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2.
《内经选读》是对中医类本科生所开之经典课程,论及《内经选读》授课之法,可谓见仁见智,目前多用现代教学方法,似对传统经典教学法关注较少,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确为至善,《黄帝内经》中涉及教学之内容较多,今就经典教学法择其要做一探析,以利于促进《内经选读》之教学。  相似文献   

3.
《内经》原文中承载着大量中医独有的思维方法,然而“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生活实践体验”的本科生群体普遍对中医思维方法的认识和学习存在困难。团队整合多方面资源,并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二阶三悟”《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即以“培养中医思维”为核心,通过优化《内经选读》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开展以初阶泛读与高阶精讲相结合的“生活文化体悟、经典原文参悟、临床案例践悟”三维一体的《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学习经典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与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简析现行“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内经讲义》有关诊法部分的内容,阐述了《内经》课程当中诊法内容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总结诊法的原理,总领《中医诊断学》之纲要;梳理脉法的源流,联系《中医诊断学》之发展;强调医德的重要,弥补《中医诊断学》之不足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内经》诊法教学当中衔接《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为《内经》诊法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玉龙  高小玲 《光明中医》2012,(9):1923-1925
《内经选读》是中医药院校经典课之一,然而课程定位和任务并没明确。本文通过比较《内经选读》与其他中医课程的异同,阐述了其定位和任务。认为该课程定位为理论提高课及理论与临床桥梁课;主要教学任务应当是:建立和完善中医思维方式、巩固中医学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所掌握的中医理论更加系统、深入,并建立《内经》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自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展以来,内经一直是学生所必学经典课程。但是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学生恰恰缺乏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甚熟悉,尤其是对中医的精髓,即中医的思维方法很难把握[1],导致当下中医药院校有些学生忽视经典课程的重要性。为此有学者指出加强《内经》学习,重视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当前中医教育的当务之急[2]。为了提高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就内经课程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8.
《内经选读》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首。通过对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内经选读》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教学评价与反馈、师资条件、教学资源9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应重点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师资队伍三方面加强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医学著作,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鸿篇巨制,同时也是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与中医思维方法的载体,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活动无疑有着规范、指导作用。王庆其教授主编出版的《内经临床医学》一书,可谓从中医临床角度研究、推广《内经》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内经理论临床应用》课程是中医院校较早实践PBL教学的课程之一。采用专题讲座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使学生高效率获得教师的经验,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以经典指导临床实践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先秦以前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经》中的隐喻观启蒙于古代"取象比类"思维,其隐喻之"本体""喻体""喻底"相较其他文献又具有强烈的中医语言特色,造成《内经》翻译工作的复杂化,给外国学者对《内经》理解与学习增加了难度。笔者通过分析隐喻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比较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译本,总结出类比推理、本体补偿,精确描述、喻体直译,重视文化、喻底意译3条翻译策略,以期为指导中医经典文献的英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由于原文内容的节选、删减或注家不用解释,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从三个方面探讨《内经选读》课程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量理解原文,发挥中医经典教学所承载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笔者《内经》课程教学实际经验,从《内经》自身方药理论、《内经》相关经文运用、援引《内经》古今名医心得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贯彻经典联系临床的宗旨,体现出《内经》在中医药学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程知识,培养中医思维,为《内经》教学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作为"医家之宗",一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历代学习中医学者必须研习《内经》之书。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传统的《内经》案例教学(CBL)教学方法多侧重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记忆、掌握与理解,在如何应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探索其引入到《内经》教学中,并将问题教学(PBL)法引入以构建《内经》实践教学。其中结合《内经》自身特点,构建PBL核心问题,把握核心问题,实施PBL教学法,将有效拓展教学内涵;结合《内经》理论,筛选古今医案,应用标准化病人(SP),实施CBL教学法,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二者优势互补,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搭建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连接的桥梁,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内经》理论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及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内经选读课程是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四大经典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深度挖掘内经选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使课程与思政互相交融、互相补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门学科务必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程思政"的建设及实践过程,提出融入思政内容的内经选读教学的实践改革方案,以期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至今仍是所有中医医师提高临床疗效的法宝。在《伤寒论》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就是把“铁杆中医”的情怀融入课堂教学,坚守“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之魅力,从骨子里喜欢中医,坚守临床是中医发展之源、立足之本,根植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诠释伤寒、运用伤寒、发扬伤寒,与时俱进,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推动中医经典理论发展与运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通过转变教学模式、融入思政教育、构建评价指标3个方面对内经选读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建设与实践。研究发现该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实现了课程网络思政育人的功能,提升了中医经典课程的吸引力和创新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对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中医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东地区中医学院内经学科讨论会1985年5月20日至26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会上对《内经》这门课程的性质、范围、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发展的方向、教学改革的设想等方面作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认为,《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可以作为中医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却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长期以来,以经典名学科,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会议指出,心内经》教材用选读的形式教学,有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