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317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2例)与非肺部感染组(285例)。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χ2检验筛选有统计意义的指标,然后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单因素χ2检验显示,2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时限性、合并贫血、合并低白蛋白血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插管方式、插管途径、插管深度、插管指征、拔管延迟、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全麻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插管方式、插管深度、插管指征、拔管延迟、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全麻时间、合并COPD、吸烟史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全麻指征,规范管理气管插管与麻醉复苏拔管过程,充分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3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双肺机械通气;B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单肺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及灌洗结束后心率(HR)、平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并检测血气,记录pH、PaO2、PaCO2,及灌洗时间、手术时间、灌洗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灌洗前后A组及B组患者生命体征HR及MAP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灌洗后PaO2及pH值B组较A组有明显提高(P<0.05),SpO2和PaCO2在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灌洗液量B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5),灌洗时间B组较A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麻下行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双肺隔离后单肺通气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安全、效果明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共2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67%(26/1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通气方式、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单肺通气、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FEV1/FVC)<70%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且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单肺通气技术对胸腔镜食管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1月13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胸腔部分单肺通气方式分为试验组(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n=72例)和对照组(双腔气管插管,n=65例),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指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淋巴结清扫效率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37.7±20.7)min,短于对照组的(163.8±27.3)min(P<0.001);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2.2±3.3)枚,多于对照组的(19.8±4.6)枚(P=0.024)。试验组喉返神经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 vs.9.2%,P=0.037;2.8% vs. 12.3%,P=0.03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ICU天数、住院天数、吻合口瘘、乳糜胸、胸腔内出血、切口感染、胃排空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可以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危险因素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48例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无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分析病原菌、危险因素和耐药性情况。结果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泛生舒复耐药性低,其与基础疾病、气管插管置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无菌操作、术后抗生素应用和术后激素应用有关(P<0.05)。结论食管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众多,在临床上要规范操作气管插管且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行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各3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双腔气管导管至一侧支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控呼吸.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定位成功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情况;记录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T2)、开胸后30rain(T3)、开胸后60min(T4)、术毕(T5)时血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峰压值(peak);观察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记录插管次数及导管定位时间;随访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插管前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后A组血压低于B组,心率慢于B组(P<0.05).两组SpO2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peak在T3、T4点小于B组(P<0.05),在T2、T5点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定位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例数长(多)于B组,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例数少于B组.结论:利用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用于左侧开胸手术安全可靠,且具有经济、省时,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3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双肺机械通气;B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单肺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及灌洗结束后心率(HR)、平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并检测血气,记录pH、PaO2、PaCO2,及灌洗时间、手术时间、灌洗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灌洗前后A组及B组患者生命体征HR及MAP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灌洗后PaO2及pH值B组较A组有明显提高(P〈0.05),SpO2和PaCO2在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灌洗液量B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5),灌洗时间B组较A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麻下行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双肺隔离后单肺通气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安全、效果明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不同防治感染对策后,分别观察两组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3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手术切口感染16.3%,肺部感染12.8%,胸腔感染3.5%,泌尿系统感染2.3%,总感染率34.9%;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部位主要常见于手术切口及肺部.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因素与吸烟、手术时间(>2h)、术中失血量(>200ml)均有关(P<0.05).43例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者占53.5%,未感染者占46.5%;43例患者早期防治术后感染后,感染者占16.3%,未感染者占83.7%;试验组的感染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主要分布在肺部和切口处,原因复杂,临床手术中早期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开胸手术中应用双腔插管在单肺通气(OLV)时,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需开胸手术的食管癌病人和肺癌病人共80例.在快速诱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连续监测双肺和单肺通气时,双肺隔离是否完全及低氧血症发生时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低氧血症有13例,占16.25%;其中因导管定位不准确导致者8例(61.5%);导管阻塞,分泌物阻塞导致者3例(23.1%);其它因素导致者2例(15.4%).结论:提高插管技术,做好呼吸管理,保证肺的充足供氧,选择恰当的通气方法调整肺的血流,能保证单肺通气时SPO2的稳定,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和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治疗,术后依据是否出现肺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收集2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术中出血量等,先对2组基础资料开展单因素分析,待获取有差异的项目后,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获取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20例(22.22%),其中持续性肺漏气5例(5.56%),胸腔积液5例(5.56%),肺部感染10例(11.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3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单肺通气时间≥2 h、出血量≥100 mL、白蛋白<35 g/L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30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诊治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Ⅰ组(引流时间≤5天)和Ⅱ组(引流时间>5天)。对可能影响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在两组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的154例(51.0%),>5天的148例(4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开胸手术、术后使用白眉、单肺通气、淋巴清扫数、胸膜粘连及手术时间是术后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具有多个独立影响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于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疾病的老年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辅助治疗的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疾病经ERCP辅助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分析ERCP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ERCP辅助治疗的成功率为6833%(41/60),失败率为3167%(19/6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13/60),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1500%(9/60),急性胰腺炎500%(3/60),术后出血167%(1/60)。内镜长度较短、反复插管失败、未开展直视镜的ERCP失败率较高,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70岁和采用塑料支架胆管引流的患者经ERCP辅助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疾病经ERCP辅助治疗的成功率并不理想,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内镜长度较短、反复插管失败、未能开展直视镜可能增加治疗失败的风险,年龄≥70岁、塑料支架胆管引流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检验,对114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原因及死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因手术相关并发症引发的呼吸衰竭者40例(35.1%),因严重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呼吸衰竭者43例(37.7%),二者占全组的72.8%(83/114)。其他原因为麻醉清醒不完全或术中输液过量造成肺水肿、肺动脉栓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术后并发症种类愈多者、术前肺功能差者、术前放疗者、术后第2天以后开始插管者、辅助呼吸时间愈长者、呼吸衰竭合并肺炎或‘肾衰者,其死亡危险性显著增加。其中前3者为显著独立致死因素,相对风险度分别为2.50,2.37和1.68;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治疗方式、术前合并疾病史、术前应用抗菌素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多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呼吸道感染所致。仔细谨慎的手术操作和术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避免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措施。术后严密观察各项生命指征、及时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是减少术后呼吸衰竭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任锐  王伟  陆昌友 《癌症进展》2018,16(2):245-247
目的 探讨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10例肝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失血量等术中资料,术后距离出院时间、术后白蛋白计数、术后血红蛋白计数和术后白细胞计数等术后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肝癌患者为57例,占27.14%(57/2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无吸烟史患者的1.809倍;术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术后无胸腔积液患者的2.330倍;年龄每增加1岁,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2.029倍;术后出院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1.759倍;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2.669倍.结论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后有胸腔积液、年龄越大、术后出院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都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 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63例患者与63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者经行病例一对照分析。  结果  肺部疾病史、吸烟、肺功能损坏、手术时间、管状胃、术后并发症及术前心脏疾病这7个相关因素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其中管状胃为保护性因素(β < 0);对病例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肺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有基础肺疾病、插管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者, 其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且死亡风险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重视对呼吸衰竭危险因素的防治可有效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患者。详细统计所有患者入院后一般资料、病理资料、手术及术后相关资料,将出现肺部感染患者与未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腹腔镜下根治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得出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9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有13例。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术前是否有肺部疾病、是否有肺功能不全、是否有术前低蛋白血症或者贫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入住ICU治疗、是否有术后护理协助患者排痰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既往是否有肺部疾病病史、手术时间为腹腔镜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胃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围术期每个环节,医护人员需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干预,预防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8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29例)和对照组(153例).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年龄(f=-3.03,P<0.01)、吸烟(r=5.69,P=0.02)、血浆白蛋白(£=2.40,P=0.02)、用力呼气量(FEV)1.0%(=5.85,P<0.01)、肺癌分期(x2=7.06,P=0.01)、小细胞癌(x2 =5.09,P=0.0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x2=16.28,P<0.01)、合并冠心病(x2=10.13,P<0.01)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34,95% CI:1.13 ~ 1.59,x2=11.17,P<0.01)、吸烟(OR=12.68,95% CI:2.06 ~ 78.04,x2 =7.50,P=0.01)、FEV1.0%(OR =0.90,95%CI:0.83 ~0.97,x2 =7.76,P=0.01)、鳞状细胞癌(OR=6.88,95% CI:1.41 ~33.56,x2 =5.70,P=0.02)、合并COPD(OR=12.44,95%CI:1.41 ~ 109.90,x2 =5.15,P=0.02)和合并冠心病(OR=10.61,95%CI:2.25 ~90.50,x2=7.18,P=0.01)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有吸烟史、鳞状细胞癌、低FEV1.0%、合并COPD或冠心病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该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肺穿吸活检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肺实质疑难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晚期肺外恶性肿瘤合并肺部实质性病变且诊断有疑难的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术,抽吸物联合进行病理细胞学检查、细菌学培养、抗酸染色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51例肺抽吸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9例(37.25%)、恶性肿瘤14例(27.45%)、真菌感染8例(15.69%)、结核4例(7.84%)、纤维组织增生3例(5.88%)、无阳性发现3例(5.88%),总阳性率为94.12% (48/51).病原学检查共检出抗酸染色阳性2例、培养出细菌13例、真菌10例,阳性率分别为3.92% (2/51)、25.49%(13/51)和19.61%(10/51).结论: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术,对抽吸物联合进行病理细胞学、细菌学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对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疑难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