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 69岁,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1个月就诊。胸、腹、盆部CT平扫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及斑片影, 右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多发颈胸腰椎椎体及双侧多根肋骨密度不均;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病史, 目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因发现肺、淋巴结、骨多发病变, 临床怀疑恶性肿瘤可能, 遂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病变性质及分期。18F-FDG PET/CT显像(图1)见双肺多发代谢轻度增高的磨玻璃及斑片影, 边界不清, SUVmax 4.0;全身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 累及左颈根部、双侧锁骨上、右腋下及胸肌深面、纵隔及双肺门、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 淋巴结最大者短径1.6 cm, SUVmax 15.9;扫描野内骨骼大量代谢增高灶, CT上密度不均, SUVmax 12.6, 累及脊柱、骨盆、肋骨、胸骨、双侧肱骨、双侧肩胛骨、双侧锁骨、双侧股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小肠腺癌(S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9例SIA(男17例,女12例)、21例小肠淋巴瘤(SIL;男15例,女6例)及10例小肠结核(SIT;男4例,女6例)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方法(SUVmax)分析3种疾病PET/CT显像特点.计量资料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 (1) PET/CT图像上SIA多表现为小肠局部团块状、结节状高代谢灶,典型的SIL为小肠局部环形异常放射性浓聚灶,SIT多呈结节状、条状高代谢灶、病灶呈“跳跃性”分布;SIA的SUVmax为8.44±3.82,低于SIL(11.54±4.02; F=86.96,t=2.77,均P<0.01),与SIT的8.61±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2)SIA、SIL和SIT的灶周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分别为72.41% (21/29)、85.71%(18/21)和70.00% (7/10) (x2=1.50,P>0.05);SIA的灶周肿大淋巴结SUVmax为5.59±2.86,明显低于SIL的11.10±5.72(F=56.56,t=3.85,均P<0.01),与SIT的5.63±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PET/CT显像对SIA的灶周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明显高于CT(41.38%,12/29;x2=5.69,P<0.05).(3)55.17%(16/29)的SIA有小肠外转移灶;66.67%(14/21)的SIL有小肠外病灶,以全身多发淋巴结浸润多见;80.00%(8/10)的SIT有腹腔外结核灶;三者小肠外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3,P>0.05).(4)29例SIA中15例(51.72%)累及回肠,8例(27.59%)累及空肠,4例(13.79%)空肠回肠同时受累,2例(6.90%)空肠十二指肠同时受累,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6,P<0.01).(5)29例SIA中单原发癌8例(27.59%),转移性癌14例(48.28%),7例(24.14%)考虑为双原发癌.(6)以病理、诊断性治疗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18F-FDG PET/CT显像诊断SIA的灵敏度为93.10%(27/29),特异性为80.00%(8/10).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可用于SIA的鉴别诊断,可为单原发、多原发及转移性SIA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门型肿瘤肺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肺门肿瘤行18F-FDG PET/CT显像及同期胸部增强CT检查, 且通过影像学随访或病理确诊的49例(男40例、女9例, 年龄32~81岁)肺梗死患者的资料, 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49例患者108个梗死灶。肺门部肿瘤以小细胞癌最常见(67.35%, 33/49)。临床表现以咳嗽(69.39%, 34/49)和咯血(34.69%, 17/49)为主。肺梗死常多发(69.39%, 34/49), 可多个肺叶受累。梗死灶CT形态表现为楔形(46.30%, 50/108)或斑片状(53.70%, 58/108), 密度以泡状实变为主(61.11%, 66/108)。91个(84.26%, 91/108)梗死灶呈FDG高代谢, SUVmax为1.48~6.62, 高代谢模式为边缘征(36.11%, 39/108)或不均质高代谢(48.15%, 52/108)。有19例(38.78%,...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58岁, 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伴消瘦"就诊。胃镜提示胃多发病变, 淋巴瘤可能。病理:考虑为小B细胞性淋巴瘤, 倾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图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 CD20(+), CD19(+), CD3(-),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30%+), B淋巴细胞瘤-6(B-cell lymphoma-6, Bcl-6;-),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 SOX11(-), CD5(-), CD10(少量+), CD23(部分+), Kappa(+), Lambda(少数+)。碳13呼气试验阴性。为明确淋巴瘤分期行PET/CT(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E型)显像。18F-FDG(本科室自行制备, 放化纯>95%)PET/CT结果(图2A~2C)示胃体上段后壁及胃窦前壁多发局部增厚区, 大小分别约1.9 cm×1.2 cm×2.3 cm、4.3 cm×0.8 cm×3.2 cm, 黏膜面不规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55岁, 2021年4月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无发热、盗汗、体质量下降, 查体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最大径1~3 cm。既往史:23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外院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病理经本院会诊考虑为滤泡性淋巴瘤(WHO 1~2级), 免疫组织化学: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 Bcl)-2(滤泡中心+), Bcl-6(滤泡+), CD3(滤泡间区+), CD10(中心及滤泡间+), CD20(++), CD21(滤泡树突状细胞+),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中心5%), CD19(+), C-MYC(-), 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1, Mum-1;-), CD5(滤泡间区+), CD23(少量+), CD30(Ki-1)(散在+)。患者为治疗前分期行18F-FDG PET/CT检查(图1), 结果示双侧锁骨上/下区、右腋下、小肠系膜、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双髂、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 代谢不同程度增高, 最大、代谢最高者位于左侧腹股沟, 最大径...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23岁, 右部腰痛5 d, 自觉乏力, 无肉眼血尿等症状, 腹部未见包块, 于外院行增强CT检查发现右肾恶性占位, 双侧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本院。入院常规检验无明显异常, 未见镜下血尿, 后行18F-FDG(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提供)PET/CT(荷兰Philips Vereos)显像。静脉注射266.4 MBq18F-FDG后60 min行PET/CT显像(图1), 结果示:右肾中上部团块状混杂密度影, 边界欠清, 较大横截面积约5.1 cm×4.5 cm, 上下径约8.3 cm, 伴代谢不均匀升高, SUVmax 6.9, 考虑恶性病变;右侧膈肌后方(第1腰椎水平)、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 部分融合成团, 较大者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平第1腰椎下方, 大小约3.4 cm×3.0 cm×4.9 cm, CT值约19 HU, 以上淋巴结部分肿大, 部分伴坏死, 呈代谢不均匀升高, SUVmax 6.3~12.5, 考虑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1 C-胆碱PET/CT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胆碱代谢机理。方法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38例可疑肺癌患者PET/CT显像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手术病理证实29例为肺癌,3例为良性病变。6例因发生远处转移未行手术。肺癌原发病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均显示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均显示良、恶性病变无显著性差异。鳞癌、腺癌、不典型类癌的11 C-胆碱摄取值相比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12例肺癌组织细胞中,9例Chok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比正常肺组织升高,5例ChAT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其中5例Chok及ChAT表达均升高。结论 11 C-胆碱PET/CT显像能够发现肺癌原发病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有助于准确临床分期;但不能有效鉴别肺部病灶的良恶性。肺癌组织细胞中不仅有磷酸化途径的增强,而且存在乙酰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宫颈癌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患者行腹部或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其中初诊者30例(宫颈良性病变1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癌治疗后58例.病灶根据病理检查、多种影像诊断技术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3年.结果 30例初诊者中,PET/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7/19,10/11和27/30(90.0%).58例治疗后患者中,11例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PET/CT诊断肿瘤复发、残余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11,47/47(100.0%)和57/58(98.3%).41例有肿瘤转移,PET/CT诊断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7%,88.9%和90.9%;转移灶以盆腹腔淋巴结为主,39.0%有盆腔淋巴结转移,27.3%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ET/CT发现26.8%病灶直径<1.0cm.28.6%(22/77)的患者PET/CT发现腹腔外远处转移灶.1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16例PET/CT发现为肿瘤侵犯压迫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远处转移灶和小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可使临床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5例肺癌初诊者,肺癌病灶PET CT检出灵敏度10 0 % ,除1例肺泡癌呈双肺弥漫性浓聚外,其他皆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 8~9 4cm ,标准摄取值为4 6±1 94。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 CT在病灶定性、边界确定、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方面优于单纯PET和CT。11例肺癌治疗后患者中,9例双肺未见恶性肿瘤存在,另2例PET CT发现双肺转移。②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 CT优于单纯PET和CT ,灵敏度分别为95 2 %、90 4 %、73 8%。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胸膜转移、骨转移和肾上腺转移检出及定性方面优于CT ,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 PET CT显像在肺癌诊断和分期方面优于单纯CT和PET。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意外高代谢原发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4896例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其中已知或可疑恶性肿瘤患者3967例,健康体检者929名。意外高代谢病灶定义为新发现的与原发或可疑肿瘤无关的、或在健康体检者发现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异常增高灶。通过病理学检查、临床随访等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共发现可疑意外高代谢病灶245个,其中5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意外恶性原发肿瘤,依次为甲状腺癌4个、肺癌6个、结直肠癌17个、胃癌8个、前列腺癌6个、胰腺癌2个、乳腺癌2个、其他8个。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上意外高代谢病灶往往提示恶性病灶,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病理,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及PET/CT检查资料,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5~7个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1周内行DSA造影并接受介入治疗。重点评价2种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显示能力。结果全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T/CT显像检查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46个,PET/CT显像检出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共45个。以DSA作为参考标准,PET/CT显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灵敏度为97.8%(45/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46/47);PET/CT与DSA检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出肿瘤灶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吻合度较强(系数k=0.657,P=0.000)。另外,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新发现肝外转移3例,其中双肺转移1例,右侧肾上腺及肝门区、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例,左髂骨转移1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病灶,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同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是肿瘤远处转移探测最有效的方法,可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协助临床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MEC)的PET/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ME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并进行CT图像、PE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一步观察,分析MECPET/CT的影像表现。结果 5例MEC患者中,1例位于气管,2例位于右主支气管,1例位于右下叶支气管,1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1例伴纵隔、右上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右肺上叶转移。PET显像示气管、支气管内结节状、椭圆状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影,肺内转移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呈结节状放射性浓聚影,边界清晰。CT于相应部位见气管、支气管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密度较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伴阻塞性肺不张,1例伴阻塞性肺炎。结论气管、支气管MEC的PET/CT影像表现为气管内椭圆形、柱状等代谢或密度改变,PET/CT能够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影像特点,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PET/CT显像在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28例为宫颈癌,PET/CT显像真阳性24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PET/CT诊断宫颈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5.7%、90%、92.3%、84.3%.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盆腔大小不同淋巴结16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PET/CT诊断真阳性29枚,假阳性10枚,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9%、92.1%;74.4%、95.1%.结论:PET/CT显像对诊断宫颈癌原发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老年女性卵巢癌中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价值,为患者早期诊断、更加有效全面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按照患者年龄及卵巢病变形态分组,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卵巢癌患者PET/CT显像肿瘤病灶代谢及全身组织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中年对照组单侧卵巢肿块样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但该组发生转移比例最低,老年组以单双侧卵巢斑片病变样病变患者占比最多,所有转移病灶中以盆腔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老年女性在发病时有更高比例的转移性病变,特别是卵巢呈斑片样病变的老年女性患者转移比例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PPPSC)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PET/CT中心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绝经期女性PPPSC患者,年龄61~81(69.4±6.2)岁.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其病灶CT表现及PET的SUVmax,观察PPPSC的PET/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PET/CT检查前或后1周内患者血清CA12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三者中最大的SUVmax与CA125的相关性.结果 10例PPPSC患者i8F-FDG PET/CT显像主要表现为:10例患者大网膜呈絮状、多发结节状及饼状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增高及代谢增强(SUVmax为6.32±2.87);9例壁腹膜及8例肠系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结节状或条状软组织不均匀增厚及代谢增强(SUVmax分别为5.96±2.14和5.70±1.69),其中壁腹膜以盆壁腹膜受累为主,肠系膜以小肠系膜受累为主;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以肝周及盆腔为主;2例双侧卵巢及1例右侧卵巢稍增大,最大直径均在5 cm以内,同时伴有代谢异常增高;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出现点状钙化灶、有少量胸腔积液、有肝脏转移、伴有肝门淋巴结转移各2例.所有患者CA125均增高[(51.25±26.40)×104 U/L],CA125与壁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三者中最大SUVmax无明显相关性(r=0.05,P>0.05).结论 PET/CT显像可显示PPPSC病灶部位,也能反映病灶的代谢状态,可用于PPPS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前列腺癌复发患者96例(PSA:2.5-56.0 mg/L)。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以活检、18F-FDG PET/CT、增强CT、MRI、临床随访等综合评价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96例患者中,~(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共发现57个阳性病灶,其中,46个病灶经后续确诊为转移瘤。~(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灶灵敏度分别为93.3%、69.6%,特异度分别为90.9%、36.4%。~(11)C-CHO PET/CT显像发现骨外转移26处:局部复发10处、膈下淋巴结4处、膈上淋巴结2处、局部复发合并膈下淋巴结5处、膈上合并膈下淋巴结4处以及膈上淋巴结合并肺转移1处。结论在诊断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方面,~(11)C-CHO PET/CT显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传统全身骨显像,并且~(11)C-CHO PET/CT显像能够发现局部复发、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