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手法抽吸安瓿药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一种省时节力污染少的安瓿药液抽吸手法,将临床护士在抽吸安瓿药液时普通使用的单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单手法)改进规范后作为实验组,以教科书所示的双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双手法)作为对照组,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1)2组对药液的污染,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省时,且随活塞鹞 动次数增加,差异的显著性增大,为此,建议改进规范后的蜱法可以用于5ml及其以下的注  相似文献   

2.
护士在配制药剂过程中,如果抽吸药液操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如细菌污染、微粒污染等。被污染的药液注入患者体内则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如炎症反应、热源反应、过敏反应、局部组织硬结,更严重会造成栓塞、肺部肉芽肿、肝脏损坏、肿瘤等[1~4]。近10多年来国内同行为避免药液污染,对握持注射器手法、安瓿的割锯与消毒法、抽吸药液法进行了广泛研究,现报道如下。操作方法与细菌污染按教科书规定:抽吸药液时操作者的手不能触及注射器的活塞,污染的针栓不能触及安瓿口,以免细菌污染液体[5]。1.双手法。所谓双手法是指操作者需双手握持…  相似文献   

3.
安瓿药液的两种抽吸方法与药液微粒污染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笔者参照“安部置于桌面抽药法”设计了“安颌底部抽药法”,并与“常规抽药法”对引入药液微粒之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显示:“常规抽药法”与一安颌底部抽药法”引入药液的微粒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安部底部抽药法”引入药液的微粒数少。分析抽药过程,笔者认为:(1)常规抽药法需不断改变安部与水平面的夹角,当安领倒置时,附着在安瓶颈口内壁的微粒浸没于药液,造成药液微粒数增多。(2)安瓶底部抽药法是减少引入药液微粒的有效方法。(3)建议静脉供药时,10ml以上的安部使用注射液滤过器抽药或加药。  相似文献   

4.
安瓿药物抽吸中的误操作与玻璃微粒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种省时节力污染少的安瓿药液抽吸手法,将临床护士在抽吸安瓿药液时普遍使用的单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单手法)改进规范后作为实验组,以教科书所示的双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双手法)作为对照组,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1)2组对药液的污染,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2组对注射器具的污染,P>0.05,无显著性差异;(3)2组抽药时间的对比,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省时,且随活塞抽动次数增加,差异的显著性增大。为此,建议改进规范后的单手法可以用于5ml及其以下的注射器抽吸安瓿药液。  相似文献   

6.
抽吸药液时防止和减少泡沫产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操作中,我们在抽吸某些药液如破伤风抗毒素、鱼腥草注射液等时易产生泡沫,造成药液的浪费以及注射剂量的减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在抽吸药液时泡沫的产生,大大地提高了注射剂量的准确性,保证了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陈培颖 《护理与康复》2007,6(9):647-647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地进入临床使用,有些注射剂剂量小、价格昂贵,在抽吸药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造成浪费、降低药效.为在抽吸小密封瓶药液过程减少浪费,笔者对抽吸药液方法作了改进,经过临床比较实验,改进后抽吸药液方法能有效防止药液浪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两种注射器使用不同抽吸药液的手法,对无菌药液的影响。方法分另1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玻璃注射器、用两种不同手法抽吸无菌药液,对无菌药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两种抽吸药液的手法均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上常用的消毒瓶镊折断安瓿方法和手折断安瓿方法对药液有无污染.方法将消毒瓶镊折断安瓿方法为实验组,将手折断安瓿方法为对照组,各折断安瓿30支后进行药液培养.结果2种安瓿折断方法对药液污染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种方法均可取,但消毒瓶镊折断方法更优于手折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砂轮的消毒与安瓿药液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割锯安瓿的砂轮用不同方法消毒,对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数差异有显著性。经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将砂轮浸泡在盛有75%酒精玻璃皿中,既减少护士操作程序,又可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此种方法可取。棉签蘸75%酒精消毒砂轮的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最多,此法需改进或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瓶塞形状及抽吸方法对残余药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常将各种药物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在我们抽吸小密封瓶内药液时,由于瓶塞突入密封瓶内形成的腔隙影响,经常无法将药液抽吸干净,不仅降低治疗效果,造成治疗时间延长,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尽量减少瓶中残余药量,我们在2006年2-5月观察了1200瓶抽吸过药液的密封瓶,对残余药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瓶塞对抽吸药液有显著影响,并对抽吸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抽注空气配制的药液微粒、细菌、内毒素污染情况。[方法]分别在普通治疗室和超净工作台抽注空气与未抽注空气配制液体,监测微粒、细菌、内毒素污染情况。[结果]在普通治疗室抽注空气与未抽注空气配制的液体、在普通治疗室与超净工作台抽注空气配制的液体不同直径的微粒数均为前者高于后者(P〈0.01);在超净工作台抽注空气与未抽注空气配制的液体微粒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普通治疗室抽注空气所配液体随时间的延长细菌检出率不断增高。[结论]在普通治疗室配制药液尽量避免抽注空气,提倡在超净环境下配制药液。  相似文献   

13.
静脉推注药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的不容性微粒污染情况。探讨控制的对策。方法 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3组未经过滤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无意为著增加。结论 应重视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静脉推注药液应该滤过,以提高静脉推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的局麻药液对麻醉后痛觉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60例颞部除皱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部位,统一将患者的左右两侧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将试验组的局麻药液加温至体温36℃、对照组的局麻药液按正常室温配制后作局部注射,采用目测模拟划线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推注麻药后对疼痛的感觉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推注麻药的过程中,对痛觉的感知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 将局麻药液加温至体温进行手术局部注射,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减轻患者的痛觉。  相似文献   

15.
抽注空气对配制静脉药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抽注空气配制的药液微粒、细菌、内毒素污染情况.[方法]分别在普通治疗室和超净工作台抽注空气与未抽注空气配制液体,监测微粒、细菌、内毒素污染情况.[结果]在普通治疗室抽注空气与未抽注空气配制的液体、在普通治疗室与超净工作台抽注空气配制的液体不同直径的微粒数均为前者高于后者(P<0.01);在超净工作台抽注空气与未抽注空气配制的液体微粒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普通治疗室抽注空气所配液体随时间的延长细菌检出率不断增高.[结论]在普通治疗室配制药液尽量避免抽注空气,提倡在超净环境下配制药液.  相似文献   

16.
细针不抽吸法与抽吸法活检术对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针不抽吸法与抽吸法活检术对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曹永政,杜毅力,刘权Briffod等于1982年介绍了一种新的细针活检技术,系根据物理学上毛细管作用,不经抽吸而将液体吸入针腔,故称为细针不抽吸法活检术(fine-needlenonaspirationb...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一次性侧孔针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2003年,我院应用一种一次性侧孔针头用于加药,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凡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加药的溶液不溶性微粒明显减少,降低了不溶性微粒造成的药液污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针头配药对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如何将药物安全、及时、准确地注入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静脉输液时 ,液体中常加入多种药物 ,由于反复穿刺瓶塞 ,致使大量的微粒混入液体中 ,甚至有肉眼可见的橡皮塞。微粒在血液循环中作为异物 ,不能被代谢吸收 ,故对人体存在潜在而持久的危害性。输入体内的微粒越大 ,数量越多 ,对人体的危害性就越严重[1] 。为减少配药过程中液体的橡胶污染 ,我们对不同形状的针头配药形成的橡胶微粒污染进行了观察 ,旨在为临床静脉输液选择最佳的加药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采…  相似文献   

19.
20.
血液成分的细菌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