27)mmHg,对照组分别为(91.65±9.22)mmHg和(47.36±4.52)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6.32±2.01)min,对照组为(22.76±2.83)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室时以及拔管后1h OAAS得分分别为3.19±0.30、4.12±0.23和4.52±0.42,对照组分别为2.23±0.18、3.28±0.31和4.01±0.36,观察组患者拔管后1h MMSE得分为28.15±1.02,对照组为26.92±1.7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诱导期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术后苏醒质量更高,因此也更适合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肺癌根治术选用理想的麻醉方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行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肺癌根治术麻醉。记录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开始30 min、拔管时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应用麻醉剂后引起的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麻醉均可导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及HR减慢,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后5 min及手术开始30 min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均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对照组略平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静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能够显著缩短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IS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及TCI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和S组,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采用分步丙泊酚靶控输注方式进行.B组当BIS达到45-55,进行麻醉插管.S组当OAA/S评分小于3分时,给予肌松药而后插管,记录两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入室后静卧15min(T0),意识消失(T1),气管插管(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 各观察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IS值,并记录插管时预测的效应室靶控浓度(Ce)、丙泊酚总量. 结果: 两组SBP、DBP、HR在T1、T2时降低,T3、 T4升高.组内比较:SBP、DBP在T2与T0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 T4与T2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HR 在B组变化不明显,S组T3、 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3、 T4时SBP、DBP、H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BIS值45-55作为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能够降低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的幅度及气管插管后的心血管反应,比临床评估的靶控输注更能精确控制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100例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PF组)和舒芬太尼组(PS组),每组50例。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0.1μg/kg后静脉匀速推注丙泊酚1mg/kg~1.5mg/kg,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操作。术中视情况追加丙泊酚0.5mg/kg~1.0mg/kg。连续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1min、3min、5min、7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停药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副作用及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两组丙泊酚总用量、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效果相似(P>0.05),但停药睁眼时间PS组比PF组快(P<0.01)。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降低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舒适性好,便于结肠镜检查的诊断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睁眼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及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0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T2和T3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与T0时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T2和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麻醉中均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且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缩短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IS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及TCI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和s组,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采用分步丙泊酚靶控输注方式进行。B组当BIS达到45—55,进行麻醉插管。S组当OAA/S评分小于3分时,给予肌松药而后插管,记录两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入室后静卧15min(T0),意识消失(T1),气管插管(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观察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IS值,并记录插管时预测的效应室靶控浓度(Ce)、丙泊酚总量。结果:两组SBP、DBP、HR在T1、T2时降低,T3、T4升高。组内比较:SBP、DBP在T2与T0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B组变化不明显,S组T3、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3、T4时SBP、DBP、H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BIS值45—55作为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能够降低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的幅度及气管插管后的心血管反应,比临床评估的靶控输注更能精确控制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间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5min、10min的镇静效果及苏醒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和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拔管后5min、10min的镇静评分均明显增高,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R、SBP和DB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够维持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较好的镇静、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以及手术前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0.4±5.8)min,对照组为(23.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即刻、离开手术室、拔管后1 h OAAS评分分别为(3.3±0.5)、(4.2±0.4)、(4.6±0.6),对照组分别为(2.3±0.2)、(3.3±0.4)、(3.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 MMSE评分分别为(25.0±0.4)、(27.9±1.1),对照组分别为(23.2±0.9)、(2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两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0 min(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6 h(T6)、12 h(T7)、24 h(T8)时的VAS评分和拔管后10 min的躁动评分(RS)、警觉/镇静评分(OAA/S);同时,观察T1、T3、T4、T6、T7、T8时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水平。将两组患者的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HR、MAP水平均较T1时有所下降(P<0.05),在T3-T5时,实验组的HR、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E、E水平均在T3、T4时较T1时有所升高(P<0.05),且在T7、T8时均出现下降趋势(P<0.05),在T3、T4、T6、T7、T8这5个时间点,实验组的NE、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RS、OAA/S、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个时间点的SPO2在两组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并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全麻与联合麻醉对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全麻,治疗组患者术前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常规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中麻醉剂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啰音、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手术探查时、拔管时、拔管5 min的SBP、DBP及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麻醉剂的应用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及肺部啰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胃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联合麻醉相对于常规全麻可降低患者麻醉诱导后及术中的SBP、DBP及HR,降低麻醉剂的应用剂量,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患者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及肺部啰音的发生率,对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60例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麻醉用药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并持续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μg/kg/h至手术结束前40 min,对照组按照实验组剂量泵注生理盐水,术中对两组患者开展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并根据该指标调节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T0)、给药15 min(T1)、插管时(T2)、气腹完成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30 min(T5)几个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与同组T0比较,实验组T1~T4时HR、SBP和DBP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T2~T5时HR、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T1~T5时HR、SBP和DBP明显更低(P<0.05);②实验组丙泊酚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实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实验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联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有助于减少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复苏,降低围手术期麻醉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下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患者60名,随机分入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常规组),每组30例。术中根据NI值及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30min(T3)、肿瘤切完时(T4)、停止输注丙泊酚时(T5)、清醒拔管后(T6)、听从指令(T7)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RPP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o Prop),记录N组相应时间点的Narcotrend指数(NI);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清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随访及术后术中知晓情况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N组与C组SBP、DBP、HR、RPP均显著增高(P<0.05);N组N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r=-0.784,P<0.05)。N组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用量均少于C组患者(P<0.05),术后N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清醒拔管时间较C组均明显缩短,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N组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远低于C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天VAS评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Narcotrend监测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能精确调节手术麻醉深度,有效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系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涛  郭庆林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55-185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徐峰峰#  朱泉玉  匡龙祝 《癌症进展》2016,14(10):1031-1033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后不同维持麻醉方法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行外科手术的96例老年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方法进行分组,A组(45例)采取静脉泵注丙泊酚+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51例)采取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和认知功能。结果 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话语时间为(42.5±8.5)min、(86.5±26.5)min、(105.3±43.5)min,各项苏醒指标同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1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B组拔管后6 h的MMSE评分分别为(26.2±1.5)分和(28.8±0.5)分,B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要优于A组(P﹤0.01)。A组、B组拔管24 h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89%(4/45)、7.84%(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恢复认知功能较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