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耳鸣患者焦虑及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对2015.6 ~2016.06期间于该院耳鼻喉科接诊的100例耳鸣患者进行焦虑及睡眠障碍分析研究,观察分析患者耳鸣的症状评分,以及焦虑和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耳鸣评分为:0 ~2分5人,3~4分11人,5~6分30人,7~8分34人,9~10分20人;耳鸣患者的焦虑与睡眠障碍的严重率为74%和7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患者大多数处于严重及其以上的症状,由耳鸣带来的焦虑及睡眠障碍症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证通过调理脾胃治疗耳鸣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病房,以调理脾胃为中心进行治疗的耳鸣患者333例,分别记录初次就诊、末次就诊以及随访时的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EQ)得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诊时TEQ评分平均(11.17±3.11)分。末诊时疗程平均(33.64±37.07)d,TEQ评分平均(9.57±3.43)分,其中痊愈5例,显效25例,有效79例,无效224例,总有效率为32.73%。第1次随访时距初诊时间平均(32.89±8.53)个月,TEQ评分平均(5.35±3.71)分,其中痊愈20例,显效21例,有效39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为65.04%。第2次随访时距初诊时间平均(57.48±7.91)个月,TEQ评分平均(3.42±3.39)分,其中痊愈37例,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68.29%。【结论】以耳鸣居耳科3大难题(耳鸣、耳聋、耳眩晕)之首,由于西医对耳鸣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清[1],致使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中医在治疗耳鸣方面积累了不少有效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多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除中药辨证内服外,尚有针灸、耳穴贴压、鸣天鼓等,显示出其固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探讨耳鸣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本研究组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初步形成了耳鸣以脾胃失调为中心的病因病机理论[3-4]。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整理和研究,进一步论证通过调理脾胃治疗耳鸣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来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病房的耳鸣患者,共收集333例。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耳鸣的疗效确切,经远期随访,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与睡眠相关性的临床分析,为耳鸣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268例耳鸣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耳鸣致残量表TH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纯音听阈电测听、耳鸣音调、频率匹配.结果 耳鸣患者女性占47.76%,男性占52.24%,其中44岁以下占...  相似文献   

4.
姚洁  徐亚萍 《浙江医学》2015,37(6):458-461
目的 调查耳鸣患者睡眠特征,分析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60例耳鸣患者病史,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并分为4 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中睡眠障碍占48.5%,焦虑患者占14.6%,抑郁患者占16.2%,其中51.6%的患者有日间功能障碍,仅5.0%患者使用安眠药物治疗;影响焦虑障碍发病因素:性别、病程、响度、睡眠;影响抑郁障碍发病因素:病程、响度、睡眠。焦虑合并抑郁组的睡眠障碍评分[(12.12±4.39)分]要高于仅焦虑组评分[(8.92±3.34)分]、仅抑郁组评分[(8.69±4.01)分]和无焦虑抑郁组评分[(6.14±3.95)分],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在耳鸣患者有较高发生率,女性、急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焦虑发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多种睡眠结构的紊乱,主要是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行为障碍和白天嗜睡.帕金森病引起睡眠结构紊乱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个解剖结构包括脑干、中缝核、孤束核、蓝斑核、丘脑等病变及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下丘脑泌素/进食素和褪黑素等改变有关.文章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了76例耳鸣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舒适组,每组38例,常规组与舒适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舒适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3.21±0.31)比常规组(4.56±0.27)低(t=20.245,P<0.05);舒适组护理总有效率(94.74%)比常规组(78.95%)高(x2=10.911,P<0.05);舒适组生活指标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针对耳鸣耳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指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多种睡眠结构的紊乱,主要是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行为障碍和白天嗜睡。帕金森病引起睡眠结构紊乱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个解剖结构包括脑干、中缝核、孤束核、蓝斑核、丘脑等病变及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下丘脑泌素/进食素和褪黑素等改变有关。文章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的睡眠状况.方法 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3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pworth思睡量表、STOP-BANG问卷、不安腿综合征筛查问卷、RBDSQ中文版量表针对患者住院以前有无失眠症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风险性,有无不安腿综合征,有无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睡眠情况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患者151例,年龄(68.4±9.4)岁;女性102例,年龄(69.7±9.5)岁.全部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为9.0±3.9,STOP-BANG评分为3.9±1.8,两者均高于正常范围.男性患者的STOP-BANG评分以及RBDSQ评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全部患者中,有失眠症状(PSQI≥8分)的患者比例为47.4%(120/253),有日间思睡症状(ESS>10分)的患者比例为24.5%(62/253),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风险(STOP-BANG问卷>3分)的患者比例为48.6%(123/253),临床诊断不安腿综合征比例为4.0% (10/253),有RBD现象(RBDSQ中文版>5分)的患者比例为7.1% (18/253).其中男性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风险的比例以及有RBD现象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结论 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伴有多种睡眠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失眠以及不安腿综合征可能与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成人肥胖患者83例,将其分为OHS组(26例)、肥胖OSA组(47例)和单纯肥胖组(10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多导睡眠图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OHS组和肥胖OSA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ea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MSaO2)均显著低于单纯肥胖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最长低通气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纯肥胖组(P<0.05)。OHS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显著低于肥胖OSA组和单纯肥胖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HCO3-显著高于肥胖OSA组和单纯肥胖组(P<0.05)。OHS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during middle half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FEF)50%均显著低于肥胖OSA组和单纯肥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除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外,其他肺功能参数均与PaO2呈正相关,与PaCO2呈负相关;MVV和FEF25%与LSaO2呈正相关;FEV1/FVC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呈负相关;最长低通气时间与FEV1%、FEV1/FVC、MVV、FEF75%、FEF50%、FEF25%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OHS患者比肥胖OSA患者更易发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与日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夜间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总结夏永良教授运用中医圆运动理论治疗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患者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侍诊学习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一则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医案为例,阐述夏教授的见解及治疗经验。[结果] 夏教授认为,本病病因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五官九窍壅滞,病发日久则肝木过亢反克脾土,使病情迁延难愈,患者多出现情绪急躁、焦虑紧张等症状。故以补中益气汤补中气而升清阳,中轴运转,四维相附,则相火之降,君火之升,另以升降气机,交通上下,助运气机,诸症得以缓解。医案中患者首次就诊,夏教授辨证分析,药随症出,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夏教授运用中医圆运动理论,治疗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临床收效显著,对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汗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探讨多汗症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为多汗症的认知及精神/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门诊多汗症患者,根据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进行分组,应用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3例多汗症患者,焦虑症状阳性47人(28.83%),抑郁症状阳性146人(89.57%),睡眠障碍53人(32.52%),HADS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47±2.89)及(10.29±2.22)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SQI评分(6.21±3.16)分,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13±3.49)及(9.51±2.22)分,焦虑症状阳性者PSQI得分高于阴性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性质人群之间比较,焦虑、抑郁及睡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工作者PSQI评分较室外工作者高(P<0.05)。结论 多汗症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抑郁状态,且抑郁状态更为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状态,且焦虑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室内工作者睡眠质量较室外工作者差。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耳鸣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08例以主观耳鸣为主诉的患者进行听力学调查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向所有患者发放统一调查问卷,由专人针对问卷内容对患者进行询问并记录,使用丹麦AC-40型纯音听力计进行常规125~8000kHz纯音听阈检查,AZ-26型中耳分析仪行声导抗检查,耳鸣强度匹配使用同一台纯音听力计,耳鸣匹配采用感觉级。结果(1)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41~50岁次之;(2)不同性别及其不同耳鸣频率、强度的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职业者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单耳发病明显高于双耳(P<0.05),耳鸣频率中低频多见,强度在1~5dB,多数合并听力下降;(4)突聋组的耳鸣频率低于听力正常组(P<0.05);(5)急性病程(<3个月)的患者多于慢性病程者;(6)44.71%的耳鸣患者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结论不明原因的主观性耳鸣,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对6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有睡眠障碍者91.66%(55例),各成份〉12分的发生率在50%-91.66%,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效率;SCL-90九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SQI各指标及总分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显著正相关(r〉0.20),但上述相关大多不密切(r〈0.5)。结论:广泛性焦虑患者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O)特点.方法 对21名PD患者及21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全夜PSO监测.分析患者睡眠结构、进程参数.结果 PD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睡眠期变化、S2(min)、S3+S4(min)、REM(min)、REM(%)均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P<0.05),入睡后觉醒时间、S1(min)、S1(%)增加或延长(P<0.05).结论 PD患者睡眠浅、时间短、效率低、转换多,慢波及REM睡眠少.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是否具有特异性,这对单纯性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睡眠障碍的鉴别,抑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都有明显的意义.笔者着重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与单纯性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行为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对26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单纯性睡眠障碍的睡眠行为进行研究,同时对全部被研究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测,以观察睡眠生理的改变.结果(1)抑郁症组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抑郁症组存在睡眠潜伏期长[(38.3±18.0)min]觉醒时间、觉醒次数、醒觉睡眠比,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低(P<0.05,P<0.01),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短[(62.6±30.8)min]等.(3)对照组主要是浅睡期时间短,整个睡眠周期缩短但睡眠周期完整,无明显特异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与睡眠生理的异常改变,其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睡眠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3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偏头痛组,选择同期与偏头痛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24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认知量表、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及睡眠量表分别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和睡眠特征评估。结果偏头痛组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临摹测试、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回忆测试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3. 88±1. 16)分比(4. 67±0. 87)分,(2. 19±0. 69)分比(2. 83±0. 38)分,(2. 97±0. 56)分比(4. 12±1. 15)分,(33. 66±4. 85)分比(35. 75±0. 53)分,(18. 39±6. 46)分比(22. 83±6. 42)分,(25. 17±2. 46)分比(28. 36±1. 12)分](P <0. 05)。偏头痛组ERP P300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390±110) ms比(313±38) ms],ERP P300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8. 4±2. 8)μV比(11. 1±2. 6)μV](P <0. 01)。偏头痛患者注意力评分与每月头痛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 422,P=0. 011),记忆力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和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 413,P=0. 017; r=-0. 416,P=0. 028),P300潜伏期与视觉模拟评分、每月头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r=0. 399,P=0. 033; r=0. 457,P=0. 007)。正常对照组以中间型时型为主,偏头痛组患者以夜晚型时型为主(P <0. 05)。偏头痛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节律紊乱,认知受损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长不足和日间功能障碍,且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与头痛强度、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 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学特征。方法4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多导睡眠图(PSG)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3例)进行比较。结果PSQI问卷评估中,两组受试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和PSQI总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G各项睡眠参数比较中,两组受试者的TSA、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RL)、总觉醒时间(ATA)、睡眠效率(SE)、非快速眼运动睡眠期Ⅰ期百分数(S1)、非快速眼运动睡眠期Ⅲ Ⅳ期百分数(SWS)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FD患者的PSQI总分和HAMD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FD患者的PSQI总分和HAMD总分与轻、中度FD患者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生理结构异常,后两者表现与FD症状积分和抑郁状态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