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15例手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31I全身显影结果将其分为清甲成功组与清甲未成功组,前者完全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者未完全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影响因素分析先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5例DTC患者,其中51例患者在术后经首次131I治疗即成功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率为44.3%.清甲成功组与清甲未成功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方式、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TSH以及Tg水平等指标是影响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手术方式是非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TSH以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131I清甲治疗后随访中甲状腺球蛋白(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变化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8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次全切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后实施131I清甲治疗前1d和治疗后7d及治疗后半年Tg和TgA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Tg阳性组37例患者治疗前1d和治疗后7d的 Tg和TgAb水平明显高于131I清甲治疗半年后和对照组的Tg和TgAb水平,而治疗后半年的Tg和Tg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g阴性组43例患者治疗前1d和治疗后7d 的Tg和TgAb水平明显高于131I清甲治疗半年后和对照组的Tg和TgAb水平,而清甲治疗后半年的Tg和Tg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治疗后有30例患者Tg水平转阴,转阴率81.08%。Tg水平和TgAb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r=-0.068,P>0.05)。术前阳性组缓解率(81.08%)低于阴性组(9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73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Tg水平和TgAb水平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明显。131I清甲治疗后加强对Tg和TgAb水平的监测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患者128例临床资料,总结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手术切除方式、肿瘤转移、肿瘤转移部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及肿瘤转移有无进行分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甲状腺全切、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血清TSH水平20~40mIU/L及131I治疗时间≤6个月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清甲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方式、血清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效果独立因素。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疗效与手术切除方式、血清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切除术后大剂量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必要性。方法 对257例DT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用131I清甲治疗,将257例DTC患者分为3组,A组:甲状腺全部切除+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患者72例,B组:甲状腺全部切除+ 131I清甲+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患者98例,C组:甲状腺部分切除+131I清甲+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患者8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4年,比较各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复发率。结果 A组、B组、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2 %(11/72)、5.1 %(5/98)、5.7 %(5/8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6、3.95,P值均<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首次131I清甲的成功率为85.7 %(84/98),清甲的次数1~3次,累积剂量为3.7~11.1 GBq(100~300 mCi),C组首次清甲的成功率为64.4 %(56/87),清甲的次数为1~5次,累积剂量为3.7~22.2 GBq(100~600 mCi),C组清甲次数及累及剂量高于B组。结论 DTC后131I清甲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手术全部切除困难或错过全切时机的患者,甲状腺部分切除+131I清甲治疗应作为DTC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较为常见。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术后TgAb对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329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根据131I清甲前TgAb水平分为G1组(大于115 U/mL,n=84)和G2组(<115 U/mL,n=245),G2组再以40 U/mL为界分为S1(大于40 U/mL,n=31)和S2(小于40 U/mL,n=214)两个亚组,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观察131I清甲剂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G1组女性居多,年龄更小(P=0.000,P=0.004),其余临床病理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1组清甲成功率为35.7%,G2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1和S2两个亚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4.8%和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G1组高、低剂量131I清甲后成功率分别为34.1%、37.2%,与G2组的71.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G1组与G2组内分别采用低剂量131I与高剂量131I清甲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甲疗效仅与清甲前TgAb值有关(P=0.018)。结论:TgAb可以影响PTC患者的131I清甲疗效,TgAb越高者清甲疗效越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清甲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龙斌  张丽军  叶挺 《肿瘤学杂志》2016,22(6):473-477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TSH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预测131I清甲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131I清甲治疗的1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3例,中位年龄(45.69±11.93)岁,分析基线STg水平对清甲成功(清甲后6~12个月STg<1ng/ml 、DxWBS未见甲状腺床摄碘、颈部超声未见甲状腺残留)的预测价值。[结果] 总清甲成功率为73.9%(102/138),清甲成功组与失败组基线STg值分别为(7.82±10.57)ng/ml、(57.97±97.56)ng/ml,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5.14,P<0.001),采用ROC曲线分析STg截断值为12.8ng/ml,当STg≤12.8ng/ml时,其预测清甲成功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89%、83.33%、91.56%、44.90%,结果显示86.6%(84/97)STg≤12.8ng/ml患者和43.9%(18/41)STg>12.8ng/ml患者清甲成功。[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前TSH刺激下Tg水平是一个可靠的预测清甲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探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患者随访过程中,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抑制情况下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对于预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手术+131I+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DTC患者,在TSH抑制情况下测定患者血清TG水平,然后根据复查发现的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将患者分成复查阳性组和复查阴性组.结果:TSH抑制情况下,复查阳性组患者的血清TG水平为(14.85±17.88)ng/mL,复查阴性组患者的血清TG水平为(1.50±1.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查阳性组与复查阴性组之间的131I治疗次数、TSH抑制水平和TG-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H抑制情况下检测血清TG水平对于预测甲状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清甲结束后患者 218例,根据全身131I扫描结果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一枚淋巴结转移组、两枚淋巴结转移组及多枚淋巴结转移组。分析各组患者组间Tg值的差异与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计算达到最佳诊断效能时的Tg值。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Tg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数目淋巴结转移组之间Tg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Tg值与淋巴结转移灶数目无相关性(P>0.05)。当Tg值为1.5 ng/mL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68%,特异度80%,准确性72%,ROC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值0.77。结论:尚不能依据Tg值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范围,但可以评估清甲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本研究建议的Tg截断值为1.5 n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代谢情况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467例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将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清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C、TG和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FT3显著高于对照组,TS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紊乱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可能是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金从军 《癌症进展》2015,(4):415-418
目的:探讨131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和转移灶(清灶)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进行131I清甲及清灶治疗的DT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3~4周均停服L-T4,并予以131I(2.96~5.55)×103 MBq清甲治疗;治疗后口服L-T4替代治疗,6个月后复查,根据颈部超声、全身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评价131I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接受1~3次的131I治疗,共140个疗程,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4.03×103 MBq,1次131I治疗成功率为67%,2次131I治疗成功率为92%,经131I治疗后患者的Tg转阴率为53.3%;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DTC患者术后尽早进行规范化的131I治疗,具有治疗次数少、清甲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甲状腺癌的病患420例,对其按时间段进行分组,7年为1个时间段,研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变化,并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2001-2007年与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在相对应的年龄上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每个时间段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集中在41~50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2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性别上均为女性多于男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2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病灶的单发与多发以及肿瘤直径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者无论从性别、年龄、病灶的多寡还是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清扫阳性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癌全切手术组和次全切手术组对比发现,全切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上与次全切手术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全切手术和次全切手术2种手术方式在甲状旁腺损伤(10.00%/6.00%)、喉返神经损伤(10.00%/8.00%)以及喉上神经损伤(5.00%/7.00%)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发生发展,不同手术方式影响到甲状腺癌预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淋巴清扫对甲状腺癌患者骨密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与淋巴清扫患者76例,并按手术范围分为A、B、C 3组;检测患者血钙、血PTH,比较术前与术后变化;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骨密度。结果术后3天A组与B组或C组比较,血钙和血PTH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比较,血钙和血PTH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血钙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或者B组与C组比较,血PTH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组骨密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淋巴清扫可影响患者血PTH水平,对血钙及骨密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抑制组给予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替代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观察其复发、转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抑制组术后3年1例复发,术后5年3例复发,术后10年4例复发,明显少于替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术后3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1例,术后5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10年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均明显少于替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发热占2%,骨质疏松占2%,心率异常为6%,震颤占2%,皮疹占2%,总发生率为14%,而替代组总发生率为32%,抑制组低于替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TSH抑制治疗,能够更明显的降低近期、远期复发及转移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琰 《实用癌症杂志》2016,(7):1194-1196
目的:对比分析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试验组采用胸乳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评分较好,尤其7~10分患者比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进行131Ⅰ治疗对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131Ⅰ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90例,对比131Ⅰ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根据病理类型,将纳入患者分为乳头状癌组(64例)和滤泡状癌组(26例);根据131I治疗剂量,将纳入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00 mCi,58例)和高剂量组(150 mCi,32例).结果 治疗后10天,乳头状癌组和滤泡状癌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乳头状癌组和滤泡状癌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单核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治疗后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单核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 131Ⅰ治疗老年甲状腺癌,短期内会导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水平上升,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单核细胞水平基本无改变,这一改变为一过性,不受甲状腺癌病理类型、131Ⅰ治疗剂量的影响.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he optimal dose of I(131) for ablation of functioning residual thyroid tissue after surgery is controversial. 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ose of I(131) for remnant postoperative abl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s included. METHODS AND MATERIALS: A total of 238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and follicular carcinoma were treated with I(131) for ablation of a postoperative thyroid remnant. The I(131) dose was based on the 24-h percentage of neck uptake in the postoperative thyroid scans. Patients with < 5% uptake received a median of 85 mCi; 6-10% uptake, a median of 80 mCi; 11-15% uptake, a median of 60 mCi; 16-20% uptake, a median of 50 mCi; and > or =21% uptake, a median of 30 mCi. The ab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ognostic factors. RESULTS: Complete ablation was observed in 40 (92%) of 43 patients receiving 85 mCi, in 31 (94%) of 33 who received 80 mCi, in 39 (95%) of 41 who received 60 mCi, in 51 (93%) of 55 who received 50 mCi, in 37 (94%) of 39 who received 30 mCi, and in 18 (96%) of 19 who received 30 mCi. The overall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 was 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89-100%).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can be treated with doses of I(131)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neck uptake of postoperative total body scan, with high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without exposing patients to higher dose levels of I(1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和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剂量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设计Tomo Therapy和IMRT治疗计划,计划分别传输至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Tomo组)和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IMRT组),肿瘤靶区给予70 Gy/33 F照射剂量,临床靶区给予60 Gy/33F照射剂量,正常器官全肺<30%、脊髓<45 Gy、心脏<30%、食管<30%,根据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指标,比较两组剂量分布特点.结果 Tomo组的GTV放射剂量参数HI(1.047±0.015)cGy、Dmax(7406.2±137.1)cGy,均显著低于IMRT组(P<0.05),Tomo组HI值更接近于1.两组CI、Dmini、Dmean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PTV放射剂量参数Dmax(7306.4±151.4)cGy、Dmean(6603.8±143.7)cGy,均显著低于IMRT组(P<0.05),两组的CI、Dmini、H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患侧肺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ini、Dmean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的健侧肺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an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脊髓放射剂量参数Dmean、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ax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心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ean、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的食管放射剂量参数Dmi-ni值显著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max、Dmean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研究表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肺癌较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具有更好的放射均匀性,同时对邻近器官组织的放射性伤害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