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大、分布广, 各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不尽相同。有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已静息多年, 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有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比较活跃, 每年都能分离到几十株鼠疫耶尔森菌, 动物间鼠疫不时波及人间, 且发生的人间鼠疫病例中重症多, 病程短, 病死率高。近年来, 随着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放牧、工程建设等外来务工人员剧增, 主动接触旱獭、野兔、牧羊犬等染疫动物的机会增加, 由此导致人间鼠疫病例增多。除此之外, 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行为屡禁不止, 导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间鼠疫。为此, 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 根据动物间及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本文通过探讨现阶段甘肃省鼠疫疫情特征和采取的防控策略, 为今后优化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人间鼠疫流行概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内外人间鼠疫流行概况及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方法]收集1980~1999年世界各国及中国鼠疫流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预测流行趋势。[结果]从全球流行情况来看,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病例明显增多,1990~1999年10年间的鼠疫病例数是1980~1989年10年间病例数的3.01倍,而中国前10年年均发生病例数10.2例,后10年年均发病例37.1例。[结论]鼠疫流行趋势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发病数呈上升趋势;鼠疫在一些国家间隔多年突然暴发;鼠疫流行向人口密集区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耐链霉素rpsL基因位点,掌握该地区鼠疫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以期为今后该地区鼠疫的治疗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鼠疫菌rpsL基因序列及我国发现的耐链霉素菌株(S19960127)突变位点分别设计非突变菌株FAM(128∶A)和突变菌株VIC(128∶G)两种MGB探针,通过TaqMan-MGB探针法对1962—1991年分离自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49株代表性鼠疫菌进行耐链霉素rpsL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被试菌株对应检测rpsL(128∶A),49株FAM染料RFU峰值均为阳性,其RFU峰值>2 000,阴性<200;对应检测rpsL(128∶G)未检测到VIC染料RFU峰值阳性菌株,RFU峰值均<200,阳性对照>1 000,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未发现耐链霉素菌株。结论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49株鼠疫菌对链霉素均敏感。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体系具有较高灵敏性、特异性,可应用于鼠疫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痢疾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肠道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散发或小规模暴发流行。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志贺菌感染病例数一直高居我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前五位[1,2]。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菌痢的首选治疗药物为环丙沙星,次选为头孢曲松和匹美西林,能有效减少由志贺菌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SARS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 0 0 2 - 11中国广东首发不明原因肺炎[1] ,2 0 0 3- 0 2 - 0 3初世界卫生组织(WHO)传染病专家CarloUrbani博士确诊首例临床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WHO于2 0 0 3- 0 3- 15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2 ] 。鉴于其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面临着多种类型疫源地鼠疫流行和复燃的风险。蒙古旱獭疫源地虽然暂未在国内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但过去检出过阳性血清,同时蒙古旱獭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毗邻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蒙古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时隐时现;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并频频波及人间。由于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毒力明显高于长爪沙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且在历史上曾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鼠疫防控重点应在常规鼠疫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动态的监测,警惕该两个疫源地复燃并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7.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 ,它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为特点。长期以来 ,我国对鼠疫患者的特效治疗多以链霉素为首选药物 ,但是 ,近年来有关于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报道 ,为此 ,我们对 2 0世纪80年代以来分离的 889株鼠疫菌进行了链霉素耐药性监测 ,试图了解我国是否存在耐链霉素菌株。1.材料与方法 :①被试菌株 889株 ,系 1980~ 2 0 0 0年间分离自全国各鼠疫疫源县不同宿主 ,由鼠疫菌专业实验室提供。标准质控株大肠埃希菌ATCC2 592 2 (ATCC2 592 2 ) ,由卫生部医学临床检验中心提供。②选用Mueller H…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面临着多种类型疫源地鼠疫流行和复燃的风险。蒙古旱獭疫源地虽然暂未在国内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但过去检出过阳性血清,同时蒙古旱獭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毗邻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蒙古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时隐时现;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并频频波及人间。由于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毒力明显高于长爪沙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且在历史上曾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鼠疫防控重点应在常规鼠疫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动态的监测,警惕该两个疫源地复燃并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原半细毛改良绵羊自然感染鼠疫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疫是危害性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类及数量直接影响着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范围和流行强度。1996年 8月青海省鼠疫联合监测队从海西德令哈市郭里木乡自毙的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改良绵羊 (以下简称半细毛改良绵羊 )分离鼠疫杆菌 1株 ,1998年经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复查判定为鼠疫菌 ,从而首次证实半细毛改良绵羊能够自然感染鼠疫。现将疫情经过及细菌分离过程报告如下。1 疫情经过德令哈市郭里木乡东邻蓄积乡 ,西与宗务隆乡相接 ,这三个乡均为以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a,简称旱獭 )为主要贮存宿主的鼠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及其地区分布特征。方法选取1962 - 2017年甘肃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和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分离的52株鼠疫菌, 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 进行Illumina PE150二代测序, 鉴定鼠疫菌SNP位点。基于SNP位点, 采用Mega 10.0软件中邻接法的Kimura-2-parameter模型确定甘肃省鼠疫菌种群特征, 并对群内菌株采用最大似然法的Hasegawa-Kishino-Yano模型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甘肃省52株鼠疫菌共鉴定出103个SNP位点, 其中, 基因间区位点28个, 非同义突变位点43个, 同义突变位点31个, 无义突变位点1个。52株鼠疫菌划分为2个生物型3个群, 分别为古典型(1.IN2、3.ANT), 中世纪型(2.MED)。其中, 35株属于1.IN2群, 13株属于3.ANT群, 4株属于2.MED群。1.IN2群内菌株进一步划分为肃北县鱼儿红乡、党城湾镇, 肃南县马蹄乡、大河乡, 夏河县5个亚群。3.ANT群内菌株进一步划分为阿克塞县红柳湾镇和肃北县党城湾镇马...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汇总1975-2009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背景资料,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间分布及感染途径和传播的生态学因素,并对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14株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1975-2009年从青海省藏系绵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共14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首发病例均有剥食鼠疫病死藏羊史,其次为接触鼠疫病例而感染;以腺鼠疫为首发病例,由腺鼠疫继发为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病例多且病死率高。藏系绵羊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几乎均发生于甘南生态区,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景观密切相关。藏羊动物鼠疫与藏羊引发的人间鼠疫几乎一致,其中11月(旱獭入蛰后)从藏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株数及藏羊作为传染源引发的人间鼠疫病例数最多,构成了青海高原藏羊鼠疫流行时间明显滞后于旱獭鼠疫的特点。分离的14株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型,其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均显示为强毒菌。鼠疫菌基因型DFR分析显示,玉树、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2株菌分别为5型和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可感染鼠疫并作为传染源引发人间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并具有青海鼠疫流行演变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的鼠疫菌分离株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特征等。拟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传染源和传播关系。[方法]对8株于鼠疫患者(尸体)分离的鼠疫菌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检测其毒力、毒力因子、质粒、生物型、基因型;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流行的传染源。[结果]8株鼠疫菌全部为甘油+、阿胶糖+、脱氮+,生物型为古典型。具备强毒鼠疫菌的4个毒力决定因子,为FraI+、VW+、PstI+、Pgm+;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介于50~1000个菌,为强毒株;具备我国多数鼠疫菌所携带的6、45和65Mdal质粒;基因组型全部为10型。[结论]根据分子流行病学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此次肺鼠疫暴发流行来自同一个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86-2014年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 19.0软件对云南省人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86-2014年,云南省有10个州(市)的29个县发生人间鼠疫流行,确诊鼠疫患者512例,死亡4例。家鼠鼠疫疫源地确诊鼠疫病例507例,死亡2例,病型均为腺型,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野鼠鼠疫疫源地确诊鼠疫病例5例,死亡2例,病型均为原发性肺鼠疫,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传播,病死率高。结论云南省自1986年至今人间鼠疫流行强度逐渐减弱,截至2014年已经连续9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病例,鼠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鼠疫防治态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鼠疫动物病流行动态,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间鼠疫引起人间鼠疫的流行。[方法] 连续19年坚持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动物病进行监测。中蒙边境地区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近20年来疫情不断。[结果] 发现鼠疫动物病每隔3~5年出现一次高强度流行,鼠间疫情呈散发或流行状态,疫情偶尔波及人。[结论] 位于疫源地周围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坚持国内外鼠疫疫情监测,并具有对付突发疫情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深山捕鼠人     
7月,甘肃省玉门市发现一例鼠疫病例。这一突发事件让沉寂许久的鼠疫病毒再次引发关注。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烈性甲类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世界上曾发生三次鼠疫大流行,累计死亡人数约2亿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鼠疫疫情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并报告我国55年的人间鼠疫发病状况和动物鼠疫疫情。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鼠疫的书籍及各种文献报道。结果截至2008年我国存在12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为1434473.27km2;除1984年外,每年都有人间鼠疫病例的发生;每年都有动物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平均每年检出鼠疫菌400株左右。结论中国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新的鼠疫疫源地不断被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疫情正在进一步扩大,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区新判定鼠疫疫源县95个。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五种事件: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4.重大职业中毒;5.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重大传染病疫情指的是传染病的暴发(在1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1种传染病病人)和流行(1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包括鼠疫,肺炭疽和霍乱的暴发,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等。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3人以上发生不明原因的疾病。3…  相似文献   

18.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 经破损皮肤感染, 食入、鼻孔滴入或吸入病菌污染物也可致病, 但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1]。该病易复发, 且病死率较高。有研究显示, 我国类鼻疽主要高发于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等地[2]。山西省太原市属于北温带地区, 2022年之前从未有过类鼻疽病例的报告。2022年7月22日, 山西省人民医院报告了太原市首例输入性类鼻疽病例, 接到报告后, 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迎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对该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后续处置,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洪斌  赵德华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49-1050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夏季发病且以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流感爆发流行较为少见.我们现将对2000年发生的1起夏季流感爆发流行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WHO于2000年10月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虽然我国于2000年已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但国外一些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1]。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脊灰疫情,对我国保持无脊灰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消灭脊灰面临新的挑战[2]。鞍山市自1991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为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针对鞍山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