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对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元芳  丛培鑫 《心电学杂志》2003,22(3):135-136,160
目的 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对窄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98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食管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结果 98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97例分型诊断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各5例,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6例房性心动过速与5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源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初步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故可作为必要检查,有助筛选射频导管消融病例。  相似文献   

2.
本例心电图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两次S1S1刺激前R-R间期360ms,频率167次/min,QRS波群在下壁导联呈(q)Rs型,s波明显,V1呈rS型,QRS波群终末略凸起,对比S1S1刺激后QRS波群,可以明确是假性“s”波及伪“r”波,结合双极食管导联可见逆行P波(P-波)重叠与QRS波群中,R-P-E间期<70ms,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1S1刺激后R-R间期380ms,频率158次/min,对比刺激前,发现下壁导联QRS波群的假性“s”波及V1伪“r”波消失,QRS波群之后可见明显P-波,在Ⅰ、aVL倒置,在V1直立,P-波倒置深度Ⅱ>aVF>Ⅲ,食管导联R- P-E间期90ms,V1 R-P-间期110ms,明确为左(后)侧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王慧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1997,16(3):164-165
患者男,32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再发1天入院。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结内双径路。S_1-S_1600ms时,测得快径路有效不应期(ERP)450ms,慢径路ERP270ms,心房ERP210ms,未能诱发心动过速。改用S_1-S_1545ms,S_1-S_2350ms,S_2-S_3260ms、250ms、240ms时,S_3-R为340—380ms,随后均能诱发短阵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660ms;两个QRS波群之间出现负正双相逆行P波,P~--P~-亦为660ms。在QRS波群终末可见到假性r波。仔细测量r至P~-的正相顶峰间期为330ms,恰等于1/2(R-R)或P~--P~-间期,且规则出现(附图A—C),与S_2-S_3230ms时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一致,QRS波群形态相同,提示P~-埋在QRS波群中,其中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可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为房室间的前传支,旁道为房室间的逆传支,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顺序正常,QRS波时限<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为下述两个间期之和:①AV间期(PR间期):从P波开始到R波开始,代表房内传导时间、房室结传导时间、希浦系传导时间三者之和,称为房室前向传导时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7.
鲁端  吴文烈 《心电学杂志》2002,21(4):252-25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常见原因,其发作与年龄和疾病因素无关,较常见于女性。通常表现为频率120—250次/min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诱发这种心律失常的房性期前收缩几乎总伴有P—R间期延长,逆行P波可缺如、埋藏于QRS波群中或表现为QRS波群终末部变形。  相似文献   

8.
李忠杰  王慧 《心电学杂志》2010,29(2):170-174
房室旁道参与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当伴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是形成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部位、形成机制及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可与其它部位形成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相鉴别,还可根据OAVRT伴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的R—P一间期或R—R间期变化对隐匿性房室旁道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9.
1例女性,65岁的患者,发作性心悸5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心动过速,约190次/分,P波与QRS波呈1∶2关系,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也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改良房室结慢径后获得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被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查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未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心动过速的R-P-EB间期70ms;逆行P-波在V1导联直立,下壁导联倒置;食管电生理诊断为左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成功消融慢径路。结论部分R-P-EB间期70ms的不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特点与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类似,必要时需心内电生理检查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1.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者均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又比较接近,有时较难鉴别。尤其隐匿性房室旁道合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者,因窦性心律时无心室预激表现,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年余,再发3h就诊。体检:BP11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105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P波难以辨认,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R间期规则,为0.56s,频率107次/min。食管导联心电图(图1B)可见畸形QRS波群后有P-波,其R-P-间期0.16s,P--R间期0.40~0.42s,考虑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且P--R间期延长,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较慢。其原因可考虑为快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慢径路下传。因未作S1S2法等电生理检查,无法确定有无房室结…  相似文献   

13.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是房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引发。窦性心律时,激动经房室结和旁路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体表心电图出现预激综合征特有的心电图改变:①PR间期<0.12s;②QRS波增宽>10s;③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⑤不合并束支阻滞时,QT间期正常。隐匿性旁路只有逆传功能而无前传功能,激动只能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表现为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正常,心动过速发作符合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种类与机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成:①顺向型房室折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以及体表心电图对形成机制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所有数字化心电图数据入选统计。结果①窄QRS波心动过速,共计心电图记录1184人次,采自于941例病例,最终713例入选统计。②按有无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心电图对照,将病例分为"有对照组"(316例)和"无对照组"(397例)。有对照组,58.5%被判断有P波,无对照组,44.8%被判断疑似有P波,有对照组更易判断有无P波(P<0.001)。③有对照组和无对照组,在有P波者中,RP间期相似文献   

15.
心动过速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QRS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情况。方法 对 6例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患者 ,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存在房室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 ,先进行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消融成功后再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包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动过速诱发 ) ,如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终止手术。若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 ,则进行慢路径改良术。结果 食管电生理检查提示 :4例患者存在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双径路 ;2例患者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显示 :3例患者为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后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改良慢路径 ;2例患者为房室结三径路 ,经慢径路改良后房室结传导曲线连续 ,未诱发心动过速。 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率较低 ,且均与房室结传导不连续有关。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除了与房室结纵向传导的不连续有关外 ,还与其不应期密切相关。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相比对揭示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5 0岁 ,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心电图提示长RP’、RR间期长短交替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结存在多条路径 ,诊断为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慢径 ,随访 3年心动过速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食管调搏对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准确率,对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35例隐匿性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作食管调搏(该65例诊断结果与射频消蚀诊断一致率为98.5%).结果显示:电刺激重复诱发和终止以及心动过速时R-P/P-R<1诊断两型的必备指标;室上速第1个P-R间期<240ms、房室结双径路、R-P间期<70ms或>95ms、P_(v_1)-P_E时距≥25ms、P与QRS重叠、QRS后逆行P等是鉴别两型的综合指标.认为食管调搏多指标综合分析对诊断两型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心室波(QRS波)起点与其后心房波(P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间期为RP间期。当RP间期≥50%心动过速RR间期,即RP>PR时,称长RP心动过速。长RP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AVNRT)、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房扑伴2:1房室传导、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速。上述多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2岁,因阵发性心悸1周就诊。查体: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见图1),A、B行为同次描记示窦性,心率62次/min,P-R间期0.12s。两行R2为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其后均见逆行P^-波并诱发窄QRS波群心动过速,QRS时间正常,R-P^-间期0.26s;心动过速的最后一个QRS波后无P^-波,心动过速随之终止。后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并成功消融慢径路。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并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宽大畸形QRS波群的心动过速的确切诊断是临床中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总的来说需仔细鉴别的是宽QRS波群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是室性心动过速。广义上来讲,室上速指非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