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睿  樊海军  张伟 《中国药师》2022,(7):1138-1144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I)对多发性硬化症(MS)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AE)动物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SI组(20 mg·kg-1)和阳性对照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1),每组10只。采用雌性C57BL小鼠建立EAE模型,观察ASI对EAE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体质量变化的影响。用LC-MS/MS液质联用法检测小鼠大脑中ASI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紧密连接分子闭锁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5(Claudin-5)、封闭蛋白-12(Claudin-1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紧密连接分子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固蓝(LFB)染色方法对小鼠脊髓组织病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体质量明显降低,紧密连接分子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ASI单次入脑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有脊髓组织炎症浸润和脱髓鞘发生,各紧密连接分子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SI组能够抑制EAE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和体质量下降,减少脊髓炎症浸润和脱髓鞘发生,提高皮层紧密连接分子ZO-1、Occludin、Claudin-5 mRNA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Claudin-1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I能够抑制多发性硬化症模型EAE动物疾病进程,其作用可能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中ASI含量增加,诱导皮层紧密连接分子ZO-1、Occludin、Claudin-5基因表达上调,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稳定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抑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3月龄ICR小鼠用滴鼻法染毒,为了比较纳米铝作用的颗粒毒性和化学毒性,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微米铝组、纳米碳组、纳米铝组和铝离子组;为了比较纳米铝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将小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只小鼠每次染毒10μl,3次/d,实验时间为30 d。染毒结束后,用硝酸镧染色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ZO-1,Claudin-5蛋白表达。结果硝酸镧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硝酸镧颗粒聚集在毛细血管中央,未见对血管内皮的穿透;微米铝组和纳米碳组有部分高电子密度的硝酸镧颗粒位于毛细血管内壁中央,显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高;纳米铝和铝离子组有大量硝酸镧颗粒位于血管内壁中央,形成致密的黑色条带,显示血脑屏障受损和通透性增高。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表达和western blot法检测ZO-1,Claudin-5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在对照组均为高表达,微米铝和纳米碳组表达下调(P<0.0001),纳米铝和铝离子组的表达量最低(P<0.0001)。且这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降低与纳米铝的染毒剂量间有剂量-反应关系(P<0.0001)。结论纳米氧化铝可以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这种作用表现为纳米的颗粒作用和铝化学毒性作用的相加。其发生机制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去氢骆驼蓬碱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6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水)、药物对照组(0.05 mg/mL去氢骆驼蓬碱)、模型组(等体积水)及药物观察组(0.05 mg/mL去氢骆驼蓬碱),各16只。在小鼠饮水中添加2%硫酸葡聚糖钠连续喂养7 d以复制IBD小鼠模型;期间2个对照组小鼠均饮水。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连续4 d予相应药物或水。观察小鼠生存率、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变化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道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物观察组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体质量变化率明显减小,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 <0.05);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上皮损伤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且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 <0.05);肠道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结论 去氢骆驼蓬碱对IB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提高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黄玲  黄春新 《中国药房》2012,(23):2123-2124
目的:研究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的抗炎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乙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实验,观察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的抗炎作用;用杯碟法测定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浓度为50%、25%、12.5%的十三味辛夷滴鼻剂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78.34%、70.46%、65.41%,对小鼠腹腔液的吸光度分别为(0.223±0.063)、(0.257±0.037)、(0.299±0.04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超过16mm。结论:十三味辛夷滴鼻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体外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盐酸戊乙奎醚滴鼻剂对豚鼠鼻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滴鼻剂对豚鼠鼻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豚鼠鼻黏膜水肿、流涕、打喷嚏模型,观察药物对黏膜分泌、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盐酸戊乙奎醚1mg·mL-1滴鼻可减少打喷嚏次数,其1,0.5和0.25mg·mL-13个剂量组均可抑制鼻黏膜分泌,减少流鼻涕量;1mg·mL-1还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降低.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明显减轻组胺所致鼻塞、鼻黏膜水肿、打喷嚏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岭南中药救必应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10只)和救必应小、大剂量组(8,16 g·kg-1,各10只);造模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纯水,受试药组灌胃小、大剂量救必应,1 h后,模型对照组和受试药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吲哚美辛5 mg·kg-1,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造模注射及灌胃给药均为每天1次,共4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 h,第5天处死动物,计算各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大体评分,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算小肠黏膜损伤病理评分;Amplite荧光法检测血浆D-乳酸(肠通透性指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和粘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及肠特异性转录因子CDX-2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大体和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低剂量组(1 mg/kg),氯雷他定中剂量组(3mg/kg),氯雷他定高剂量组(10mg/kg)各有10只.通过小鼠打喷嚏次数和抓鼻次数评分评估小鼠鼻炎症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鼻黏膜组织中IL-1、IL-6、TNF-β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IL-1、IL-6和TNF-β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氯雷他定低、中、高剂量组;氯雷他定中剂量组IL-1、IL-6和TNF-β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鼻炎片对幼龄大鼠二氧化硫染毒致慢性鼻炎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抗炎、免疫作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幼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夷鼻炎丸组、小儿鼻炎片高剂量组、小儿鼻炎片中剂量组、小儿鼻炎片低剂量组。将幼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夷鼻炎组及小儿鼻炎片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二氧化硫熏蒸法建立幼龄大鼠慢性鼻炎模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4 周后,观察小儿鼻炎片对慢性鼻炎大鼠模型鼻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幼龄小鼠碳粒廓清率、幼龄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结果:幼龄大鼠经二氧化硫熏蒸后,模型组大鼠鼻黏膜上皮出现变性,血管扩张充血,黏膜层病理损伤较重。给药后,小儿鼻炎片高剂量组(1.32 g/kg) 和中剂量组(0.66 g/kg)大鼠鼻腔黏膜的病理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病理等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儿鼻炎片高 (1.98 g/kg)、中(0.99 g/kg)、低(0.50 g/kg)剂量组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鼻炎片高(1.32 g/kg)、中(0.66 g/kg)、低(0.33 g/kg) 剂量组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干重与模型组比较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鼻炎片可显著改善幼龄大鼠二氧化硫染毒后所引起的慢性鼻炎,对鼻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增强小鼠网状内皮吞噬系统的防御能力,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肠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阐明其改善NAFLD的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超纯水)、模型组(超纯水)和异甘草素组(100mg/kg),每组10只。模型组和异甘草素组喂食高脂饲料19周建立NAFLD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超纯水。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计算小鼠肝指数、白色脂肪指数和棕色脂肪指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肝脏脂质堆积情况;检测小鼠血清或肝脏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肝脏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考察异甘草素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蛋白[闭合蛋白4(Claudin-4)、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组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诱发的变应性鼻炎(AR)豚鼠模型。方法模型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动物,利用10%的TDI经鼻通过反复致敏和激发两个步骤诱发AR模型。致敏和激发均采用TDI双侧鼻孔滴鼻(每侧鼻孔以12.5μl/kg计算),其中,致敏过程共7 d,每天1次;激发过程共14 d,隔天1次。自致敏开始,记录动物临床评分和喷嚏数。待实验结束后,分离鼻黏膜并制备血清,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鼻黏膜组胺含量及血清中IgE含量。布地奈德治疗组动物,自致敏结束次日开始通过双侧鼻孔滴鼻给药(每侧鼻孔给药为10μl/kg),每天1次,连续14 d;模型组按相同方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动物,以橄榄油替代10%TDI,其余处理同模型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的临床评分、鼻黏膜组织组胺含量及血清IgE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鼻黏膜组织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小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及上皮脱落等典型的炎性病理变化;布地奈德给药则可显著改善以上病变。结论 TDI在豚鼠体内能够诱发典型的变应性鼻炎模型,具有方法简便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王鹤尧  郑文婕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46-1448,1449,I0001
目的:考察盐酸左旋咪唑鼻腔给药对小鼠麦应性鼻炎局部黏膜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地奈德(Bud,97.3μg·mL-1)阳性对照组和盐酸左旋咪唑低、中、高浓度(LH,20,40,160μg·mL-1)组,每组10只小鼠。给药组均在激发前60 min鼻腔给药。滴鼻10μL·d-1,每侧5.0μL,连续给药3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采用RT-PCR测定各组小鼠鼻黏膜Th1型细胞因子(IL-12,IL-18,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的mRNA水平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4和IL-12的表达。结果:对于Th2细胞因子IL-4 mRNA,IL-5 mRNA和IL-13 mRNA,模型组这些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LH低、中、高浓度组则较模型组剂量依赖性地降低(P<0.05),Bud组这些指标也显著降低。对于Th1细胞因子IL-12 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LH低、中、高浓度组则较模型组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0.05),而Bud组这些指标与模型组无明显变化。LH低、中、高浓度组对IL-4和IL-12的mRNA水平的影响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LH鼻腔给药可将小鼠变应性鼻炎黏膜局部的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转变,有可能成为新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灌胃)、米索前列醇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联合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每组10只大鼠。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D-乳酸含量,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UC2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组、米索前列醇组、联合组大鼠小肠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0.15±0.01,4.40±0.45,3.0...  相似文献   

13.
詹延章  洪晓锋 《中国药师》2012,15(2):269-271
摘 要 目的:探讨辛夷鼻炎丸的抗病毒作用及抗炎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夷鼻炎丸组及利巴韦林组,每组20只,通过甲1型流感病毒滴鼻致小鼠感染,观察辛夷鼻炎丸对其小鼠存活率、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的影响;另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夷鼻炎丸组及氢化可的松组,每组10只。通过蛋清致足肿胀及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观察辛夷鼻炎丸对足肿胀及耳肿胀的影响,计算肿胀度及肿胀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夷鼻炎丸存活率明显升高且肺指数明显下降(P<0.05),辛夷鼻炎丸组在60 min、120 min时,对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同时辛夷鼻炎丸组耳肿胀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夷鼻炎丸有抗甲1型流感病毒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灌胃)、米索前列醇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联合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每组10只大鼠。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D-乳酸含量,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UC2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组、米索前列醇组、联合组大鼠小肠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0.15±0.01,4.40±0.45,3.0...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丸(DZP)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ZP低(2 g·kg-1)、高剂量组(4 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AOM/DSS诱导小鼠CAC模型,并于造模中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小鼠死亡率,并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小鼠结肠Occludin和ZO-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小鼠结肠ATG5、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检测小鼠结肠中LC3BⅠ/Ⅱ、SQSTM1及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8周灌胃给药,对照组、模型组,DZP低、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40.00%、20.00%、6.67%。与模型组相比,DZP能显著降低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提高小鼠肠道组织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同时,DZP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8及SQSTM1的表达水平,提高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的LC3BⅠ/Ⅱ和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ZP能显著降低CAC模型小鼠的炎症和死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CAC模型小鼠肠道自噬改善肠道紧密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阐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AH模型组、齐墩果酸给药组),每组18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造模1 h后给药,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检测脑水含量及脑伊文思蓝浸出;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Src、VEGF、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齐墩果酸高剂量给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血管通透性(P<0.01);增加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VEGF水平,抑制Src激活(P<0.05)。结论齐墩果酸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黄素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模型(IR)组、模型+生理盐水(IRS)组和模型+大黄素(IRE)组。IRE组给予40mg/(kg.d)大黄素灌胃,IR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于第7天给药2 h后,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各组小肠病理改变和紧密连接损伤,并进行Chiu’s评分。用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半定量法测定肠黏膜Claudin-1、Occludin蛋白含量。结果 IRE组与IR组、IRS组相比,小肠病理损伤和紧密连接结构破坏明显减轻,Chiu’s评分降低(P〈0.05),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两种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含量增加(P〈0.05)。结论大黄素可以缓解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肠道损伤、减少肠黏膜细胞凋亡、保护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虎杖苷对过敏性鼻炎(AR)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构建AR模型,地塞米松组小鼠每天灌胃1 mg·kg-1的地塞米松,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每天灌胃25、50和100 mg·kg-1的虎杖苷,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最后1次卵清蛋白鼻内刺激1 h后,记录5 min内打喷嚏和摩擦鼻腔的情况,以试剂盒法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E(IgE)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鼻黏膜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以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ROS水平,试剂盒检测鼻黏膜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高剂量组打喷嚏次数分别为(0.80±0.11)、(21.03±2.69)、(4.69±0.59)和(7.44±0.98)次,IgE水平分别为(140.22±15.23)、(367.49±30.29)、(168.13±14.99)和(177.34±16.79) pg·mL-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辛夷不同组分滴鼻液制剂的急性毒性和多次给豚鼠鼻腔滴入所产生的黏膜刺激反应情况,以确定临床用药毒性和有无黏膜刺激性,为辛夷滴鼻液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急性毒性实验:豚鼠随机分成药物不同组分高剂量组,赋形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滴入辛夷不同组分滴鼻液、赋形剂液适量于豚鼠鼻腔内,持续固定30min,即刻观察豚鼠急性毒性症状谱,连续观察7天。黏膜刺激性实验:豚鼠随机分成辛夷不同组分滴鼻液组、赋形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滴入辛夷不同组分滴鼻液、赋形剂和蒸馏水适量于豚鼠鼻腔内,连续l周,观察鼻黏膜刺激性程度。结果给豚鼠鼻腔滴入辛夷不同组分滴鼻液相当于临床60kg人日用剂量的60倍时,豚鼠无一死亡,对豚鼠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并且未出现明显的鼻黏膜刺激性。结论急性毒性实验和黏膜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辛夷不同组分滴鼻液制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罗秋萍 《江西医药》2010,45(6):530-531,593
目的探讨1%硝酸铈溶液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39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用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oluene-Dissocya-nate,TDI)作致敏原,经鼻腔滴入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治疗期间变应性鼻炎组(n=30)动物随机分成3组:阳性对照组(n=10)、药物治疗对照组(n=10)、硝酸铈治疗组(n=10),正常对照组(n=9)设为阴性对照组,治疗15d。观察症状体征、鼻分泌物涂片、鼻黏膜组胺含量和光镜和电镜下鼻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鼻黏膜组胺含量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黏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硝酸铈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1%硝酸铈溶液能有效控制豚鼠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使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胺含量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