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角膜移植适应症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5年至1989年间共施角膜移植1963眼次,以单疱性角膜炎、角膜白斑、角膜变性、角膜热化学烧伤及化脓性角膜炎为主要,共1549眼次,占全部角膜移植的78.9%。15年来逐渐减少的是角膜白斑和化脓性角膜炎,明显增多的是再移植和角膜变性。随着角膜移植适应症的扩大,白内障手术的普及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今后再移植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将会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96例(97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0.5~5年.结果 (1)病因:角膜白斑41只眼(42.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8只眼(28.9%),角膜溃疡16只眼(16.7%),圆锥角膜4只限(4.1%),大泡性角膜病变8只眼(8.2%).(2)疗效:角膜植片透明81只眼(83.5%),视力0.05以下7只眼(7.2%),0.05~0.2者53只眼(54.6%),0.3~0.5者28只眼(28.9%),0.5以上者9只眼(9.3%).(3)并发症:主要为角膜免疫排斥反应(8只眼)和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性眼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7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随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 7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进行 5至 9年随访观察 ,提出一些见解。临床资料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 68例 72眼 ,男性 5 3例5 6眼 ,女性 15例 16眼。年龄 11~ 68岁 ,平均 34 .2岁。术前诊断 :圆锥角膜 5眼 ;其余均为角膜白斑 ,其原发病为病毒性角膜炎 2 8眼 ,外伤性粘连性角膜白斑10眼 ,碱烧伤 13眼 ,酸烧伤 5眼 ,热烧伤 6眼 ,角膜变性、营养不良 5眼。术前视力 :光感 32眼 ,指数 / 1尺 16眼 ,0 .0 1至0 .0 5者 18眼 ,0 .0 6至 0 .1者 6眼。均在术后 12至 35天出院。出院时视力 :光感 3眼 ,指数 / 1尺 10眼 ,0 .0 1至 0 .0 5者 10眼 ,0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及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 ,对角膜移植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皮质类固醇的合理应用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条件较好的病例植片透明率在 90 %以上[1] ,但由于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等手术并发症的存在 ,部分成功的病例常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导致失败 ,而且有些并发症终身均有可能发生。因此 ,对于术后病情稳定而出院的病人 ,护理人员做好出院指导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科 1996~ 1999年间施行的 30例 (36眼 )角膜移植术病人的出院指导总结如下 :(一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36眼 ) ,… 相似文献
6.
严重的角摸撕裂伤往往有多处裂口,且极不规则,部分为角膜基质撕脱,单纯行角膜裂伤缝合相当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有的甚至丧失眼球。为减少并发症,探讨这部分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我们对26例(26眼)严重角膜撕裂难以缝合或缝合不良的患者早期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角膜撕裂伤住院患者26例(26眼),其中男 20例,女 6例,年龄 18~40岁。外伤原因:啤酒… 相似文献
7.
68例真菌性角膜炎二期角膜移植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抗真菌药物多存在穿性差 ,抗菌谱窄 ,毒性大等缺点 ,部分病例仅靠药物难以治愈。手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手段。穿透性角膜移植能彻底清除感染病灶 ,在控制感染方面疗效比较确切 ,但由于术后反应剧烈 ,并发症多 ,其增视效果并不理想。我院自 1995年以来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 ,先行结膜遮盖术治愈感染性病变 ,于 3个月后再行二期角膜移植术 ,取得较好的增视效果 ,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1995年 3月~ 1999年 5月真菌性角膜炎行结膜遮盖术 3个月后的病人 6 8例6 8眼 ,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1… 相似文献
8.
9.
商旭敏吴护平王燊刘昭升董诺林志荣罗顺荣谢智文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6):257-262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2476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结果,将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分为感染性角膜炎、眼外伤、大泡性角膜病变、再次角膜移植、圆锥角膜、角膜肿瘤、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蚕蚀性角膜溃疡及其他角膜病变等九种类型。手术方式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两类。根据移植替换部位的不同,将板层角膜移植进一步分为前板层角膜移植和内皮移植。结果在2476只眼角膜移植手术中,感染性角膜炎1067只眼,占总眼数的43.09%;眼外伤446只眼,占总眼数的18.01%;大泡性角膜病变201只眼,占总眼数的8.12%;再次角膜移植183只眼,占总眼数的7.39%;圆锥角膜140只眼,占总眼数的5.65%;角膜变性及营养不良124只眼,占总眼数的5.01%;角膜肿瘤123只眼,占总眼数的4.97%;蚕蚀性角膜溃疡101只眼,占总眼数的4.08%;其他角膜病变91只眼,占总眼数的3.67%。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535只眼,占感染性角膜炎总眼数的50.14%;真菌性角膜炎261只眼,约占24.46%;细菌性角膜炎258只眼,约占24.18%;阿米巴病毒性角膜炎13只眼,约占1.21%。穿透性角膜移植1479只眼,占总眼数的59.73%;前板层角膜移植935只眼,占总眼数的37.76%;内皮移植62只眼,占总眼数的2.50%。结论感染性角膜炎在角膜移植中最为常见,其次为眼外伤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最为常见。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进行角膜移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前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应用比例逐年升高,内皮移植呈现平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中山眼科中心自1980年至1990年施行的82例(86眼)穿透性角膜再移植的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0年(平均3.2年)。再移植的86眼中,最终有49眼(57%)植片透明,37眼(43%)植片混浊。具有透明植片的49眼中,32眼(84.2%)视力比再移植前提高,1眼(2.6%)下降,5眼(13.2%)保持原视力。这些结果表明,穿透性角膜移植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增视效果和透明的植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两种术式治疗角膜溃疡患者的视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4至2009年宁波鄞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诊断明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36例,36只眼)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8例,28只眼),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前检查两组患者视力并验光,术后分析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状态、角膜内皮计数及并发症,采用四格表的x2检验及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达1.0,DLK组32只眼术后视力在0.4以上,PK组19只眼术后视力在0.4以上,DLK组略高于PK组(x2=4.304,P<0.05=.DLK组术后散光小于P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P<0.05=,两组平均散光均低于5.00 D.DLK组排斥反应的发生较PK组低(x2=34.17,P<0.05=.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并发症少,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略优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isual function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 DLK) and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 on perforated fungal keratitis. Methods 64 patients (64 eyes) of fungal corneal uncler in Ophthalmology Center of Ningbo Yinzhou People Hospital from 2004 to 2009 were retrospected, of which undergo DLK (36 patients, 36 eyes) and PK (28 patients, 28 eyes) , and followed up by 12 to 24 months. Check two sets of patients' VA and refraction before operation, and analyze th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 corneal refraction changes, corneal endothelium counting and complications, using x2 test and t-test Results The BCVA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wo sets are both improved, 32 eyes of DLK set were above 0.4, 19 eyes of PK set were above 0.4, of which the DKL set is a bit better than PK set (x2 = 4. 304 ,P >0.05). The astigmatism of DLK set is smaller than the PK set after operation,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x2 = 4. 98,P < 0. 05 ) . The astigmatism of two sets on the average were all no more than 5. 00 D. The reject reaction of keratoplasty of DLK is less than PK, there is obvious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 = 34. 17, P < 0. 05). Conclusions There is less complications of DLK than PK for fungal corneal uncler. DLK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eject reaction of endothelium type, and the BCVA, refraction of DLK after operation is similar to PK, the incidence rate of surgical operation failure is low. 相似文献
12.
13.
穿管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慢性炎症及手术后滥用大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以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有大幅度地增高。对于那些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即将穿孔和已经穿孔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我院采取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治疗。由于免疫排斥等术后并发症的广泛存在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易复发性,使得该病的护理观察尤为重要。我院眼科1999年10月-2000年6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5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发展中国家特殊眼科护理中心行小儿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在特殊护理中心专科诊所行角膜移植术的儿童154名(168眼)进行长达7a(1998~2004年)的观察,回顾性分析这期间的一系列病例。记录人口统计、角膜混浊的病因、视敏度和其他结果,并仔细观察术中术后细节。对术后效果分析主要集中在视敏度、移植术后存活者、移植失败的原因和随访时间上。结果感染性角膜炎(43.0%)是角膜移植术最常见适应证,其次是先天性青光眼(16.6%)和角膜外伤(11·2%)。术后36个月有77%移植物存活者,并且较好的移植效果与较小的年龄和较长的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16.
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多种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有时是唯一方法。能否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手术技术的改进、对感染性角膜病较早采用板层角膜移植且疗效肯定、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慢性失功等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认识,以及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传统观念上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的适应证发生巨大变化,对传统的适应证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上正在广泛开展各种角膜移植术以治疗圆锥角膜,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备受关注。目的探讨临床研究中DLKP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library)、荷兰医学与文摘(EMbase)和中国知网(CNKI),对有关DLKP和PKP治疗圆锥角膜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与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和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已发表的关于DLKP和PKP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11篇,样本量2950眼,其中RCT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结果显示,DLKP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的眼数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84~0.99,P=0.030);两组BCVA≥1.0者差异不明显。DLKP组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数较PKP组更偏向于近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0,95%CI:-1.43~0.23,P=0.150),而术后散光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平均数(WMD)=0.21,95%CI:-0.48~0.91,P=0.550];在保护角膜内皮方面,DLKP组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多于PKP组;在移植排斥反应方面,DLKP组术后总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较PKP低(RR=0.47,95%CI:0.27~0.80,P=0.006),尤其是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DLKP组基本不发生(RR=0.06,95%CI:0.01~0.31,P=0.001)。结论PKP在术后BCVA和屈光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DLKP术后发生内皮型排斥反应和内皮衰竭的概率低,安全性更好。因此,DLKP为治疗轻度、中度圆锥角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双眼同时同供体角膜移植术及双眼不同供体先后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双眼角膜移植病例的术式选择、手术时间、移植片大小、角膜植片透明率、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双眼同时同供体手术组较双眼不同供体先后手术组角膜植片透明率高、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排斥反应治愈率高。结论双眼同时同供体手术组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27例30眼中晚期圆锥角膜患者,术后随访1~3a,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分析影响术后视力因素和手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果术后所有视力(裸眼)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0眼角膜植片均透明,其中1眼术后2周发生排斥反应,经治疗5d后恢复透明。植片的大小、术后并发症、拆线时间、术后角膜屈光状态,都会影响术后视力。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中晚期患者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眼科新进展2007:27(3).208-209,2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