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131I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联合131I及甲状腺激素抑制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常规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3和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131I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3和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占全身肿瘤的1.3%~1.5%,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甲状腺癌81%~87%属于分化良好的类型(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oid carcinoma,PTC)和滤泡状腺癌(follicular thyoid carcinoma,FTC),而预后差的未分化癌仅占10%[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30%终将复发,2/3发生在术后10年内[2].Mazzaferri[3]报道,术后行131I治疗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率明显低于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未行任何治疗者.我科自1999至2003年对17例DTC术后患者行^131I治疗,现将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临床特征,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的4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颈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本组共4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38例;Ⅱ、Ⅲ、Ⅳ、Ⅵ区淋巴结转移常见(Ⅳ区转移率为56.1%,Ⅱ、Ⅲ、Ⅵ区均为46.3%)这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9.7%、12.2%),与Ⅱ、Ⅲ、Ⅳ、Ⅵ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者Ⅱ、Ⅲ、Ⅳ、Ⅵ区转移常见,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建议手术中常规清扫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马毅  孟刚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7):511-513
目的:探讨隐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22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以甲状腺其它疾病手术发现1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7例,22例均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进一步证实,淋巴结转移率36.4%。随访病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3年复发并予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4.5年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本病,其余各例均恢复满意。结论:隐性甲状腺癌的预后一般较好,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方法,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而无须做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并发症。方法回顾5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相关资料,对二次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中甲状腺及周围组织中残癌率为40.8%(20/49),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7.1%(13/3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1%(8/53),二次手术后5年生存率96.1%(49/5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困难,存在转移、复发,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根据患者初次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对颈部淋巴结癌转移、可能甲状腺癌残留及术后复发患者有必要进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和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组织中TSH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TSH受体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3%,明显高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55.4%;x2=10.21,P<0.05).TSH受体在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47.8%、38.9%和25.0%,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TSH受体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TSH受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且随着TNM分期的增加,TSH受体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TSH受体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进行TSH抑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元芳  赵焕  郝莉 《实用癌症杂志》2022,(10):1619-1621+1631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指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22例DTC患者。术后随访2年,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理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依据随访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否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测定两组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并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TG水平及超声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D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DTC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31例,复发转移率为25.41%(31/122);术后复发转移组TG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复发转移组点状强回声、低回声占比高于未复发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年龄≥50岁、术前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Ⅲ期+Ⅳ期患者占比高于未复发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TNM分期为影响D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TG及超声检查可作为预测DTC...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颈淋巴结切取活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治疗前经颈淋巴结切取活检及鼻咽活检的 NPC39例和同期仅行鼻咽活检的 NPC39例。分析两组远处转移 ,颈部复发 ,生存情况以及颈部活检术后距专科治疗时间与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两组转移率为 53.8% (2 1 /39)与 2 5.6% (1 0 /39) (P=0 .0 0 74) ,颈部复发率为 :1 5.4% (6/39)和 7.7% (3/39) (P=0 .1 635) ;3年生存率为 :38.7%与 65.4% (P=0 .0 1 43)。颈活检术 2周内和 2周后行专科治疗转移率为 2 7.3% (3/1 1 )和 64.3% (1 8/2 8) (P=0 .0 347)。结论 颈淋巴结切取活检及术后未及时治疗影响 NP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5年,研究组甲状腺癌7例,总患病率2.33%,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3倍,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嗜酸细胞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存在密切相关性,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Ye GC  Yuan WB  Liu LW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5):396-398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0%。全程获访的62例患者全部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低,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8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86例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少数患者加^131Ⅰ内照射治疗。结果 全组乳头状癌73例(84.9%),滤泡状癌6例(7.0%),乳头滤泡状癌4例(4、7%),髓样癌3例(3.5%)。颈部淋巴结转移59例(68.6%),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6例,占27.1%。肺转移11例。术后复发6例。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肺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84例获5年以上随访,5年生存率95.3%(82/86)。41例获10年以上随访,10年生存率87.8%(36/41)。结论 青少年甲状腺癌颈部肿块临床表现大多数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既使已有肺转移,手术加^131Ⅰ内照射的综合治疗仍能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的超声诊断与患者的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其超声表现的特点。结果58例患者中经术前超声诊断显示,有36例(62.07%)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单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8例单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5例颈侧区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1.03%,显著低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56.89%。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8例患者中有33例(56.89%)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21例单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单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0例颈侧区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44%,显著高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20.68%。超声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异性为80.0%(12/15),敏感性为100.0%(33/33)。超声检查对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58.06%(18/31),显著低于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100.0%(12/12)。超声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36.36%(12/33),显著低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58.06%(1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区和中央区中淋巴门回声消失和低回声占较高的比例,且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中L/T<2所占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多转移至颈部中央区淋巴结,采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中央区淋巴结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降钙素及其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5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中降钙素进行分析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相应标本中降钙素及其基因相关肽的表达情况;对新入组患者进行放射免疫学测定.结果:1)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与升高的患者之间,颈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术后1个月降钙素水平正常与升高的患者之间,肿瘤复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约98%的患者肿瘤标本降钙素染色呈阳性,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阳性率为87.8%.4)部分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的惠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5)术后1周左右降钙素下降至一稳定水平.结论:降钙素可以作为指导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助于部分降钙素阴性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何林  何报宁  陈松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08-1209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活检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治疗前行颈淋巴结活检的鼻咽癌58例和同期仅行鼻咽部活检的鼻咽癌60例。分析两组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以及颈淋巴结活检后距专科治疗时间与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鼻咽部活检组与颈淋巴结活检组远处转移率为20%(12/60)与39.66%(23/58)(P<0.05),两组5年生存率为50%(30/60)与29.31%(17/58)(P<0.05)。颈淋巴结活检后2周内和2周后行专科治疗远处转移率为26.67%(8/30)和53.57%(15/28)(P<0.05);两组5年生存率为40%(12/30)与21.43%(6/28)(P>0.05)。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及术后未及时行专科治疗影响鼻咽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评价术前超声分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568 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同时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淋巴结的数量及在颈部Ⅰ、Ⅱ、Ⅲ、Ⅳ、Ⅴ、Ⅵ及Ⅻ区的分布,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为88% ,392 例淋巴结阳性病例中289 例患者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Ⅴ、Ⅻ区转移性淋巴结分布较少。术前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80% ,术前超声分区对Ⅲ、Ⅳ、Ⅵ及Ⅶ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术前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符合率较高。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术前超声分区对Ⅲ、Ⅳ、Ⅵ及Ⅶ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做到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时应常规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分区。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伟胜  张文瑾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6):644-645,648
目的 一步明确甲状腺微小癌的概念,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21例是经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确诊,14例术前确诊。4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至骨、脑。1例术后5年半死于骨、脑转移,其余患者未复发,均健在。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难确诊,多数经术中冷冻而获诊断。部分瘤体较小时即出现转移而预后差,可见瘤体虽“微小”但生物学行为并非“危小”。临床上应争取早期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