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58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问为26.6(20—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2.9°,改善为术后平均83.3°;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6.5°,改善为术后139.3°。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7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7.2分。X线分析未见假体松动、脱位。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收治入院的41例(82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4.6(21 ~ 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改善状况,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前平均72.4°(64.8°~ 81.5°),术后平均20.7°(8.6°~36.4°)(P<0.01);总活动度术前平均2.7°(0°~5.8°),术后平均84.5°(78.7°~104.5°)(P<0.01);Harris评分术前平均25.7分,术后平均78.1分(P<0.01).末次随访(2014年4月18日)拍摄X线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及关节脱位.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减轻疼痛并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25-1327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49例(70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3(310)年。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髋关节屈曲畸形均得到矫正。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9±19.25)分,增至术后的(84.54±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26例,良28例,可13例,差3例,优良率77.1%;患者自评满意度调查,满意15例,较满意31例,一般22例,不满意2例,自评满意率为65.7%。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9.40°±28.93°,增至术后平均153.40°±4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96°±29.35°,增至术后平均80.37°±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脱位,异位骨化3例,BrookerⅠ级2髋,Ⅱ级1髋。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0月入西京医院骨关节外科治疗的21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关节整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6~67(33.5±6.9)分提高到术后73 ~92(87.5±4.6)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5);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的0°~ 75°(65.7°±15.2°)提高到术后85°~ 208°(165.7°±3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8).结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强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2例21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THA术后患者进行了28~143个月(平均62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对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的X线评定分析.结果 Harris的评分术前8~54分,平均29.3分,术后64~94分,平均84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7.9°矫正到术后平均6.23°.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6.4°提高到术后平均162.°结论前外侧入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3例(103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随机分成行A、B两组,A组33例(58髋)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B组30例(45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6~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 评分优良率和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A、B 两组Harris 评分明显提高,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术后有6例发生假体松动,B组无假体松动病例,假体松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预防假体松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例(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暴露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固定;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评定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年,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假体无脱位、松动,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8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平均57°增加为术后平均172°;术后髋痛消失,膝痛、腰骶痛明显改善,步态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8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一2005年3月采用非骨水泥假体行THA患者43例(43髋)进行至少3年(或直至死亡)的随访。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术前行Harris评分。随访时再对其进行Harris评分和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共43例(43髋)患者获得至少3年的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3分(21—50分),提高到最新随访时平均92.4分(80~100分)(P〈0.001)。但最新随访时的SF-36评分除了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和精神健康(MH)外,其余各项得分均较普通城市居民的参考值低(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THA术后,虽然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疼痛缓解等生理健康方面的情况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还不理想;Harris评分不能有效地反映出患者除生理功能和疼痛以外其他一些生活质量方面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SF-36评分引入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估中,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大头THA 50例55髋;男40例43髋,女10例12髋;年龄24~86岁,平均53.6岁。参照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X线片显示及髋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术后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5~2.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8±6.5)分(32~56分)改善为(91.1±12.1)分(78~96分),优良率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未发现透亮线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中大头THA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尤适用于年轻、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患者,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本组45例50髋,平均年龄57.8(41~70)岁。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Ⅲ-C期20髋,IV期30髋。采用后外侧单个小切口,骨水泥型假体15髋,非骨水泥型假体35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0.5~3.8)年。平均切口长度8.5(6~10)cm,平均出血量300(100~600)m l,平均输血量110(0~400)m l,平均引流量200(100~400)m l,平均手术时间82(60~110)m in。髋臼杯外展角44.2°(40°~55°),股骨偏心距由术前42.5(31.2~50.5)mm增加到45.2(35.2~55.5)mm。X线片上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4.2°(40°~55°),股骨偏心距由术前平均42.5(31.2~50.5)mm增加到45.2(35.2~55.5)mm。平均术后6(4~12)周弃拐行走。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改善为92分。无假体松动、下沉。结论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ARCOⅢ-C期与IV期)可采用微创小切口THA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效果好,适合于体格胖瘦适中者。  相似文献   

11.
张克强  段洪  邵标  闵捷  耿承奎  张启  蔡国锋 《中外医疗》2013,32(11):47-47,4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0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57例(90髋)AS髋关节强直患者,采用THA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现假体移位、松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出现。结果 57例患者全部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移位等情况,也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经SPSS统计分析,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以及髋关节活动度都显著优于术前(P<0.05)。2髋THA术后出现异位骨化,后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AS患者采用THA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显著缓解疼痛,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或疼痛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48例(77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9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为36.4°±8.8°,术后为193.0°±12.7°。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0±9.0)分,术后为(85.3±7.4)分,其中优55髋,良13髋,可8髋,差1髋,优良率88.3%。X线片显示未见假体松动,7髋(9.1%)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髋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1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10个月~6年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3.2°,其中平均屈髋90.8°;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2.3°,术后平均4.7°;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8分,术后平均92.6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军  周广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3):218-218,220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1例,术前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15°~90°,平均27.4°。其中双髋同时置换9例,分次手术2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采用髋外侧改良Hard ing入路,全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7.4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近期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20°~230°,平均187,°Harris评分86~95分,平均91.0分,11例术后生活均可达到自理,术后满意度达100%。结论: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的病理特征,其手术治疗及康复与常规髋关节置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6髋)AS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0.5~5年,术前髋关节强直屈曲为0~65°(平均23.6°),术后以Harris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屈伸60~125°,外展内旋15~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2.5~55.4分,平均34.5分;术后61~95分,平均86.2分.异位骨化1例,BrookerⅠ级.结论 无柄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易于翻修,较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 2 3~ 5 0岁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 1 39例 ( 1 48髋 )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均采用进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对所有随访病例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的 X线表现 ,评价假体有无松动、下沉以及假体与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1 31例 ( 1 39髋 )获得 0 .5~ 7年随访 ,平均 4.2年。术前 Harris评分平均 45分 ,术后平均 93分 ,优良率 94%。X线随访结果良好 ,假体与骨质紧密结合 ,未见松动、下沉。结论 :对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生活、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2例21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THA术后患者进行了28~143个月,平均62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对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的X线评定分析。结果:Harris的评分术前(8~54)平均31分,术后(64~94)平均82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0.14°矫正到术后平均6.2°。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结论:前外侧入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58-761
目的探讨Dorr C型股骨骨质采用近端涂层非骨水泥股骨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采用近端涂层股骨柄实施THA手术的53例(60髋)Dorr C型股骨骨质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末次随访中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髋关节正位X线片考察髓腔填充、骨溶解、假体松动以及应力遮挡等情况。结果共40例患者(43髋)获得4~9 a的中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5±0.6)a。在末次随访时,无假体固定失败、假体松动以及再手术病例出现,亦未见假体周围骨折、感染、髋关节脱位及大腿疼痛等并发症;亦未见假体周围骨溶解、应力遮挡等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5.3±0.8)分,高于术前的(38.5±1.2)分(P<0.05),但与随访1 a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95.5±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rr C型股骨骨质患者采用近端涂层非骨水泥股骨柄实施THA手术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功能良好,可实现假体的稳定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常规切口THA治疗晚期乙醇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THA治疗晚期乙醇性股骨头坏死35例40髋,患者年龄33.0~65.0(54.1±5.6)岁,病史1.0~6.0 a,体质指数16.3~29.5(23.6±2.3)kg/m2.常规切口THA治疗同种病例40例50髋,年龄31.0~68.0(52.2 4±4.7)岁,病史2.0~6.0 a,体质指数18.1~33.6(27.2±3.5)kg/m2.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小切口组随访0.5~4.2 a,手术出血、输血、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00(100~600)、120(0~400)、200(100~400)mL,手术时间81(60~110)min,髋臼杯外展角44.3°(40.0°~55.0°),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改善为92分.常规切口组随访0.5~5.1 a,手术出血、输血、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80(250~850)、300(0~800)、390(200~800)mL,手术时间90(70_160)min,髋臼杯外展角45.9°(40.0°~52.0°),Harris评分由43分改善为90分.2组手术出血、输血、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均于手术6周后逐渐弃拐行走,随访时无假体松动下沉.结论:小切口与常规切口THA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大致相同.小切口THA创伤小、出血少、早期康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