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增强其黏附性。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第6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PI3K/Akt通路特异抑制剂Ly294002或p38MAPK通路特异激动剂anisomycin或ERK1/2通路特异抑制剂U0126预处理。 结果与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I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p38MAPK通路磷酸化水平,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ERK通路和总Akt、总p38MAPK水平无明显影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组中迁移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黏附细胞数亦明显增加(P < 0.01),PI3K/AKT通路特异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迁移能力的作用消失,p38MAPK通路特异激动剂anisomycin预处理对两种作用影响均不明显。提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增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的作用,其增强迁移能力的作用与激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I3K/Akt通路有关,但是它对黏附能力的作用与PI3K/Akt和p38MAPK通路均无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下游细胞因子加重了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中药可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综述中药、中药有效成分以及中药复方调控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中药,NF-κB,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与“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NF-κB,Skin flaps,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为中英文检索词,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发表在中国知网与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经筛选后最终归纳45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激活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通过转录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组织细胞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以抗纤溶促凝物质的释放,加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级联反应、白细胞黏附以及微小血栓形成,引起皮瓣坏死。(2)中药、中药复方以及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萜类、皂苷类和酚类等)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级联反应、白细胞黏附以及...  相似文献   

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能力关系到细胞移植的疗效,研究其趋化和迁移的调控将有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价值。目的:观察Cdc4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首先以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共培养后Western检测Cdc42表达变化。化学合成Cdc42的干扰RNA,转染细胞后分别采用Transwell和Matrigel胶观察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应用Western检测Cdc42下游靶分子ERK1/2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炎性因子共培养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Cdc42表达明显增加,接近无因子对照组的2倍水平。siRNA下调Cdc42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且其下游信号分子ERK1/2的表达以及磷酸化水平均相应受到抑制。提示体外培养环境下Cdc42参与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因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血管损伤提供了可能性。目的:探讨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受体A/B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含白细胞介素8受体A/B的腺病毒载体,荧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受体A/B的表达,然后通过CCK-8实验、竞争实验和黏附实验检测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受体A/B对细胞增殖能力、竞争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受体A/B的荧光腺病毒载体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受体A/B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竞争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受体A/B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0.05)。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8受体提高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促进向损伤内皮的黏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土荆皮乙酸(PLAB)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及影响M1表型偏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给予0.5μmol/L PLAB和1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阻滞剂GW966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PPARγ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水平。结果 PLAB能够明显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IL-1β、TNF-α的mRNA水平,上调PPARγ的mRNA水平。下调NF-κB p65、p NF-κB p65、IKKα、IKKβ、p IKKα/β、IκBα、p IκBα的蛋白水平,使RAW264.7细胞阻滞在G0和G2期。GW9662可以抵抗PLAB的抗炎作用。结论 PLAB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偏移,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调控NF-κB/PPARγ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SARS-CoV-2辅助蛋白ORF7a介导NF-κB激活,进而诱导炎症因子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ORF7a对NF-κB激活的影响,qRT-PCR检测ORF7a对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核质分离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RF7a蛋白对p65磷酸化及入核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RF7a的作用靶标蛋白。结果:报告基因试验表明ORF7a显著激活NF-κB启动子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P<0.001),而对AP-1报告基因的激活无明显影响。ORF7a显著上调细胞因子TNF-α、IL-β及IL-8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RF7a显著增强p65蛋白磷酸化(P<0.05)及p65的入核(P<0.01)。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ORF7a与NF-κB信号通路分子IKKβ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也证实ORF7a与IKKβ具有共定位。结论:SARS-CoV-2 ORF7a通过靶向IKKβ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中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免疫调节的可塑性:患者免疫系统对炎症反应的应答程度,局部微环境炎症递质的种类、浓度及参与的免疫细胞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此时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既可以促进免疫应答也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炎症因子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研究的意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是其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种炎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疗效。不同炎症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的改变也直接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阐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和炎症环境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不但有利于明确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更有利于针对不同疾病病理机制精确提供疾病治疗的新策略,尤其是有的放矢地研发免疫增强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进一步提高疗效,恢复免疫平衡,提供治疗学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调控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状态,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受炎症因子调控,依据微环境中炎症因子的种类、水平,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目的:综述炎症因子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特性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或主题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可塑性,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5,前列腺素E2”,英文检索关键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e regulation,plasticity,interferon gamm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interleukin17,interleukin 35,prostaglandin E2”。纳入炎症因子干预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特性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采用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5和前列腺素E2干预或预处理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随之改变,不但可重塑组织微环境、影响炎症反应,而且可重建免疫平衡,进而治疗疾病或缓解疾病进展。针对炎症、免疫反应的不同,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个体化、差异化治疗,都有望进一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ORCID: 0000-0003-4724-0848(王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并且是衰老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可抑制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从而促进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并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目的:综述中药抑制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12-2022年关于中药抑制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文献,以“中药,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为中文检索词,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aging”为英文检索词,最终共纳入92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文章总结了当前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5个主要机制:包括DNA损伤、端粒缩短、氧化应激、自噬障碍及线粒体功能障碍。(2)文章梳理了衰老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主要包括细胞体积增大、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下降、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p21及p16通路激活等。(3)文章总结了当前中药抑制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Wnt通路激活、抑制线粒体活性氧产生、促进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及核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诱发HAPI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API小胶质细胞,分别给予(0、 0.25、 0.5、 1、 2.5、 5)mmol/L VPA处理24 h。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2.5 mmol/L VPA作为最适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物(IκB)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的IκB激酶(pIKKα/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NF-κB p65蛋白核转位情况。结果随着VPA浓度增高,HAPI细胞逐渐伸出丝状伪足,并最终激活形成阿米巴样形态,且HAPI细胞的存活率不断降低;当VPA的浓度增高至1 mmol/L后,小胶质HAPI细胞分泌的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 mmol/L VPA处理的HAPI细胞NF-κB通路相关蛋白IKKα/β、 pIKKα/β、 TNF-α、 IL-1β表达明显增高,同时伴随HAPI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由胞质中高表达转为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结论高浓度VPA通过激活HAPI小胶质细胞NF-κB通路,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白细胞介素1(IL-1)β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JSA法检测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症介质IL-6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生成的影响。结果:IL-1β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系膜细胞引起p38MAPK的活化,并明显上调系膜细胞IL-6表达。SB203580以剂量依赖方式从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IL-6表达。结论: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IL-6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氧参与细胞内ATP的合成以供细胞代谢,氧浓度也是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是在低氧状态下进行,其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目的:回顾分析低氧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01/2011-10 PubMed 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hypoxia,HIF”;同时检索同期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培养,缺氧诱导因子”,共检索到文献1 120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8篇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低氧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将降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p53凋亡信号的表达以及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高表达来降低细胞凋亡。低氧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等通路,增加损伤组织的增殖能力;缺氧组织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缺氧区域,参与此过程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信号通路以及c-Met信号通路;低氧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性,主要通过诱导细胞骨架蛋白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高表达而实现;缺氧下间充质细胞增加Angiopoieti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20只随机分为MRL/lpr对照组、5 mg/kg Y-27632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ELISA检测血清核因子κB(NF-κB)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硫氧还蛋白(Trx)、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相关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MAPK以及NF-κB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Txnip、p38MAPK、NF-κB蛋白水平;ELISA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 Y-27632提高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SOD水平;降低血清及脾脏组织MDA水平;降低血清、脾脏组织和脾脏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抑制脾脏和脾脏T淋巴细胞Txnip、MAPK相关蛋白ERK、JNK和p38MAPK以及NF-κB表达,增加Trx含量。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与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有关,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产生多种病理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小血管或抗体直接侵袭血管导致管壁的炎性坏死,使血管腔变窄,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B细胞免疫紊乱、修复免疫炎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栓形成的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以“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senchymal stem cell,thrombosis,T cells,B cell,immunit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link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HighWire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限定语种为英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间充质干细胞、血栓形成、T细胞、B细胞、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限定语种为中文。共检索267篇文献,选择其中48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它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改变T细胞亚群比例,抑制T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分泌,从而协调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内的免疫平衡。间充质干细胞抑制B细胞的增殖趋化功能,抑制B细胞分泌致病性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血管壁免遭其侵袭破坏,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维持凝血-抗凝系统平衡,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4i的体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AW264. 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100 ng/m L脂多糖(LPS)诱导,采用ELISA检测10μmol/L 4i对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i对核因子κBp65(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c-Jun氨基端激酶(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活性的影响,加入不可逆的PPARγ拮抗剂GW9662(5μmol/L)探讨PPARγ在NF-κB和MAPK相关蛋白表达中的作用;采用SYBYL 8. 1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探讨4i与PPARγ蛋白的结合特性。结果 4i显著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呈时间依赖性;不同程度抑制NF-κBp65、IκBα、JNK、ERK1/2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且抑制作用被GW9662所逆转; 4i能与PPARγ受体较好地结合。结论4i通过激活PPARγ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活化,抑制TNF-α、IL-6等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纤维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和TGF-β3在诱导分化中的作用,目前仍是研究热点。目的:综述TGF-β1和TGF-β3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指导TGF-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纤维软骨细胞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今后的临床上半月板损伤和退化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录的文献。英文数据库检索词:“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iscus,fibrochondrocyte”,中文数据库检索词:“TGF-β1,TGF-β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根据筛选标准,最终纳入7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TGF-β主要分为TGF-β1、...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减轻炎症程度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病情,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疾病的研究甚少。 目的:观察慢性哮喘小鼠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 方法: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以PBS致敏及激发小鼠,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哮喘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用鸡卵白蛋白制备慢性哮喘模型,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结论:病理提示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黏膜脱落,同时上皮黏膜有杯状细胞增生,部分管腔内大量黏液栓塞;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正常对照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表现,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明显减轻。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减低,白细胞介素13 和白细胞介素4明显增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较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4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4水平,提高体内白细胞介素1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是既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干性又能大规模扩增的体外培养方法,明确其对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有利于指导临床应用。目的:探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二维培养和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染色和CCK-8实验观察细胞形态与增殖能力,RT-qPCR和流式荧光法检测多种炎症因子基因表达与蛋白分泌量。结果与结论:(1)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聚集成多细胞球形体,数量与体积逐渐增加;(2)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培养4 d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球形体内分布均匀,形态正常;(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球形体内有大量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Ki-67阳性;(4)CCK-8实验结果显示,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显著高于二维培养的细胞;(5)RT-q PCR和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旋转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洛美利嗪对小鼠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洛美利嗪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产生(P0.01),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M1型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1)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洛美利嗪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的磷酸化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 p65的磷酸化,并促进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的表达(P0.05),进而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结论:洛美利嗪可以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巨噬细胞M1型极化,同时洛美利嗪还可以显著促进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强大的损伤修复功能、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通过血脑屏障、取材方便及易于大量生产的特点,使其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目的:对近年来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评述其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供作者的个人建议。方法:第一作者采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病理”及“Adipose,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traumat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spinal cord injury,traumatic brain injury,pathology”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过核转录因子kB、MAPK等通路抑制损伤区炎症,通过JNK3/c-jun及SRSF2...  相似文献   

20.
张超  张锐  王冶  彭玲  蒋萍 《免疫学杂志》2023,(3):225-232
目的探究大豆皂苷缓解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损伤和关节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豆皂苷低剂量组(20 mg·kg^(-1))、大豆皂苷中剂量组(40 mg·kg^(-1))、大豆皂苷高剂量组(80 mg·kg^(-1))和双醋瑞因组(54 mg·kg^(-1)),每组15只;切断前交叉韧带的方式构建骨性关节炎模型。HE和番红氧固绿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损伤并进行Mankin's评分和OARS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豆皂苷(中、高)剂量组和双醋瑞因组大鼠软骨组织表面较光滑,Mankin's、OARSI评分降低,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NLRP3、ASC、Caspase-1表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P<0.05)。结论大豆皂苷可缓解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损伤及关节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