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新记 《求医问药》2014,(19):55-56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组)和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其肿瘤所在的位置、形态、发生支气管闭塞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肿大、血管受侵犯的程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进行强化扫描的均匀度、胸腔积液的CT表现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LC患者在进行螺旋CT检查时可出现中央型发病、肿瘤组织的形态不规则、肺门纵隔淋巴肿大及血管受侵犯率较高等征象,这是对SCLC与NSCLC进行鉴别诊断的主要螺旋CT征象。  相似文献   

2.
螺旋CT扫描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搜集6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胸部螺旋CT扫描,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及分期特点。结果67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54例(80.6%),周围型13例(19.4%)。属于局限性病变27例,广泛播散性病变40例。54例中心型小细胞肺癌中,伴阻塞性肺炎9例,伴阻塞性肺不张5例。50例肺门淋巴结增大,4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1例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13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5例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较肺内肿瘤大。结论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扫描有一定特征,螺旋CT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SCL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1)肺门区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光滑,相应支气管改变轻,肿块包绕支气管形成"包绕征";(2)纵隔淋巴结肿大早而明显;(3)阻塞性改变少而轻。结论肿块包绕支气管征合并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中央型SCLC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对本病作出及时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小细胞肺癌55例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5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CL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诊断特点以及鉴别诊断.结果 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而肺不张少见是SCLC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要点.结论 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结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是诊断SCLC的有效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1-123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隔4例,大小15 mm×13 mm~42 mm×36 mm。肺门呈结节状,癌肿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分叶状征象,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且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其中,13例可见内缘脂肪线影,19例无脂肪线影;边缘光滑5例,毛刺15例,分叶12例,5例可见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主支气管旁。病理诊断:肺腺癌5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8例。MRI诊断除前述情况外还可见肿块侵袭胸椎、胸壁及胸膜等,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中央高信号),且冠状面与矢状面可见支气管狭窄、闭塞,增强扫描后肿块出现明显强化表现。6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较均匀强化,9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点,用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有效避免及减少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CT为基础的淋巴结临床分期(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探讨陈旧性肺结核对CT临床N分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3 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CT临床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并对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能否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χ2 检验?【结果】 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1.1%?60.0%?33.3%?82.5%及60.3%,其中特异性(60.0%)明显低于文献报道中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评估(74% ~ 85%);在对合并有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分站分析中,CT预测显示出较高假阳性率及较低的假阴性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常规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陈旧性肺结核降低了CT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状态的特异性,是影响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分期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并不能有效预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纵隔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途径.方法 对22例纵隔型SCLC进行回顾性CT分析,并与病理观察相对照,讨论SCLC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 SCLC纵隔广泛性淋巴结肿大与肺门肿块、而肺不张少见,且程度较轻,是纵隔型SCLC的CT特点,CT诊断的可能性达64%(14/22),结合经皮针刺活检阳性率可达95%(21/22).结论 CT增强扫描结合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是纵隔型SCLC确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RI在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复习了27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与MRI资料,并与普通X线及CT扫描比较。结果 MRI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特征,并在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区别肿块与肺不张、观察肿瘤侵犯纵隔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 MRI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0月以来,作者有计划地对条件允许的肺癌病人,于放疗开始前1日和放疗结束后3日分别行胸部MRI检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MR1在肺癌病人放疗前后以下方面评价中具有较大价值:1.原发肿瘤特征;2.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3.原发肿瘤和肿大淋巴结与大血管关系的鉴别;4.肿块与肺不张鉴别;5.胸壁侵犯范围;6.放谢性肺纤维化与肿瘤残留或复发鉴别。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荣 《河北医学》2011,17(2):197-198
目的:讨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252例体检者,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有56例体检者检出3mm 以上肺结节,单发结节45例,多发11例.陈旧性钙化结节44例,非钙化结节12例,其中炎性病变6例,小细胞肺癌4例,肺腺癌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的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C表达,分析两种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CT检查的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80.77%,诊断符合率为73.91%。VEGF-C阳性表达检测的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65.38%,符合率为76.09%。两种方法联合,其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88.46%,符合率为91.30%,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4 0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特征表现。结果中央型SCLC 35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肿块或结节,增强扫描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内部不规则坏死16例、可见扩张血管14例,7例伴轻度阻塞性不张或炎症。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1例、远处转移8例。周围型SCLC 5例,病灶均为单发结节,边缘无明显毛刺,平扫CT值18-36HU,增强扫描2例为病灶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SCLC患者的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较小,挤压变形、核浆比增大,CD56、Ki-67阳性率均可达100%。螺旋CT检查征象主要包括肺门区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早期血行转移,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可据此提出诊断或疑诊,确诊仍须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7~55岁,平均25.6岁)经手术证实的支气管断裂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支气管断裂的影像表现为:支气管中断后的肺不张,“坠落肺”征;气胸或液气胸;纵隔或/和皮下气肿。其“坠落肺”征及颈部纵隔气肿为x线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x线的补充,能更好显示支气管的中断、移位,尤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更有价值。结论外伤性支气管断裂容易误诊,其影像表现有其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杨春静  是德海  李春莉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81-1882,188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结果:58例SCLC中,中央型SCLC 49例(84.5%),以肺门或纵隔旁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的CT特征表现,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多数周围型小细胞肺癌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小细胞肺癌多表现为中央型,认识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征有助于及时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胸部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红  齐波  闫敏  孙世元 《吉林医学》2003,24(6):518-519
目的:探讨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胸部创伤的CT表现。结果:肺挫伤26例,创伤性湿肺6例,肺血肿2例,肺囊肿1例,肺不张及肺萎陷4例,气胸或血气胸14例,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10例,胸腹联合伤4例,其中脾破裂2例,肝破裂1例,肝及十二直肠破裂1例,合并其他损伤包括颅脑损伤10例,胸椎骨折5例,肋骨骨折14例,锁骨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1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创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17例(鳞癌60例、腺癌5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结果:腺癌磨玻璃密度影、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象出现率明显高于鳞癌(P<0.05);鳞癌空洞、坏死、支气管截断以及远端阻塞性炎症、不张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腺癌、鳞癌患者年龄、平扫CT值、强化增值,分叶征、小泡征、棘突征、钙化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初步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需仔细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EBTB的CT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纤支镜、病理证实EBTB的胸部CT的不同表现,探讨支气管本身异常及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果:60例EBTB患者肺野内有肺结核灶者56例。主要征象是肺叶或肺段支气管不同程度阻塞或狭窄、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区无肿块及反S征。支气管狭窄共72处,狭窄段超过3 cm有38处,狭窄伴肺叶或肺段不张40例,其中不张或实变区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及支气管扩张28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或钙化16例,支气管壁钙化11例,合并胸膜病变24例。结论:EBT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结核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探讨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螺旋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细菌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病例36例.分析病变支气管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和肺内病变特点。结果 支气管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病变范围广泛;支气管狭窄、阻塞,可引起肺叶、肺段不张,少数可伴有肺门包块影;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显示钙化;大多数病例并发肺内播散灶;可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大。结论 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支气管结卡亥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