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及诊断至关重要.SEPTIN9基因甲基化(mSEPT9)与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周血mSEPT9检测可指导CRC临床分期,预测CRC术后复发和治疗效果,适合于对易感人群进行CRC筛查.mSEPT9对含有绒毛成分和异型增生的腺瘤、息肉的诊断价值优于未含绒毛成分...  相似文献   

2.
张宪  连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309-309
患者 ,女 ,63岁 ,以腹胀、腹痛 2个月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腹部不适、疼痛 ,伴腹胀 ,呈进行性加重 ,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 :腹膨隆 ,无肠型及蠕动波 ,肝、脾未及 ,左下腹有成人拳头大包块 ,质软 ,活动度差。B超提示 :(1)下腹部混合性包块 ;(2 )左卵巢囊性肿块。即行剖腹探查术 ,打开腹腔 ,见腹内充满凝胶样黏液。吸除凝胶样黏液 ,探查腹腔 ,见腹膜 ,大网膜表面有许多串珠葡萄样结节 ,呈囊性 ,内含胶冻样黏液 ,大小不一 ,小者如黄豆 ,大者如拳头大小 ,其间有分隔样间隔 ,并与子宫底、左附件、肠管粘连。左卵巢有一 10cm× 10cm× 5c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假黏液瘤超声图像的特点。方法 对 9例手术证实为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的超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超声特点主要是 :移动性很小的腹水 ,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多房性蜂窝状、网格状强回声及腹膜明显增厚。结论 腹部B超是术前诊断腹膜假黏液瘤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伴有消瘦。术前B超、CT检查提示,大量腹水、腹部肿块,5例查癌胚抗原有不同程度增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切除原发病灶,网膜或其他脏器及尽量清除黏液性病变组织,辅助腹腔内灌注化疗。结果病理检查明确为继发性腹膜假黏液瘤,3例阑尾病变为黏液囊腺瘤,6例卵巢病变:2例黏液囊腺瘤、3例成熟性畸胎瘤合并黏液囊腺瘤、1例畸胎瘤合并黏液囊腺癌。8例术后随访2年时存活,之后4例失访;2例2年半时因再次出现腹胀、消瘦入院再手术。4例随访5年存活。1例复发再手术治疗病例随访2年半又出现腹胀伴有食欲下降。结论 PMP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有大量腹水,但腹腔穿刺不能抽出腹水,用粗针头抽出白色或黄白色胶冻样物质,此点对诊断PMP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易复发及腹膜种植,但极少发生远处转移,采用反复清除手术,辅助腹腔内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女,68岁。因腹痛、腹胀、腹部包块逐渐增大4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腹部明显膨隆,轻度压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深黄色浑浊液体350ml。超声检查示:腹腔内探及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点状中低回声及纤细分隔,移动性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PMP的患者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结果 PMP较常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囊性占位(43/43,100%)、腹膜及网膜增厚、网膜饼(43/43,100%)、密度不均匀的腹腔积液(38/43,88.37%)及肝、脾被膜压迹(36/43,83.72%);较少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内钙化灶(18/43,41.86%)、肠梗阻(17/43,39.53%)、心包积液(15/43,34.88%)、腹壁肌肉内囊性肿块(12/43,27.91%)、胸腔积液(11/43,25.58%)、肝脾实质内囊性灶(10/43,23.26%)、输尿管及肾盂积水(10/43,23.26%)、腹腔及心包旁肿大淋巴结(4/43,9.30%)、腹膜后囊性灶(4/43,9.30%)、食管裂孔内囊性灶(3/43,6.98%)及阑尾肿瘤(3/43,6.98%).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PMP 20例,低级别PMP 23例.结论 PMP临床少见,易误诊,CT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B型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腹腔穿刺和腹腔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B型超声表现。结果恶性7例,其中卵巢黏液囊腺癌3例,阑尾黏液囊腺癌3例,结肠黏液腺癌1例;良性16例,其中卵巢黏液囊腺瘤9例,阑尾黏液囊腺瘤4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胰腺黏液囊腺瘤1例。黏液腹腔积液中大量13例,少量10例;17例于腹、盆腔内共见35个直径2.3-31.0 cm的黏液包块;肝脾边缘“扇贝样”压迹7例,肠管受压12例,大网膜呈饼状11例,腹膜增厚17例,囊性包块内见蜂窝状改变6例,网状光带状分隔7例。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B型超声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性,超声诊断PMP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较高优点。  相似文献   

8.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对11例PMP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低频与高频探头扫查的声像图特征及腹水特征,确定病灶形态、部位和范围及彩色血流情况;观察腹壁、病灶内部结构及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并行超声分型。结果11例PMP中10例术前超声诊断基本符合或对临床诊断有提示作用,误诊1例,9例出现明显腹水。超声分型表现:以蜂窝状增厚型表现为主3例,分隔多房型表现为主4例,以实块型表现为主3例,3型间有交叉表现;2例表现为全腹病变,4例显示原发灶。11例均未显示血流;高频显示病灶内呈囊泡状表现且对周围脏器有特征性压迹。结论PMP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异性:PMP的腹水流动性差,病灶内部多呈囊泡状或可见分隔,典型的病例还可见到絮状或蜂窝样网膜组织包裹腹腔脏器,超声诊断不困难,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临床明确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于影像学诊断有一定困难的病例,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独特的少见病变,以大量黏液性腹腔积液和胶冻状物在腹膜广泛种植为特征。目前认为,PMP通常起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极少数起源于阑尾外脏器。本研究报道1例少见的来源于卵巢成熟型畸胎瘤的PMP,通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4 6岁。发现右阴囊肿物 2年。患者于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阴囊肿物 ,约核桃大 ,逐渐增大 ,无痛 ,平卧时肿物不能消失或缩小。查体 :右阴囊内触及 10cm× 8cm× 7cm大小肿块 ,无触痛 ,不能还纳 ,右睾丸未及。临床诊断 :右睾丸鞘膜积液。B超示 :右盆腔包裹性积液 ,右阴囊积液。手术探查 :腹腔内有胶冻样黏液 10 0ml,阑尾末端见一15cm× 10cm× 10cm囊性瘤 ,部分囊壁破裂 ,溢出胶冻样黏液 ;膀胱后腹膜、两侧后腹膜及部分肠管散在大量半透明大小不等的囊泡 ,内含黏液。右阴囊内有浑浊液体及胶冻样物 ,鞘膜组织质硬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腹膜假黏液瘤(PMP)的超声特征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术前超声诊断PMP的价值。 方法 收集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特征分腹膜弥漫性黏液腺瘤病(DPAM)、腹膜黏液腺癌病(PMCA)及交界性病变(PMCA-I/D)3型,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超声特征。 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PMP且有术前超声资料的患者49例,DPAM 14例、PMCA-I/D 17例、PMCA 18例。超声检查显示92.86%(13/14)DPAM、88.24%(15/17)PMCA-I/D和83.33%(15/18)PMCA存在腹腔积液。64.29%(9/14)DPAM、29.41%(5/17)PMCA-I/D和55.56%(10/18)PMCA的肝脏表面及35.71%(5/14)DPAM、11.76%(2/17)PMCA-I/D和27.78%(5/18)PMCA的脾脏表面有黏液结节产生的压迹。PMCA更倾向于伴有肝脏黏液结节浸润(P=0.045)。64.29%(9/14)DPAM、70.59%(12/17)PMCA-I/D和83.33%(15/18)PMCA伴腹膜种植结节。PMCA者更倾向于伴有网膜饼(P=0.018)。 结论 PMP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性。虽然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均可出现内脏表面压迹和腹膜种植,但肝脏浸润和网膜饼更常见于PM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膜假黏液瘤(PMP)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PMP, 均接受全腹部CT平扫,其中25例接受增强扫描;7例接受盆腔MR平扫,3例同时接受上腹部MR平扫;观察PMP胶冻样腹腔积液出现的位置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27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22例肝脾周围可见"扇贝样"压迹,23例网膜增厚、呈污垢样改变,15例小肠移位,5例钙化,16例可见纤维分隔。腹腔积液量较少时,右侧结肠旁沟积、膈下间隙及肝周积液量多于左侧结肠旁沟、左侧膈下间隙及脾周;腹腔积液量较多时,均可见"扇贝样"压迹,右、左膈下间隙积液量无明显差异。与CT相比,MRI能更好地显示腹腔内黏液团、纤维分隔及卵巢原发灶。结论 CT及MRI显示肝、脾边缘"扇贝样"压迹、网膜及肠系膜增厚、小肠移位、腹腔积液中见纤维分隔或包裹等征象对诊断PMP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腹膜假性黏液瘤(PMP)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经手术证实的PMP患者的PET-CT影像特点,根据其最大18F-FDG标准吸收值(SUV-max)及其影像特点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PET-CT图像显示腹、盆腔内大量水样密度影,CT值范围约15~19HU,未见明显糖代谢增高.SUVmax为0.86,增强扫描“腹水”未见明显异常强化;改变体位(右侧卧位)检查腹腔内水样密度影形态变化不明显,腹腔肠管未见明显活动;肝脏边缘呈扇贝形受压,肠管受压、内移;网膜、肠系膜未见明显增厚,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综上考虑为PMP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为低级别PMP.[结论]PMP较罕见,PET-CT对该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63岁。因进行性腹胀一年,加重2月,多次B超诊断“大量腹水”。于91年11月18日在某院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充满3000ml胶冻样粘液;肝、脾、大网膜及腹膜表面有大量粟粒样结节,大部分摘除后关腹。术后病理提示“腹腔转移性腺癌”。术后病人状况良好,间断介入化疗2个疗程。因腹胀隆起不适4月,触及包块,要求化疗。于93年3月1日住入我院。既往体健、无明确腹痛史,体检: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呈蛙腹,腹水征( )。各项化验指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术前评估腹膜假黏液瘤(PMP)患者腹膜癌指数(PC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经病理证实为PMP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PCI评分(MSCT-PCI),并与术中PCI评分进行对照,其中0为大网膜区、1为肝区、2为小网膜囊区、3为脾区、4为降结肠区、5为左髂区、6为盆腔区、7为右髂区、8为升结肠区,9~12为小肠区。分析不同区域MSCT-PCI评分与术中PCI评分及不同观察者间不同区域MSCT-PCI评分的一致性,计算MSCT诊断不同区域PMP的效能。结果 108例中,1~3区的MSCT-PCI评分与术中PCI评分一致性较高;0、4~9区的一致性中等;10~12区的一致性一般。2名观察者间0、4、7区的MSCT-PCI评分一致性高;1~3、5、8~10区的一致性较高;6、11~12区的一致性中等。MSCT诊断0~12区PMP的敏感度分别为92.63%(88/95)、97.94%(95/97)、95.83%(92/96)、95.79%(91/95)、89.69%(87/97)、95.00%(95/100)、96.08%(98/102)、96.12%(99/103)、94.90%(93/98)、87.78%(79/90)、88.89%(80/90)、86.17%(81/94)及85.71%(84/98);特异度分别为84.62%(11/13)、100%(11/11)、91.67%(11/12)、84.62%(11/13)、100%(11/11)、87.50%(7/8)、83.33%(5/6)、100%(5/5)、100%(10/10)、83.33%(15/18)、83.33%(15/18)、85.71%(12/14)及80.00%(8/10);准确率分别为91.67%(99/108)、98.15%(106/108)、95.37%(103/108)、94.44%(102/108)、90.74%(98/108)、94.44%(102/108)、95.37%(103/108)、96.30%(104/108)、95.37%(103/108)、87.04%(94/108)、87.96%(95/108)、86.11%(93/108)及85.19%(92/108)。结论 MSCT术前评估PMP PCI较准确,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影像诊断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勇  陈卫国  牛艳坤  王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44-2548
目的:总结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本病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结果:例1,男,40岁。以“腹水查因”入院。按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治疗过程中行急性阑尾切除术。MRI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包膜下及肠管周围积液,液体信号为T1WI呈中等程度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病理:阑尾黏液囊肿破裂并腹腔、网膜、肠管广泛种植转移,假黏液瘤形成。例2,女,21岁。以“盆腔包块”入院。行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病理示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经B超示腹腔内各脏器间隙可见无数大小不等液性暗区,呈“蜂窝状”,边界欠清晰;距表皮浅,约5~12mm,并伴有腹水暗区。CT全腹平扫+增强:肝缘外、脾周及整个腹、盆腔内充满大量水样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CT值12~48Hu;周围有纤维包膜,内有多个不规则的分房及细小分隔,造影剂增强扫描,分隔有轻度强化,分房更加清晰;肠管分布于水样低密度影内,受压向中央聚拢,未见明显肠管漂浮征象;于肝脾内缘及相当于大网膜、肠系膜处低密度影中可见分支状及网状脂肪密度影;肝脏的外缘形成多弧形压迹。病理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声所示肝周扇贝样压迹在腹膜假黏液瘤患者(PMP)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行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且术后达完全切除的PMP患者.结果 术前超声存在肝周扇贝样压迹者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肝周扇贝样压迹者(P<0.05).结论 术前超声检出肝周扇贝样压迹对患者术后复发有较好预测价值,有望应用于临床对...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7岁,妇科B超常规体检发现右下腹-4.4cm×4.2cm×3.6cm的圆形囊性包块,边界清,包膜光滑完整,前缘紧贴腹壁,后壁内可见带状分布的光点,改变体位不移动,加压无形变(图1)。B超提示:右下腹囊性包块,回盲部囊肿可能。手术所见:阑尾处有一约4.5cm×4.2cm×4.0cm的囊性肿物,因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将肿物与右半结肠一并切除。病理诊断:阑尾黏液性假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DNA检测方法在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的3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确诊,同时进行外周血血浆Septin9甲基化的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对Septin9甲基化对食管癌的诊断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结果 Septin9甲基化检测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为67.6%,特异度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检测结果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筛查食管癌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腹膜假黏液瘤(PMP)腹膜癌指数(PCI)与肿瘤可切除性的相关研究.方法 术前对60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超声腹膜癌指数(US-PCI)的计算,患者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治疗,术后进行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C)评分,分析术前US-PCI与肿瘤可切除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US-PCI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