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肿瘤、中脑和桥脑前侧方及侧方的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方法采用相应锁孔入路对鞍区占位13例,脑膜瘤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胼胝体区胶质瘤2例,听神经瘤2例,脑转移瘤、硬膜外血肿和C2椎管内占位各1例实施手术. 结果 25例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除6例;脑出血5例和硬膜外血肿1例均彻底清除.1例听神经瘤术后第3天因瘤腔再次出血死亡,切口下皮下积液2例,一过性尿崩3例. 结论锁孔手术具有脑暴露少,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锁孔入路的概念由Wilson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Faniguchi和Perneczky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中的应用.VanLindert等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对眶上锁孔入路作了详细的阐述.目前常用的锁孔入路术式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颞下微骨窗入路的显露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并灌注好的尸头标本10例,在各个标本上模拟颞下微骨窗入路的切口,以颧弓为基线,做3.0cm×2.5 cm大小的骨窗,在显微镜下观察显露的范围和测量重要结构的距离. 结果 颞下微骨窗入路,可以显露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小脑幕游离缘、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1 ~ P2段、三叉神经根水平以上的脑桥和中脑的腹外侧面、前、后床突以及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垂体柄上段. 结论 该入路可有效的保护颞浅动脉及面神经浅支,对颞肌的损伤小,可减少传统颞下入路在开颅过程中对头皮、颅骨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可较好的显露鞍上区、岩斜区、小脑幕切迹区以及脑干腹外侧区.  相似文献   

5.
远外侧枕骨髁上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柱  兰青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4):274-276,i0006
目的在枕骨髁后锁孔入路基础上,探索磨除颈静脉结节的可行性,形成枕骨髁上锁孔入路,探讨其适应证,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甲醛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8具,采用枕骨髁后锁孔入路的“S”形7cm切口,逐层游离、翻转肌肉,做枕骨髁后直径约3cm骨窗,在导航辅助下于硬膜外磨除颈静脉结节,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并测量其长度。结果乳突中点向后2cm处至C_2水平的纵向“S”形7cm长头皮切口可充分暴露同侧颈静脉结节、寰枕关节椎动脉V3段及寰椎后弓,磨除颈静脉结节效果满意,可显露基底动脉下段、小脑前下动脉等桥延沟附近中斜坡结构;显露基底动脉的长度(15.65±1.34)mm,小脑前下动脉(20.36±4.18)mm。结论远外侧枕骨髁上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磨除颈静脉结节可增加中斜坡的显露,适合椎-基系动脉瘤、小脑前下动脉瘤、累及中斜坡的延髓腹侧肿瘤以及颈静脉孔区肿瘤等手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听神经瘤等手术中.本文就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锁孔手术是神经外科微创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以开颅范围小,入颅直接,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反应轻、恢复快等为优点,而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和重视。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本院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17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使手术更加简便、安全、微创,以替代各型联合入路,降低手术致残、致死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并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测量、拍照;手术前后共10例20侧标本进行CT岩骨薄扫,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拍照。结果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脑干腹侧间隙等。重要参数包括岩骨嵴磨除范围。结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通过对岩骨嵴的磨除,增加对岩骨背侧肿瘤基底的暴露,适合切除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脑膜瘤。该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翼点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入路操作方法,并经过该入路对颅内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了解其优势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0具尸头,采用眉上切口,翼点骨窗,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操作方法每一步骤的手术要点。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颅内结构,录相记载该入路的显露范围。结果:应用锁孔概念,经眉上切口、翼点骨窗,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的对骨窗的基本要求。观察颅内结构可得到与经典翼点入路相同的显露范围: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的全部。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创伤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脑组织和颅外结构的显露,但对前、中颅窝底、鞍区、Willis'环的显露与经典翼点入路一致,是颅底外科和锁孔原则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翼点锁孔入路中鞍区4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探讨这些间隙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6例(12侧)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翼点锁孔入路开颅,通过手术显微镜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的全部得到了良好的暴露,对颈内动脉床突上端及其分支、基底动脉分叉部等鞍区重要结构进行描述.结论 翼点锁孔入路可得到与标准翼点入路相同的有效显露范围,熟悉鞍区解剖间隙的显微结构,保护穿通支是鞍区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Stoppa入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在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oppa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在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 通过20具(40侧)教学尸体标本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的出现率.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钢板在骨盆内侧壁进钉的安全区.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2.6岁(17 ~56岁).单纯前环骨折16例,伴骶髂关节骨折脱位6例.骨折按Tile分型:A2型3例;B2型6例,B3型7例;C2型4例,C3型2例.均采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 结果 尸体标本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的出现率为85.0% (34/40).在真骨盆内侧缘,耻骨支区4孔钢板长度和邻近骶髂关节区3~4孔钢板长度进钉是安全的,髋臼区不能进钉.18例(81.8%)患者术中发现Corona mortis血管,均予以结扎.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4例,良好复位7例,复位差1例,复位优良率为95.4%.19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19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按照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可2例. 结论 解剖标本和临床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的出现率均较高.应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能清晰地显示并方便处理Corona mortis血管,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 方法 2001年7月~2004年6月我院采用经眉弓2.0 cm×3.0 cm游离小骨窗锁孔入路,开放鞍区脑池,显露深部结构,切除鞍区肿瘤33例. 结果 26例垂体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7例;4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1例次全切除;2例脑膜瘤全切除;1例视交叉胶质瘤大部分切除.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发生癫痫大发作,无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33例随访4~36个月,平均27个月,全切24例肿瘤无复发,7例垂体瘤、1例颅咽管瘤、1例视交叉胶质瘤术后放疗肿瘤未见增大. 结论经眉弓锁孔入路对脑组织无效暴露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具成人腰椎尸体标本,模拟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操作,充分显露出口神经根及椎间盘后外侧,实体测量完全显露椎间孔时椎板和关节突的切除和剩余范围;在开窗前、开窗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切除和剩余范围。选取31例成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的骨结构范围。采用可动式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4例,女6例。L3-4 2例,L4-5 4例,L5S1 4例。结果 自L1至S1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逐渐增宽,横突逐渐下移,峡部外缘和上关节突外缘到硬膜囊外缘的距离逐渐增大;在L1,2、L2,3和L3,4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较少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即可显露硬膜囊外缘和椎间盘后外侧;在L4,5尤其L5S1节段椎间孔开窗操作空间小,需切除较多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外缘才能显露椎间盘后外侧,硬膜囊显露较困难,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保留较多的椎板和下关节突连接。临床应用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显露充分,彻底摘除了突出和游离的椎间盘髓核。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8例、良2例,均无腰椎失稳表现。结论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可在保留椎板和下关节突连续性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椎间孔,内镜下操作、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以保留更多的骨性结构,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逆行肱桡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 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到肱桡肌有三组供血系统,由近及远分别为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发出的肌支,各营养血管又在肌内形成丰富的吻合。设计以桡动脉发出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临床应用8例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15cm×8cm~8cm×6cm。结果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满意。供区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以桡动脉肌支为蒂设计的逆行肱桡肌皮瓣,对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指背血管为蒂掌、指背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指背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指背动脉为掌背动脉的终末支,起点处外径平均为[(0.35±0.06)mm,x±s下同],无紧密伴行的静脉;指背静脉平近侧指间关节处,外径平均为(0.51±0.07)mm。设计了以指背动、静脉为蒂的岛状皮瓣移位术,对3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临床应用32例(33块)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前颅底的显微解剖与神经内镜解剖,为额外侧锁孔手术入路处理前颅底、鞍区病变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经额外侧锁孔手术入路对15具成人尸头进行显微解剖和神经内镜下解剖,比较两种解剖所暴露的范围。结果显微解剖在嗅沟、鞍区和外侧裂存在一定范围的视野盲区;内镜有充足的照明,可将手术视野放大,无视野盲区,清楚地显示周围的解剖结构,而且看得更远。但内镜的图像为二维图像,缺乏景深。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可以互补各自不足。结论额外侧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的病变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8.
通过30只成人尸体手第二掌背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发现该动脉是一条起源于桡动脉腕背支的典型的干型血管,以其为营养血管可形成轴型皮瓣。该皮辦可顺行、可逆行,可形成类似于食指背皮辦的中指背皮瓣.临床已应用7例,6例为电烧伤,1例为热压伤。3例为顺行皮瓣,4例为逆行皮瓣,除1例中指背皮瓣远端尺侧少许发生坏死外,余均成活良好。我们对该动脉的起源问题,供血范围及手术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