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门体静脉分流手术有两大缺点:第一,因它使肠道血流直接到体循环,这样有些病人因蛋白质代谢不经肝细胞处理而产生肝性脑病;第二,由于肝血流减少,促使某些分流病人的肝功能不全加重。这样,虽然成功的分流术使曲张静脉出血减到最小的可能,但它存有潜在性的灾难。各种非分流手术均已有描述,都是把高压的门静脉循环与曲张的胃食管侧支分离开来。这些手术不经常发生脑病,也不会影响肝脏。然而,晚期再出血相当常见。日本最新的进展强调要真正阻断胃、食管间的壁内静脉,以至包括了较广泛的食管血管的阻断。Sugiura氏在患坏死后肝硬化病人中已取得显著好的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休克行急诊手术,麻醉有一定困难,在积极输血、输液同时,宜选用对循环无抑制或抑制轻的麻醉药。氯胺酮镇痛作用强,给药方便,对循环有兴奋作用,许多作者推荐用于出血性休克的急诊手术麻醉。现将我院1984年1月至1986年8月在出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应用此法共49例作一小结。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1例。病种有多处伤19例,上消化道出血19例,女性以宫外孕致失血性休克11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2岁。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 1987年以来 ,对 4例胃双源性病灶患者 ,设计并实施了保留胃短血管的“管形胃”重建消化道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4例 ,其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2 3~ 6 1岁 ,平均年龄 5 0岁。其中胃双源性恶性肿瘤 3例 ,胃良性病变 1例 ,见表 1。2 .手术方法 :手术中根据探查结果以及手术治疗原则和要求 ,在游离胃周边组织时 ,重点保留脾胃韧带 ,避免过度牵拉或损伤其中的胃短动、静脉 ,以便确保残胃的血液供应。然后酌情可先行切断食道下端以利于操作 ,再沿胃纵轴预定切线处间断贯穿“U”型缝合达设计…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阐明胆酸在应激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作者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性研究。方法:自狗的胃近端部取出一带蒂的胃壁楔状片,其血供与肠系膜和脾血管相连,放置在甲基丙烯酸制成的盒内。 (一)测定粘膜功能的项目 (1)H~ 、Na~ 、K~ 和Cl~-的纯净移动(以△H~ 、△Na~ 等表示);(2)胃腔和血液之间电位差(PD);(3)粘膜血流量;(4)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行开颅手术患者的术中ICG荧光造影、术前CTA及术后DSA血管影像资料。对比术中ICG荧光血管影像与术前CTA、术后DSA血管影像,评估ICG荧光血管造影在术中的作用。结果 8例患者血管畸形团在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均显影清晰;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影像与术前CTA血管影像一致;切除术后ICG荧光血管造影血管畸形团均未显影,与术后DSA血管影像一致。结论 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血管畸形团范围,明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缝合器胃底前后壁横形钉合术及胃去动脉术。结果 本组10例无手术死亡及肝昏迷发生,无胃瘘发生,随访8个月至2年10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本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理、彻底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出血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大出血时予以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80~2002年间收治的49例出血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大出血时的手术与介入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49例患者中,予以再手术治疗26例(再手术组),介入治疗23例(介入治疗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在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日及输血量再手术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于出血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术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及早进行;对介人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0.
胃周围血管阻断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gastricmucosallesionAGML)见于各种危重病例,10%~20%AGML急性大出血需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收治6例AGML急性大出血病人,在药物止血无效后施行胃周围血管阻断术,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25~67岁.其中5例无溃疡病史。发生出血时间,例1为肝、胃破裂修补术后第4天.例2、例4于饮酒2~3小时后.例3、例6服用解热止痛药物1天后.例5为溃疡病芽孔术后1天。6例均有呕血、黑便,出血量1700~2500ml,均经药物止血、输血等治疗24~48小时后仍出血不止,再次呕血或…  相似文献   

11.
12.
为减少腰骶部肿瘤前路手术失血过多,以往采取的控制性低血压、髂内动脉阻断等措施往往因为骶前血液循环丰富,交通支较多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分析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半体循环技术,经临床4例应用收到满意效果。腹主动脉阻断方法 全麻,仰卧位,马氏切口。常规于腹膜外显露腹主动脉后,于主动脉分叉上2~3cm处,从动脉鞘外由左向右钝性分离腹主动脉约1~15cm,注意勿损伤右后侧伴行的下腔静脉。分离完成后横穿过一硅胶管备用。手术开始时应先结扎骶中动脉,若术中出现较大量出血时,即将硅胶管紧缩固定(附图),阻断腹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age,UAB)这种预处理方法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16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共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情况。82例(UAB组)腹腔镜下先钛夹闭合双侧子宫动脉,再行子宫切除术,79例对照组(非UAB组)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结果UAB组手术时间为(117±28)min,与非UAB组(121±31)min无统计学差别(t=-0.645,P=0.520);UAB组术中出血量(55±27)ml,显著少于非UAB组(124±46)ml(t=-11.658,P=0.000);UAB组术后排气时间(31±6)h,与非UAB组(33±8)h无统计学差别(t=-1.799,P=0.074);UAB组术后病率13.4%(11/82),与非UAB组19.0%(15/79)无统计学差别(χ2=0.923,P=0.337)。结论腹腔镜下先阻断子宫动脉后切除子宫,操作容易,需要器械简单,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按人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剔除子宫肌瘤前先行阻断子宫动脉,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子宫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5.3±16.3)rain,显著少于对照组(78.7±20.4)min(t=-2.857,P:0.006);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2±21.7)ml,显著少于对照组(75.2±26.3)ml(t=3.576,P=0.000)。2组随访12个月,肌瘤复发率[3.2%(1/31)vs.9.7%(3/31),X^2=0.267,P=0.605]和月经改善率[80.6%(25/31)VS.77.4%(24/31),X^2=0.097,P=0.75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寻找肌瘤更容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空肠吻合在贲门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64例贲门癌,在常规肿瘤切除食管残胃吻合后,行残胃、空肠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结果:通过随访观察和术后钡餐检查证实,本术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吻合方式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了贲门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的方法及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回顾86例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胃管状成形代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和食管癌患者全胃代食管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胃管状成形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可延长管状胃的长度,减少吻合口处的张力,使吻合口处局部血液循环不受影响,吻合口瘘明显减少。结论胃管状成形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几率,减少胃在胸腔中的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出血者,早期常见于吻合口出血,溃疡或溃疡旷置后继续出血;远期则以消化性溃疡复发或残胃癌引起者为多见。胃切除后并发吻合口处出血性胃炎,以致引起大出血者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且此种并发症病情危重,处理棘手,很易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二例并加以分析讨论。例1.男,69岁。因上腹痛1周,大量呕血6小时,于1967年2月19日入院。体检:面色苍白,四肢冷汗,脉细弱,上腹正中存在压痛。血红蛋白8g,红细胞250万,白细胞11,000;出凝血机制检查在正常范围。诊断:消化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02—2018-01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的58例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在肌瘤剔除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18~24个月的随访,其间观察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中具有微创,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明显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为148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常规组),86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组)。结果:常规组手术时间平均(84.27±29.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8.38±31.5)ml;子宫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平均(68.32±21.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11±27.52)ml;子宫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术野暴露清晰,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介入性球囊阻断术在锁骨下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8月对 6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的病人使用了介入性球囊阻断锁骨下动脉近端后 ,对受损血管进行修复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 5例 ,女 1例。年龄 17~ 3 8岁。开放伤 4例 ,其中 3例刀刺伤 ,1例枪伤。闭合伤 2例 ,均系车祸至锁骨骨折、骨折断端刺破血管所致。左侧 5例 ,右侧 1例。 4例开放伤中伤口位置明显 ,大量出血 ,3例已失血性休克。入院后均加压包扎止血 ,同时抗休克及抗感染处理。 2例闭合伤中 ,颈部及锁骨上凹均有较大的搏动性血肿 ,可触及震颤。2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铺巾 ,采用Seldinger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