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间收治于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运动功能(62.72±5.77)分、生活能力(68.99±5.89)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14.72±4.0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能力改善情况,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上肢动作恢复情况进行评测。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肢运动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上肢动作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患者上肢运动、动作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为(68.61±6.38)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68.51±8.43)分,高于对照组的(56.29±5.51)分、(57.59±6.71)分;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67±2.51)分,低于对照组的(20.53±3.49)分(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江杰 《中外医疗》2023,(3):23-26+31
目的 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运动疗法对其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岑溪市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7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3例)和观察组(39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常规训练,观察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上肢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0%)高于对照组(7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4,P<0.001);观察组WMFT评分(52.10±2.18)分高于对照组(41.32±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94,P<0.001);观察组FMA评分(41.59±5.85)分高于对照组(36.32±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4,P<0.001);观察组MBI评分(72.18±9.27)分高于对照组(61.55±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8,P<0.001);观察组NOSIE评分总分(154.88±1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恢复期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选用头皮抽提针法辅助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61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9.1±18.2)分,对照组为(27.5±13.9)分,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7±12.6)分,对照组为(55.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肢患肢痉挛程度,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350-353
目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评估其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痉挛指数(CSI)、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痉挛程度、平衡状况、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起立-行走测试(TUG)时间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估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HISS评分、CSI评分、TUG分别为(15.20±1.08)分、(9.51±0.72)分和(120.41±6.85)s,均低于对照组的(19.45±1.19)分、(11.67±0.76)分和(145.82±6.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Fugl-Meyer总评分、BI评分、依从性分别为(39.47±1.41)分和(71.20±2.17)分、(65.76±4.71)分、(81.39±5.26)分,均高于对照组(34.50±1.39)分、(62.39±1.95)分、(60.45±4.60)分、(64.71±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步态以及平衡等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训练前后评定患者的平衡、躯干控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生活质量以及行走过程中下肢的步态时空参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37.61±4.36)分、(83.41±8.61)分、(80.71±9.19)分、(3.86±0.23)分]均高于对照组[(34.86±4.11)分、(76.83±7.36)分、(72.37±9.57)分、(3.66±0.34)分,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步态时空参数的步速、步频和跨步长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跨步时间和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可有效优化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改善其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析疗效。方法选择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为收治期间,依据入院时间分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别标记组别:对照组、研究组。对组间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20.22±3.33)分]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55.31±5.07)分]与对照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分别为:(20.21±3.29)分、(55.27±5.11)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之前,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29.93±4.22)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70.32±7.26)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分别为:(24.12±4.01)分、(62.09±7.13)分],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对比两组治疗3、6、9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偏瘫分级(Brunnstrom分级)、社会生活能力(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即SM量表)、肌力和肌张力情况。结果:两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CIMT能够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偏瘫分级、患侧上下肢肌力和肌张力情况,并且还可提升其社会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2例,行NMES)、观察组(纳入42例,行CIMT+NMES),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徒手肌力检查(MMT)、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有效率。结果 (1)治疗前,组间FMA、STEF、MMT、BI、NIHSS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STEF、MMT、BI、NIHSS更佳,P<0.05;(2)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0.48%)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CIMT+NMES,能够增强疗效,尽快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脑卒中后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皮质醇(Cor)、神经肽Y(NPY)水平、生活质量评分(SS-QOL量表)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Cor、NPY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多(P<0.05);SS-QOL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减轻应激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该组合治疗策略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上肢肌群(三头肌、肱三头肌与前臂肌群)肌电图(EMG)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定量表(FMA)评分与腕部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5.4±4.2)m/s比(63.2±4.1)m/s,(65.6±3.2)m/s比(63.3±3.1)m/s,(65.3±2.2)m/s比(63.1±2.3)m/s](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EM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5.5±3.2)分比(42.1±3.1)分,(37.4±3.3)分比(34.3±3.1)分,(36.3±3.2)分比(32.2±3.1)分](P<0.05);两组治疗1、3个月FAM评分[观察组:(26.5±2.3)分、(31.5±3.6)分比(17.4±1.6)分;对照组:(24.3±2.2)分、(28.9±3.5)分比(17.4±1.5)分]和腕部AROM[(49±3)°、(59±5)°比(39±4)°;(45±3)°、(54±4)°比(39±3)°]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增加脑卒偏瘫患者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15-1317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持续正中神经电刺激4周后,通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平均降低10.1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降低6.5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反应能力,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飞  王婷  谢飞  刘文丞 《海南医学》2022,(21):2765-2768
目的 探讨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进一步联合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UE、ARAT及MBI评分分别为(52.48±8.37)分、(51.34±8.64)分、(78.43±10.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2±7.42)分、(43.92±6.78)分、(70.62±9.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及SS-QOL评分分别为(5.82±1.64)分、(171.82±19.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2.28)分、(160.24±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脑卒中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情况、饮水试验评分;治疗前后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QOL评分.结果 神经肌肉电刺激组脑卒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x2=5.165,P<0.0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疗后营养情况、饮水试验评分(1.52±0.12)分、(23.18±3.59)分比对照组(3.12±0.22)分、(20.34±3.94)分,(P<0.05).两组治疗前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QOL评分接近(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疗后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QOL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不良心理应激,改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E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NEMS加常规康复组(治疗组)30例,常规康复组(对照组)30例,6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手分缀、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价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Brunnstrom上肢/手分级、Fugt-Meyer上肢功能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7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6.50±1.27)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4.49±1.14)分,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85.7%,对照组显效率48.6%,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见,脑卒中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事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体感模拟训练(SS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FES联合SST)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训练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偏瘫肢体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偏瘫Brunnstro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训练8周后,两组肱二头肌RMS值、肱三头肌RMS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ES联合SST在提升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患者按不同痉挛等级(I级、I+级、Ⅱ级)分层,再随机分为治疗组(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运动疗法)、对照1组(运动疗法组)和对照2组(巴氯芬结合运动疗法),疗程均为3周。结果:1痉挛改善情况:I级、I+级痉挛分层中,治疗组和对照2组改善痉挛的疗效优于对照1组(P0.05,P0.01);2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减幅大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3患肢肿胀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肢肿胀评分减幅大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4相关性分析:治疗组痉挛的改善情况与疼痛和肿胀评分减幅密切相关(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能显著缓解Ⅰ级和Ⅰ+级肘关节屈曲痉挛,减轻患肢疼痛和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