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名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其中放疗组给予全脑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照射,2Gy/次,5次/周,共4周,总量40Gy,全脑放疗后,只对最大的2个病灶缩野加量至50-56Gy。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中,放射治疗方法同放疗组,并在放疗的整个疗程中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化疗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其中第1周期给量150mg/m2,连续用药5天,28天为一个疗程,若患者耐受良好,在以后化疗疗程中增量至200mg/m2,替莫唑胺推荐化疗6个周期。结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的有效率为83.9%,高于放疗组的71.0%(P>0.05)。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4个月和58.1%,均高于放疗组的10个月和32.3%(P<0.05)。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3.6%,优于放疗组的90.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分割放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大分割放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1次替莫唑胺150 mg/m2,连续口服28天即1个放疗周期结束后,每个放疗周期的前5天给予每天1次口服替莫唑胺200 mg/m2辅助治疗.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1年随访记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9%(P<0.05).实验组患者半年及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有放射性脑水肿、放射性脑坏死、脑神经损伤、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临床还表现出骨髓抑制及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 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临床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安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射治疗组.常规放疗组64例,先行全脑放射治疗(WBRT)36~40 Gy后,局部缩野加量,总剂量到50~60 Gy,每次2 Gy,5次/周.调强放射治疗组66例,全脑放射治疗剂量39.2~39.6Gy,脑转移灶剂量54~60 Gy,5次周,共23次.结果 治疗结束后3月、6月复查,对1~3个脑转移灶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 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月、82%、59%和14月、88%、61%.对于脑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的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 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月、73%、47%和13月、87.5%、59%.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一种较常规全脑放疗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入院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全脑放疗。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统计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1年生存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91.7%,对照组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具有疗效好,生存率高且不良反应未增加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40例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吉非替尼250 mg,1次/d,同时行全脑放疗,总剂量30 Gy/10次,每次3 Gy,每周5次,若转移灶局限,予以缩野至病灶处加量10 ~ 20 Gy/5 ~ 10次;对照组全脑放疗后至少给2周期化疗,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奈达铂800 mg·m-2,第1~3天),每21~ 28 d为1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 a生存率及毒副反应.40例患者均可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60% (P >0.05);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0个月(P>0.05);2组患者的1 a生存率分别为50%和30% (P >0.05).毒副反应治疗组主要是皮疹和腹泻,但患者可耐受;对照组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例接受开颅手术治疗,13例接受开颅手术 术后放疗,22例接受全脑放疗(WBRT),9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5例接受全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全部病例定期随访直至死亡。结果总的1年生存率为39.2%,中位生存期是220天。单纯开颅手术组1年生存率为71.4%,中位生存期517天;开颅手术 术后放疗组1年生存率76.9%,中位生存期533天;全脑放疗组1年生存率4.5%,中位生存期78天;立体定向放疗组1年生存率44.4%,中位生存期187天;全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组1年生存期62.0%,中位生存期509天;年龄大于60岁组1年生存率为26.7%,年龄小于60岁组1年生存率53.8%。结论对于一般情况较好,能耐受手术的单发脑转移患者,开颅手术 术后放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无开颅手术条件的脑转移患者,选择SRT或SRT联合WBRT较单纯WBRT治疗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13例行替莫唑胺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另17例单纯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期为16.5个月和12.7个月;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9%﹑46.2%和52.9%﹑17.6%(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全脑放疗对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8年7月武警部队上海肿瘤放射诊疗中心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收治的肝细胞癌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45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0.0%,未见统计学差异(P=0.537);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为6.2个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为5.4个月,未见统计学差异(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目(P=0.041)、病灶总体积(P=0.012)及肝内病灶的控制情况(P=0.006)是影响脑转移瘤患者总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两种治疗方式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取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合并1~4个脑转移灶的肺癌患者采用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age-guid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G-IMRT)技术行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 WBRT)同步瘤床推量及序贯瘤床推量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最佳放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共98例,选取接受WBRT+同步瘤床推量放疗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接受WBRT后序贯瘤床推量放疗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两组患者均采用IG-IMRT,治疗过程中每天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校对摆位误差。结果 观察组的放疗总有效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7.80%(43/49)、95.92%(47/49)、65.31%(32/49)高于对照组的61.20%(30/49)、81.60%(40/49)、44.90%(2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生存期观察组(15月)高于对照组(12月)。安全性评价:无3、4级急性及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损伤。结论 图像引导下适形调强全脑放疗同步瘤床推量可能是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效果,为提高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60例脑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病理明确的原发病灶且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脑转移瘤,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疗(IMRT)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IMRT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晓菲  唐菲 《现代肿瘤医学》2015,(15):2111-2113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94例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缓解率34.04%,总有效率72.34%;观察组缓解率55.31%,总有效率8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对照组改善率27.66%、总有效率74.47%,观察组改善率44.68%、总有效率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6年01月至2018年06月,将我院救治的60例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每组。对照组实施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观察组实施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贫血、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基础上应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提高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癌因性疼痛和疲乏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远期存活率,且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王贺芳  喻志冲  刘鸿浩 《癌症进展》2020,(8):803-805,841
目的探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50例)、联合组(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神经反应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神经反应恢复情况、1年生存率均优于全脑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期间,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呕吐、便血、腹泻、血小板减少、肝酶异常、末梢神经炎、嗜睡、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全脑放疗,放疗期间加用替莫唑胺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反应,提高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脑放疗联合同步推量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全脑放疗联合同步推量适形放疗)与对照组31例(全脑放疗联合序贯推量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靶区适合度、住院时间、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脑转移瘤靶区平均适合度、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同步推量适形放疗可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应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24±3.09)个月和生存时间为(15.64±3.87)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6.09±1.97)个月]和生存时间[(8.71±2.56)个月]明显要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头皮溃疡、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可自行缓解或对症用药后可控制.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的放疗相比较,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情况,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Gefitinib组,20例)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MZ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Gefitinib组中位生存期(OS) 15.5个月,R+TMZ组10.8个月(P<0.05).Gefitinib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R+TMZ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Gefitinib组生活质量高于R+TMZ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均可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的治疗,但吉非替尼组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相当.吉菲替尼中位生存期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吉菲替尼组毒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