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腹泻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染性腹泻,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是第三世界国家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我国小儿中也是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我国农村5岁以下小儿每年患腹泻2.01±0.03次/人;城市每年0.45±0.03次/人.以此计算我国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7亿人次患腹泻,导致4万多小儿死亡,无疑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  相似文献   

2.
′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腹泻是长期以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3亿人次。可见危害之大。近年来我国在腹泻病的研究与控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搞清了我国腹泻病的发病状况与规律,查明农...  相似文献   

3.
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EAdV)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收集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分型,为本地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 V)、人杯状病毒(Hu CV)、肠道腺病毒(EAd V)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收集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分型,为本地区病毒性腹  相似文献   

5.
急性腹泻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泻病(diarrhoea disease)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腹泻导致脱水,而持续腹泻引起营养不良,所以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营养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数为13亿例次/年,而死亡例数虽逐渐下降,但仍达160万/年。据2002年统计,在发展中国家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腹泻居第2位(15%),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18%)。腹泻也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病(Diarrhea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强。长期以来危害着人类尤其是小儿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亚、非、拉第三世界每年5岁以下有5亿小儿患腹泻,病死率在1~4%。也就是说每年有500多万小儿死于腹泻。腹泻在中国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对儿童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为此,卫生部把腹泻病列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口服补液疗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急性腹泻导致脱水,而持续腹泻引起营养不良,所以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营养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口服补液疗法大大降低了儿童急性腹泻病死率,拯救了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腹泻患儿的生命.现就口服补液疗法的历史与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0  
近30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我国现有5岁以下儿童2.6亿,每年患秋冬季腹泻的小儿达1.2亿人次。RV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约占40%)。现就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RVE)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每年患腹泻的中位数是3.2次/人,每年约有250万例患儿死于腹泻[1]。感染性腹泻仍是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宿主-肠道病原体-肠道菌群引起了密切关注,甚至有学者把肠道菌群称为宿主内部的"微生物器官",这个器官由种  相似文献   

10.
小儿慢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为婴幼儿常见病症。亚、非、拉丁美洲5岁以下小儿每年约有5亿人患腹泻,500~1,800万人因而死亡。工业化国家腹泻住院病儿病死率也在1%以上,其中约一半死于慢性腹泻并发症。近年来泻腹病因学、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都有较大进展,但慢性腹泻仍为临床棘手问题。小儿慢性腹泻病因繁杂,临床缺乏统一分类和明确定义,有时统称为婴儿难治性腹泻和(Intractable Diarrhea of Infancy)或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 Syndrome)等,包括一组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慢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