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诊断体会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卫生队(北京100037)安全会,张考元,谢东龙,吕豪,袁贤奇关键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  相似文献   

2.
张明月 《人民军医》1994,(10):59-61
综合研究了各种参数对切分时轧件尾部不开裂、切分弯曲、切分宽展和切口质量的影响关系,从而可以获得侍切分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疑为AHCM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 (UCG)、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检查。结果  32例患者中确诊为AHCM者 2 9例 ,UCG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诊断灵敏度分别为 93.1%和 89.7%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99Tcm MIBI心肌断层显像是诊断AHCM一种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亚型。本研究观察该病6例,发现此病症状不典型,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本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基本明确,磁共振及心血管造影亦对诊断本病有一定帮助。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注意观察心尖部位变化特点,并仔细测量心尖部厚度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亚型.其他肌肥厚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常易误诊。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日趋完善.对此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现将我院收治的一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观察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心尖部最大厚度、左心室侧壁中下段最大厚度均增加,E/A、二尖瓣环及侧壁e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尖部心肌显著增厚,心电图出现左心室高电压与左胸前导联ST段下移、巨大倒置T波。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准确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ECG)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A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HC组)与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HC组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结论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AHCM)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并与彩色多普勒对照分析。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呈胸前导联振幅增高(RV4〉Rv5〉R6),Q波消失,ST段以胸前导联显著,T波对称性倒置,以V4~V6导联最为明显,QT间期正常。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杨溢  银翠云  耿庆山 《武警医学》2001,12(8):487-487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5岁 ,因“反复活动后胸闷、心前区疼痛 5a,加重 6个月入院。 1 0a年偶测血压增高 ,曾诊断为“高血压病” ,但随后未服降压药 ,血压恢复正常。患者于 5a前在跑步、爬楼梯时开始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 ,持续时间为5~ 1 5min左右 ,休息可缓解 ,在单位医务室根据心电图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 ,长期服用消心痛、阿斯匹林等药 ,但效果欠佳 ,病情时有反复。 6个月来患者病情加重 ,心前区闷痛时间延长 ,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 ,最长达 3 0min。入院时血压 1 3 5 /80mmHg,入院后按“不稳定型心绞痛”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FI对AHCM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经ECG、MRI、CIN和EMB检查确诊的AHCM的CD FI特点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分别由上述检测技术提示或证实的 2 1例AHCM患者均显示乳头肌以下心室游离壁 /室间隔不同程度的增厚。当厚度 >1 5cm以上者 ,心室收缩时 ,室腔区可消失。 2 1例中有 2例合并有右室心尖肥厚。结论 :CDFI为AHCM最理想的检测方法。如结合以上其它检查 ,特别是ECG提示 ,则可避免假阴性的出现 ,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正>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显著的心尖向心性肥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室造影可有特征性改变。本组总结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病情程度及定位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8例AHCM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的38例健康成人纳入健康组。对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受试对象的心电检测异常情况、5项心肌肥厚指标情况(SV1+RV5、RV2+SV1、RV3+SV1、SV3+Ra VL、ΣQRS)以及7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心肌肥厚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电图分析显示,观察组心电异常指标和心肌肥厚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超声心动图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LAD、IVS及LVPW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AHCM患者的诊断。采用简单散点图对心肌肥厚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进行线性拟合,对考虑线性相关变量行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QRS、RV2+SV1、RV3+SV1与IVS呈正相关;∑QRS、RV2+SV1、RV3+SV1与LAD呈正相关;RV2+SV1、RV3+SV1与LVDd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评估AHCM的病情,准确定位肥厚部位。  相似文献   

13.
李秀兰 《放射学实践》2005,20(4):361-36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追踪法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纵向运动功能。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切面、二腔切面和四腔切面图像,应用组织追踪法离线分析30例HC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左室各心肌节段位移曲线。结果:HCM组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的位移均降低,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二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绝大部分节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M患者二尖瓣环、基底部、中部和远端每个水平的平均位移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结论:HCM患者左室纵向运动功能受到损害,损害不仅发生在肥厚的左室壁,非肥厚的室壁同样受到损害,组织追踪法能够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纵向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 3 1例HCM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左心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 ,测量收缩峰值速度和峰值时间 ,计算同一水平不同心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 (Vs)和峰值时间 (Ts)。结果 :梗阻型与非梗阻型HCM患者二尖瓣环、左心室基底部、中部及近心尖部各水平Vs均降低 ,Ts均延长 ,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HCM患者尽管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 ,但左心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 ,QTVI能够准确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特征。方法选取205例3天~15岁正常健康人,按年龄分为5组:婴幼儿组(3天~2岁),学龄前期组(3~5岁),学龄期组(6~9岁),青春前期组(10~12岁),青春期组(13~15岁)。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对左室扭转进行测量。计算出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Ptw)、标化收缩期扭转角度(PtwN)、收缩期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速度峰值(PUV),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差别。观察左室扭转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等的相关关系。结果①左室扭转运动主要表现收缩期为逆时针方向扭转,舒张期为顺时针方向扭转。②随着年龄的增加,Ptw、PTV、PUV测值在各组间逐渐增加,各组间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wN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P<0.01)。③全部观察者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相关(P<0.01),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等均不相关。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价健康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室扭转运动特征。临床在应用扭转评价左室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肥厚室壁与心肌运动特性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HCM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心肌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以及峰值收缩时间(Ts)和峰值舒张时间(Te),并常规测量室间隔厚度,比较各测量指标与室壁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肥厚节段的Vs、Ve降低,Ts、Te延长,Va无差异。HCM组肥厚室壁与Vs及Ve呈负相关(r=-0.529,-0.709),与Ts及Te呈正相关(r=0.541,0.602)。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室壁厚度与心肌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o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流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显的心肌疾病[1]。本病常为青年猝死的病因,超声检查是临床上的主要诊断手段,对确定诊断及指导治疗均有较大的价值,现就我院2002年3月~2005年6月诊治的15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其中系父子、父女关系者2例,有家族史者5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岁。病史最长8年,最短6个月。15例中,5例体检时发现,2例因晕图1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室流出道狭窄,在左室长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的MRI对比延迟强化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HCM伴LVAA患者45例,均接受心脏MRI检查.结果 其中30例有瘤壁MRI对比延迟强化(强化组),15例无瘤壁MRI对比延迟强化(无强化组).强化组患者左心室质量为(1...  相似文献   

19.
刘洁  高玉丽 《西南军医》2014,(3):293-295
左心室的扭转运动作为评价左心室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该运动的监测,在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斑点追踪(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对左室扭转运动的多个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在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及Echopac高级心血管分析工作站对45例正常人及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7节段长轴位移及位移达峰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位移最大,心尖段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主动脉瓣膜关闭)之前。扩心病组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均减低,心尖段位移小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大部分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之后。正常组左心室长轴位移均大于扩心病组并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长轴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能为临床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提供新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