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妇女所有的恶性肿瘤第3位,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3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是哺乳动物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MAPK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患者前列腺癌组织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的生物学网络调控及关键蛋白,为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来自于丹麦一个人群队列(正常前列腺14例,前列腺癌36例)的前列腺组织基因芯片数据,利用基因云,基因大数据分析(Gene-Cloud of Biotechnology Informs,GCBI)实验平台、GenClip2.0、Sytoscape 3.5.1等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差异基因的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和生物学通路,从转录组角度阐述高危前列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组相比,高危前列腺癌组共有4 828个(8.83%)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发育等功能。SOCS3、VEGFA、TOP2A和FGFR2基因为蛋白网络核心节点,均与高危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结论:SOCS3、VEGFA、TOP2A和FGFR2基因为蛋白网络核心节点,在高危前列腺癌组中差异表达,其功能主要涉及P450细胞色素通路、β信号通路、血小板通路、细胞连接组织通路、ECM受体通路等9条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KK4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以MKK4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1989-2008年PubMed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标准:1)MKK4基因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2)MKK4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粗选有76篇关于MKK4结构特点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45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27篇文献.结果:MKK4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部分,能磷酸化并激活JNK通路和p38通路,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引起细胞的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生物学反应.MKK4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MKK4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或抑癌基因,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证实MKK4为癌基因,有致肿瘤作用.结论:到目前为止,MKK4与肿瘤关系还存在许多争议,需要我们进一步时其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血小板活动指标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脂代谢异常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相关性,并探讨术后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302例股...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分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相关。近几年关于脂联素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平滑肌瘤、白血病、结肠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几种恶性肿瘤的相关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分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相关。近几年关于脂联素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平滑肌瘤、白血病、结肠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几种恶性肿瘤的相关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胃脂酶(LIPF)在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GEPIA和Human Protein Altas评估胃癌组织中LIPF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LIPF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SGC-7901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LIPF过表达组和LIPF过表达+MAPK激活剂组。通过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SGC-7901细胞中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用于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结果 LIPF在胃癌组织和SGC-7901细胞中表达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IPF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减少且CDK4、MMP9、p-p38和-JNK水平降低(P<0.05)。此外,与LIPF过表达组相比,LIPF过表达+MAPK激活剂组的细胞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胰腺癌细胞差异miRNAs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从整体水平揭示microRNA在胰腺癌癌变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含有924条探针的microRNA微阵列检测胰腺癌Panc-1细胞,以3T3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筛选Panc-1细胞特异性microRNA表达谱;然后对上调和下调microRNA的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Pathway和TFBS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以及构建microRNA和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结果:与3T3成纤维细胞的microRNA表达谱比较,筛选出9个Panc-1上调microR-NA,20个下调microRNA。Target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出1 166个microRNA靶基因在Panc-1细胞中上调,212个靶基因下调。以上靶基因在DNA代谢、细胞间信号和胞质溶胶3种GO中富集显著;靶基因共涉及50条信号通路,其中富集度P<0.05的信号通路有6条;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表明,CEBP-β、NF-κB和p53等对于上调以及下调的microRNA可能都有调节作用;microRNA和靶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HIF-1A等基因连接度高。结论: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通过我院近年来对大肠癌病人的DI,SPF,PI及相关基因等检测与生存率关系判定其预后指标.结果DNA二倍体肿瘤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二倍体,并表明DI,SPF,PI能反应肿瘤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定预后指标.相关基因p12,p53,nm23表达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p16在照射后其基因产物表达水平的变化与3年生存率无关,与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不同大体分型之间,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之间,p16基因产物表达水平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照射后的p53、rasp21、及nm23基因表达产物分别与p16基因产物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肠癌组织具有依赖性激素的特征,ER(+)/PR(+)生存期高于ER(-)/PR(-),对判定预后有一定意义.结论大肠癌分子生物学检测虽然补充了临床病理分期的不足,但是能否为预后提供独立的信息还尚存争议.对这些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学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术中观察胃癌生物学行为并取材制片、以巴氏染色后行细胞学检查。结果(1)胃癌播散与肿瘤浆膜面所承受机械刺激大小有关,提示临床医师无瘤操作观念的重要性。(2)胃癌术后行腹腔冲洗检查有助于从细胞水平上消除残余癌细胞。(3)胃癌细胞学阳性率与分型有关。结论浸润型胃癌阳性率高,易腹腔种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CL共转运体(KCC)1基因在调节子宫内膜癌侵袭能力的过程中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转导途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将pcDNA-KCC1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CC1、p-ERK1/2表达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ERK抑制剂U0126处理转染后的细胞,再通过上述方法检测p-ERK1/2表达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cDNA-KCC1表达载体后,转染组细胞KCC1、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侵袭至滤膜下的细胞数由26.7±2.3增加到50.3±3.1,P<0.05;应用ERK抑制剂U0126处理实验组后,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侵袭至滤膜下的细胞数由50.3±3.1降低到30.8±5.9,P<0.05。结论:KCC1通过参与ERK信号转导途径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A549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增殖特性以及磷酸化p38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hospho-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脐带血来源的原代UCB-MSCs培养体系,将UCB-MSCs分成对照组(用UCB-MSCs培养液培养)、低浓度条件培养液组(用50%A549细胞条件培养液和50%UCB-MSCs培养液培养)和高浓度条件培养液组(用100%A549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MTT法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了UCB-MSCs。与对照组细胞比较,低浓度条件培养液组和高浓度条件培养液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高浓度条件培养液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浓度条件培养液组和高浓度条件培养液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条件培养液组和高浓度条件培养液组UCB-MSCs p-p38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肺癌A549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人UCB-MSCs的增殖和迁移,且能上调其p-p38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蛋白激酶1活化受体(RACK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NSCLC患者,以病理活检标本及手术时所取肺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以距离癌组织2cm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TTF-1和CK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三项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RACK1、TTF-1和CK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RACK1、TTF-1和CK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癌患者RACK1、TTF-1和CK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高分化患者RACK1、TTF-1和CK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RACK1、TTF-1和CK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RACK1、TTF-1和CK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CK1、TTF-1和CK7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组织中RACK1表达与TTF-1和CK7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ACK1、TTF-1和CK7在NSCLC组织中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RACK1、TTF-1和CK7可作为新的分子靶点用于NSCLC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前期Metformin与AMPKγ亚基结合的研究,进一步确认二者间的结合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Metformin与AMPKγ亚基潜在的结合位点,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对AMPKγ亚基进行修饰,以荧光滴定法为检测方法,检测Metformin对突变前后的AMPKγ内源荧光猝灭的改变。结果:获得一系列AMPKγ亚基的突变体AMPKγ M84A、T88A、D89A、R117A、K126A及 I149A,比较发现Metformin与AMPKγ的解离常数KD值为(3.76±0.45) μmol/L,与突变体AMPKγ T88A的KD值约为未突(36.15±6.91) μmol/L,约为变前的10倍,提示88位中的苏氨酸T可能是Metformin的结合位点之一。结论:该结果一方面阐明Metformin与AMPKγ的结合情况,另一方面也为以AMPKγ亚基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