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对2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进行免疫荧光检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变化,并与正常人(n=20)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n=17)进行对比研究,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细胞(205%±45%)明显高于正常人(18%±11%)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24%±14%,P<001),后二者差别不明显(P>005),已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含量(229%±48%)较无转移者(161%±33%)明显增高(P<001),无转移组根治手术后外周血CD44含量迅速下降(29%±18%)至正常人水平,已有转移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44水平可作为大肠恶性肿瘤负荷及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莪术油经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4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只.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固有动脉分别灌注莪术油(10mg/kg)及生理盐水(02mL~03m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莪术油治疗组大鼠的肿瘤生长(GR)受到显著抑制(108%±45%vs206%±127%,P<005),肿瘤坏死程度加重(P<001),生存时间明显延长(148d±34dvs117d±19d,P<005).结论莪术油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在实验性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70只),给予100m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自由饮用30wk,对照组(30只)饮用自来水.选5个时相点,动态观察MNNG诱发实验性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过程中大鼠体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组,MDA平均含量在52wk非常显著地大于0wk(P<001),并显著地大于16wk以前(P<005).胃癌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胃癌癌前病变组织(P<005).癌组织LPO的含量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实验组,总SOD和CuZnSOD活性在52wk明显低于16wk之前(分别为P<005和P<001).癌组织CuZnSOD含量非常显著地小于正常胃粘膜(P<001),亦明显低于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P<005).在30wk和52wkGSHPX活性显著低于16wk以前.结论自由基在实验性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自由基清除剂可能对胃癌的综合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及PD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及PD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肝细胞(n=30)内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10μg/L(n=30)和30μg/L(n=30)PDGF促进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测定基因表达颗粒总面积占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正常肝细胞或是在两种浓度的PDGF存在时,肝细胞内均可见到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正常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面积的百分比(%)为77±19和75±21;加10μg/LPDGF后为115±19和112±10,而加30μg/L后为152±34及181±28,且在后者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及P<001).结论PDGF在转录水平上促进肝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内毒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的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内毒素和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70ng/L±113ng/L和725kU/L±201kU/Lvs284ng/L±103ng/L和324kU/L±116kU/L,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降低(504%±33%和299%±38%vs638%±44%和383%±28%,P<001;122±032vs143±037,P<005),同时亦发现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组较非内毒素血症组CD3,CD4水平明显减低,SIL2R水平明显升高(474%±51%和276%±52%和867kU/L±231kU/Lvs523%±52%和312%±43%和674kU/L±189kU/L,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血清SIL2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17,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与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TNFα和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UC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25岁~67岁;病程2个月~15a;轻型7例,中型20例,重型6例)及正常对照者40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清TNFα(2622ng/L±20ng/Lvs1462ng/L±25ng/L,P<005)和IL8(1118ng/L±26ng/Lvs575ng/L±40ng/L,P<005)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和病变的范围有关(P<005).结论UC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增高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它可作为UC病情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其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检测临床确诊中晚期肝癌(HCC)患者(n=10)外周血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HCC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VOF)为67±16及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及96±12,P<005).其DC体外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min-1)为3100±120,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200±90,P<001).结论.HCC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下降,并与DC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华麦饭石防治大鼠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时微量元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华麦饭石防治大鼠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时微量元素的作用方法:给wistar大鼠食用二甲基奶油黄饲料,同时饮用10%中华麦饭石浸液共26周。用ICP法检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大鼠全血10种微量元素。结果:肝炎时实验组仅M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时实验组Mn、Si、Ba、Fe、Zn和S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u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肝癌时实验组Mn、Si、Ba、Fe、Zn、Se和Mo继续高于对照组,Cu和Cr低于对照组(P<0001)。除Si外,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微量元素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1肝病越重,微量元素变化越明显。2中华麦饭石能维持机体微量元素的正常状态,对大鼠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碘油及明胶海绵三联化疗栓塞法(LpGsTAE)治疗小肠平滑肌瘤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行超选择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插管及数字减影造影术(DSA)及LpGsTAE放射介入治疗小肠平滑肌瘤术后肝转移3例.结果本组3例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肝CT片对比,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均有明显缩小,其中1例缩小60%,其余转移灶有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现新的转移灶.均存活至今.结论细胞形态学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表现出恶性的转移性小肠平滑肌瘤是少见的,手术后肝转移,LpGsTAE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人垂体腺瘤(SPA)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经CT扫描或MRI确诊的56例SPA经蝶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35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21例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微腺瘤7例,大腺瘤30例,巨大腺瘤19例,术后无死亡。48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5年),41例恢复良好;7例术后平均3.4年肿瘤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5例采用药物、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于3个月时复查见患者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取经蝶显微外科治疗SPA,是一种安全、有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46例老年人大肠癌、32例非老年人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并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阳性率,老年组47.8%(22例),非老年组18.8%(6例)(P<0.01);老年组胃泌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非老年组未显示这些关系。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不影响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结论胃泌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老年人大肠癌恶性度的一项指标,其表达对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老年癌症骨转移患者内照射治疗的剂量效应。方法对用153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而缓解癌性骨痛的老年患者40例作骨辐射吸收剂量分析和疗效观察,并以老年前期组40例癌性骨痛治疗者为对照。结果老年组及老年前期两组在尿排泄率、骨摄取率及骨累积活度的差异无显著性;其疗效分别为45%及60%,老年组稍低于老年前期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红骨髓辐射吸收剂量相似,分别为219.9±68.2及206.3±64.7cGy,均在安全剂量范围(285cGy)内。结论增龄不影响老年人153Sm-EDTMP治疗缓解癌性骨痛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对人大肠癌细胞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五肽胃泌素(PG)、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Gl)和生长抑素(SS)长效类似物SMS201_995对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系SW1116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空白组、对照组、PG组、PGl组、SS组、PGl+PG组和SS+PG组。各组主要药物浓度分5×10-5_5×10-10mol/L6个浓度,联合用药组PG浓度均为5×10-5mol/L。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PG能提高细胞增殖率;PGl则抑制细胞增殖;PG对PGl的抑制率总体影响不大,而使其与PGl浓度对数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5)。SS在低浓度时促进细胞增殖,而高浓度时则有抑制作用,细胞增殖率与药物浓度对数值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5);PG可逆转SS的促增殖作用,并使其抑制率有所提高,且细胞增殖率仍与SS浓度对数值呈显著负相关(r=-0.84,P<0.05)。结论激素可控制大肠癌的生长,但尚有许多问题待阐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Cox比例危险度模型,对影响老年人肺癌治疗后生存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确立治疗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对313例老年人原发肺癌初治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17个指标与老年人肺癌长期生存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拟合曲线分析及残差图检验。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个明显影响老年人肺癌预后的因素,其作用强度依次为身体状况、近期疗效、临床分期、年龄和治疗方法。据此计算了每个患者的预后指数(PV),根据其大小将患者分成5个危险组,结果显示随着PV的升高生存率逐步下降。结论影响老年人肺癌治疗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状况、近期疗效、临床分期、年龄和治疗方法;且随着PV的升高,其生存率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冷冻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患者食管腔内冷冻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食管癌15例,贲门癌5例;男11例,女9例.先行食管腔内冷冻,再行开胸手术切除。用光镜及电镜系统观察癌细胞变化及局部淋巴反应,以及血中免疫球蛋白、补体C3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结果食管贲门癌原发灶周围淋巴结呈广泛性肿大,癌细胞坏死,可见异物巨细胞吞噬癌细胞,淋巴结呈滤泡增生反应.冷冻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无明显差异;LTT由冷冻前的380%增加到448%,IgA由冷冻前的216g/L增加到232g/L,C3也由冷冻前13g/L增加到20g/L.结论食管贲门癌腔内冷冻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杀伤癌细胞.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5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结果和特殊性进行探讨。 方法 596例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对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类型、术后生存率和老年患者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手术切除率87.6%,手术死亡率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随访率90.3%。手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8%、40.1%、34.4%。肺叶切除及袖式肺叶切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