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捆绑带与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采用捆绑带与倒置LISS钢板固定,对于存在骨缺损者予以同种异体骨植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 a,平均27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3.4分。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X线检查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线,假体无松动下沉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捆绑带与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倒置LISS钢板具有可以微创操作、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坚强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1例,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照Vancouv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钢缆固定,同时结合异体骨板固定,关节翻修术等。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5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5-9个月),在最后随访时均有比较好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分(77-93分)。结论:按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全面设计术前计划,均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8月至2015年1月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78~93岁,中位数79岁。左侧19例右侧29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2.2型39例、A2.3型9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20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10 min,中位数61 min;术中失血量200~550 mL,中位数29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清创、静脉滴注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2例术后患肢短缩1.5 cm,因未出现症状而未做任何处理;2例关节假体出现轻微下沉并伴有大腿疼痛,给予口服止痛药后疼痛得到控制。髋关节功能均无受限,均无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脱位、假体无菌性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8.8±8.2)分,优32例、良11例、可5例。结论: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2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均骨性愈合,随访0.5~3年,平均18.4个月,人工股骨头假体无松动断裂,按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5分,平均88.5分。[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全髋关节置换20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骨水泥型假体12例,其中加长柄5例;生物型假体18例,其中加长柄8例。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采用QOL量表。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有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余29例患者随访10~34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0~52(44.53±6.26)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4~94(87.85±10.03)分,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评分(t=2.394,P0.05)。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为20~40(28.37±10.29)分,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39~57(47.36±9.24)分,其中优12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6%。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2.772,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关节置换方式和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InsallⅡ型骨折应用MIPO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Insall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13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微创闭合复位,经骨膜外与肌肉间插入钢板,经皮小切口将锁定螺钉与钢板的螺孔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2个月。13例病人骨折获得骨性愈合。HSS评分平均87.5分。结论:术前应根据此型骨折特点全面计划,选择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加长柄假体置换联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高龄且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股骨近端融合钢板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骨折块,同时结合股骨加长柄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43例。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43例患者术前等待时间2~15d,平均(4.0±1.5)d,手术操作时间65~130 min,平均(102.0±11.5)min,术中出血量250~750mL,平均(345±45)mL,术后下床时间3~21d,平均(13.0±2.4)d,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0.0±2.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内固定失效的情况。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5分,平均为(86.5±14.0)分,其中优14例(32.56%),良23例(53.49%),中6例(13.95%),优良率为86.05%.结论:股骨近端重建联合加长柄假体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的疗效。方法:以收治的31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生物型的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较高;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方法。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在临床治疗中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环抱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简称环抱器)治疗,骨折位于股骨假体柄和尖端周围.术后随访1年.结果 术后4月,X线片显示大部分骨折获骨性连接(13/1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环抱器内固定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和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失败12例,动力髋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失败8例;骨折不愈合、骨折端移位严重者8例,骨折畸形愈合导致髋内翻行走功能丧失者12例。所有患者接受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下地时间和行走情况,术后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44.5~542.4(268.83±47.56)m L;手术时间88.3~115.9(94.37±24.38)min;住院时间8~16(10.25±3.28)d;有3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经过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治疗以及加强护理后肺部感染情况得到控制。术后随访6~24(12.32±4.49)个月,无一例失访,手术3个月后17例可以弃拐行走,3例行走后疼痛需要继续扶拐行走,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够控制疼痛。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9.45±9.38)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应根据患者的骨质量等具体情况选择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因为股骨颈骨折行外侧入路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4例(男98例,女366例),平均年龄为(80.37±8.87)岁;骨折类型GardenⅡ型39例,GardenⅢ型298例,GardenⅣ型127例。根据术中及术后首次X线片检查是否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4例中共28例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6.03%(28/464)。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骨质疏松患者术中骨折的发生率高于非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左右侧别、主刀医生、假体类型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OR=2.303,95%CI为(0.874,6.069),P=0.092]并不构成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OR=7.947,95%CI为(1.540,41.003),P=0.013]是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是引发外侧入路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7例Kim分型均为ⅠB型,均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作为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于术后3 d开始进行功能锻炼,6个月完全负重。结果:随访7~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3~26周,中位数20周。X线片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表现。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SS评分90~93分,中位数91分。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初步临床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20例33髋,男2例3髋,女18例30髋。年龄31~51岁,中位数42.5岁。单侧7例,双侧13例。术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截骨长度2~5 cm,中位数3.5 cm;20例患者均未使用重建杯或髋臼加强环,3例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2个月,中位数42.5个月。本组未出现感染、脱位病例;2例患者遗留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改善,无股神经麻痹及坐骨神经牵拉伤表现;4例患者股骨截骨端延迟愈合,但均在9个月内骨性愈合。下肢短缩1 cm者12例,1 cm≤下肢短缩≤2 cm者6例,下肢短缩2 cm者2例。本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33.1±4.2)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92.8±2.7)分。结论: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可平衡下肢长度,改善下肢功能,减少神经血管损伤,而且并发症较少,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3年2月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粗隆部骨折12例,平均随访20.5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6~24 d,平均20 d。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5个月(6~30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假体松动,住院期间因可以起床活动未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性感染、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发生,无病人死于手术并发症,12例病人髋关节功能满意。术后12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快,避免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直接前方入路(DAA)手术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探讨DAA手术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2例(22髋)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DAA手术支架辅助下行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中透视均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线,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时间64~73 min,平均68.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254 m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86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9 d;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平均为16 h;前倾角平均为21.9°,外展角平均为43.2°;所有患者假体柄无内外翻成角。术后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末次随访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6~94分。结论:DAA手术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安全可靠,方便手术操作,可降低医源性损伤,首次下地时间提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快地恢复。DAA手术支架辅助下行直接前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髋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检测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功能、疼痛程度、活动度、关节畸形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于外侧固定。近折端孔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远端用4.5mm锁定螺钉作双侧骨皮质固定,中间骨折区域空出。术后给予中药汤荆(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加减)口服。结果:术后随访9月~3年,5例均骨折无移位,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采用LCP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肢体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结合中药内服可进一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3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直患者,其中男14例22髋,女5例8髋;年龄20~54岁,平均33.7岁;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6年。对随访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28.8±3.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6.8±4.3)分;髋关节总活动范围由术前(39.8°±4.1°)提高至术后(194.3°±5.2°).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假体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例术后出现大腿疼痛,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异位骨化,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做特殊处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情况,手术使用非骨水泥型BICON—PLUS螺旋臼SL—PLUS柄。对术前术后患者进行Harris全髋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统计,以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1例患者发生感染。术前术后患者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非骨水泥型BICON—PLUS螺旋臼SL—PLUS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