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与重建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的21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和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周、4周的血清骨钙索(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4周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效果相对更佳,且患者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的高表达也为其重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治疗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治疗长骨骨不连患者34例,通过术后每月复查患肢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患肢卡氏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患肢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易复发性骨肿瘤的疗效,包括肢体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及同种异体骨最终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6~57岁,平均31.6岁。其中单纯骨囊肿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6例,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7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及骨膜韧带状血管瘤1例。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术式,视情况辅以加压锁定钢板。其中松质骨植入48例,大段腓骨植入3例。结果随访完整资料51例,随访时间11~87个月,平均43.4个月。异体骨愈合49例,不愈合2例。主要并发症:肿物复发2例;免疫排斥反应3例(后治愈);骨折3例。结论同种异体骨促进成骨、修复骨缺损效果显著,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最终转归情况良好。在彻底刮除骨肿瘤的前提下,并综合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肿瘤边界后,填充同种异体骨修复易复发良性骨肿瘤造成的骨缺损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采用截骨复位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5例术中进行异体脱钙骨基质植骨(异体组),19例术中进行自体骨植骨(自体组)。统计术前术后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骨高度丢失率,术后6个月时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34例均获(10.23±5.29)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2±0.45)个月。异体组骨折愈合时间(3.75±0.15)个月,自体组骨折愈合时间(3.47±0.3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组与自体组的术后6个月掌倾角[(7.3±6.4)°,(7.1±3.8)°]、尺偏角[(22.1±5.7)°,(21.9±4.2)°]和桡骨高度[(12.0±3.3)mm,(12.7±1.6)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各个阶段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桡骨高度丢失率和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自体或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可增强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复位丢失,改善腕关节功能。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可以代替自体骨进行植骨,避免了取骨手术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良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植骨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武威民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根据植骨重建术使用的植骨材料分为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硫酸钙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植骨后愈合速度、愈合率、经济成本。随访2~5年,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硫酸钙组术后12个月愈合率分别为97.5%、92.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初步愈合时间短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P0.05),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硫酸钙组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85.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KP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异体骨组术后6个月、12个月KPS评分均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8个月3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治疗费用0.95~1.53(1.21±0.57)万元;羟基磷灰石组治疗费用0.93~1.36(1.18±0.34)万元,硫酸钙组治疗费用0.84~1.17 (1.03±0.34)万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和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骨愈合率与异体骨植入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体骨、羟基磷灰石及硫酸钙在良性骨肿瘤重建与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陕西省友谊医院收治的10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均接受植骨重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每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植骨材料降解率、肢体功能评分(MSTS)和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平均初步愈合时间短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12周,三组患者植骨材料的降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KPS评分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MSTS评分为(28.95±1.45)分,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28.13±1.63)分,硫酸钙组患者为(28.48±1.7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体骨组患者手术费用为(1.25±0.37)万元,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1.22±0.41)万元,硫酸钙组患者为(1.18±0.40)万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肿瘤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愈合情况、降解率与异体骨植入相似,均可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异体骨植入初步愈合时间更短,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块冷冻异体骨治疗良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1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对小块异体骨进行打压植骨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手术切除后残留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80个月,平均31个月.因肿瘤复发行肿瘤再切除植骨术1例,3例患者因术后未行有效固定,外伤后出现植骨区骨折,二次手术行内固定术.X线片显示,其余病例的骨缺损腔隙均有骨小梁通过,无感染病例.结论用小块异体骨移植充填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彻底切除肿物、正确使用同种异体冷干骨、熟练掌握打压植骨技术、适当固定、应用抗生素及恰当的负重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与同种异体松质骨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骨与同种异体松质骨植骨的两组病例。两组病例在治疗时间、年龄、性别、病种、病灶部位、植骨量和随访时间等方面均匹配良好。通过随访影像学和临床情况,比较两组病例植骨术后的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分析人工骨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的初步愈合率分别为100%和87.5%(P=0.246);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9.1个月(3-12个月)和11.2个月(6—15个月)(P=0.718)。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P=0.592)、年龄(P=0.754)、病灶部位(P=0.671)、病种(P=0.250)和植骨量(P=0.798)均不是影响人工骨愈合的显著因素。人工骨组与同种异体骨组患者术后MSTS评分分别为平均28.5分(21~30分)和平均28.7分(26~30分)(P=0.869)。人工骨植入术后未见伤口感染、不愈合、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材质人工骨用于肢体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愈合效果良好,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可使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的方式治疗良性骨肿瘤患者32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患肢功能良好恢复,未发生肿瘤复发、骨缺损及骨不连接等并发症,优良率达到了87.5%.结论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同种异体骨填充和修复儿童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方法作者自1997—2004年采用经γ射线照射深低温储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34例。结果经临床随访,疗效满意。术后3周异体骨开始吸收,5周腔壁处有新骨生长影像,平均13个月愈合;2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3~4周治愈;6例术后体温升高至38℃,平均5天恢复正常;5例复发系因瘤体刮除不彻底所致,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骨来源相对丰富,虽经r射线照射深低温储存抗原性减弱,但仍保持较强的骨传导和爬行替代能力,且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巨细胞瘤特点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4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病部位、手术方式、Campanacci分级、病理性骨折、肺转移与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 脊柱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较膝关节周围(P<0.001)、桡骨远端(P=0.005)及其他部位(P<0.001)骨巨细胞瘤复发率高;Ⅲ级骨巨细胞瘤单纯刮除术后复发率高于扩大刮除术(P<0.001)以及瘤段或分块切除术(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单纯刮除术的CampanacciⅠ级、Ⅱ级、Ⅲ级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行扩大刮除及瘤段或分块切除术后的CampanacciⅡ级与Ⅲ级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复发病例肺转移率高于无复发病例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病理性骨折与无病理性骨折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方式影响骨巨细胞瘤的肿瘤外科边界,与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复发病例的肺转移率明显升高;为改善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临床上骨巨细胞瘤手术应考虑足够的外科边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良性骨缺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对照组行常规的自体髂骨骨材料修复。结果治疗组患者无骨不连接、肿瘤复发及骨缺损等不良反应,功能恢复表现为优20例,良2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88.0%;对照组25例患者发现骨不连接者2例,骨缺损复发3例,其功能恢复表现为优13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60.0%。治疗组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显著促进骨愈合促进新骨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功效,在临床上与传统的移植骨材料相比,具有应用方便、植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带血管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四肢骨肿瘤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瘤段切除后无血管骨移植,观察组(46例)给予瘤段切除后带血管骨移植.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骨愈合情况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带血管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骨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带血管骨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四肢骨肿瘤的治疗效果,骨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5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28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24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的平均MSTS评分、肩关节功能及术后15个月的假体松动、断裂、感染、肩关节半脱位、关节面塌陷及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精细活动、肢体活动范围、提举能力、肢体功能情况评分均显著提高,总分也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肢体疼痛感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无松动移位,患肢肘关节、手部感觉、血运及运动良好、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观察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有效,结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82例,按照核素骨显像结果分为转移组43例及未转移组39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核素骨显像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察。结果转移组血清CA125、CA15-3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及对照组,骨转移灶数目≤2患者血清CA125、CA15-3以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骨转移灶数目>2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骨转移分级程度的升高,患者乳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CA125、CA15-3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各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对不同分期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肿瘤分期及恶性程度分为低恶组和高恶组,两组均采用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骨癌痛程度,统计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局部肿瘤控制率、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术后3 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低恶组患者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高恶组(P<0.05);②与低恶组相比,高恶组患者局部肿瘤控制有效率显著降低,生存期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恶组和高恶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比,低恶组显著低于高恶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对早期骨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降低、肿瘤控制有效率提升,从而使得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推荐用于早期骨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与人工假体置换术在肢体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需要手术治疗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对照组进行人工假体置换术。采用Enneking评分评估术后优良率,采用Karnofsky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另外,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82.86%,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Karnofsky评分为(58.26±21.65),对照组术后Karnofsky 评分为(47.77±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1.43%、5.7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4.29%、8.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假体置换术,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与观察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89 Sr静脉注射),各4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以利于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