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对173例住院时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就其发病及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以及发病季节等进行了分析。AMI发病及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均以凌晨5时~下午4时较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8.4 %及72.9%,其中又以上午9时~12时最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0.8%及31.8%。发病季节以冬、春、秋季为多。每周六、日发病数较低。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日、周和季节律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时间规律及其机制,为AM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856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以胸痛出现的时间为发病时间,统计其发病的日、周和季时间分布,计算相应时段发病数及其占总发病数百分比,用X2检验对组间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日发病高峰出现在6:01~12:00,周发病高峰出现在周一,季发病高峰出现在冬季,并与各自相应的其他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发病具有日、周和季节律特征,应依据其时间节律特征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394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芳  夏晓青  张懋 《广东医学》2003,24(10):1051-1051
许多生物现象表现为明显的昼夜节律 ,包括激素的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等。很多资料表明 ,心脏性猝死、AMI、卒中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我们对近 10年来资料完整的AMI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及年时间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12月收住我院心内科AMI患者 394例 ,其中男 2 5 9例 ,女 135例 ;年龄 2 4~ 81岁 ,平均 (6 3± 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记载均有胸痛出现的准确时间。1 2 方法1 2 1 昼夜发病时间分布 将一天分成4个时间段 :6 :0 1…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发病在一天中存在一个高发时间段,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对185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病的昼夜和季节规律,并探讨形成这一规律的生理和病理基础,为临床采取对策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发病规律。方法发病季节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统计;发病时间用4小时划分法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0:00~4:00点、4:00~8:00点、8:00~12:00点、12:00~16:00点、16:00~20:00点、20:00~24:00点,对2002~2005年有准确发病时间的352例病人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病规律。结果脑梗死的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但发病时间有其规律性:4:00-8:00点、8:00-12:00点两个时段为发病高峰,共计211例,占59.94%。结论脑梗死的发病具有昼夜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我院近2年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AMI患者446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并计算1~12月中发病患者数及百分比,根据年龄分为<65岁组与≥65岁组,比较两组不同季节发病患者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20±12.87)岁。男女之比为2.3∶1,男女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分别是(60.87±12.85)岁与(71.80±9.19)岁。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特征较以往有所变化,AMI发病与年龄相关,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脑出血与脑梗塞发病的年龄、月份与昼夜分布规律,对631例脑出血与1156例脑梗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发病年龄、月份与昼夜分布均有明显的不同(P均<0.01)。采用圆形分布法统计学处理发现:两者发病年龄、月份与昼夜分布均有相对集中趋势(P均<0.001)。脑出血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9.8岁,较脑梗塞的66.8岁提早约7岁;脑出血一年中二次发病的高峰月份是2月9日与9月4日,较脑梗塞的5月2日与9月27日分别提早近3个月与23天;脑出血发病的昼夜高峰时间为15时1分5秒,较脑梗塞的7时46分37秒延迟约7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胆绞痛发作的昼夜时间规律性,为临床胆绞痛的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 用“十二时辰分析法”、“四时间段分析法”对324例胆绞痛昼夜发病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昼夜十二时辰中,子时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在昼夜四个时间段中,夜半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胆绞痛发病具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胆绞痛发作的昼夜时间规律性,为临床胆绞痛的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用“十二时辰分析法”、“四时间段分析法”对324例胆绞痛昼夜发病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昼夜十二时辰中,子时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在昼夜四个时间段中,夜半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胆绞痛发病具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发病时间昼夜分布差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本地中风发病时间与昼夜生理节奏的关系,我们统计分析了10年来本院收住院治疗的330例中风病例,现就昼夜24小时的发病分布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为临床预防AMI发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按患者最初的发病时间为依据找出4个时间段分布规律。结果:早6时至中午12时是AMI的发病高峰。结论:通过分析,发病高峰在上午6点~12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08例确诊为AMI的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至10:00时及19:00至24:00时是AMI的发病高峰。结论:AMI多发生于清晨5:00至10:00时及夜间19:00至24:00时。  相似文献   

13.
柴小琴  刘改云 《包头医学》2002,26(3):130-131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高峰与某些疾病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发病的高峰时间.主要与气候变化、情绪波动、劳累等有一定关系.现将我院收治的106例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28例中风患者发病时间的昼夜分布差异,发现脑血栓存在发病时间上昼夜分布差异,发病高峰时间为4:00-7:00,而脑栓塞及脑出血则缺乏此种昼夜节律性。文章对其发病要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对老年中风高发人群进行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预防治疗,对降低脑血栓发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型脑卒中和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季节、昼夜时间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衡阳地区198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298例,其中缺血型脑卒中1689例,出血型脑卒中609例,以其首次发病的季节、发病当天的具体时间及发病当时的激发因素,然后比较观察到的实际病例数与季节、24h期间的理论平均发病数。结果34.2%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夏季,45.4%发生于4:01—10:00;出血性脑卒中的36.5%发生于冬季,44.5%发生于16:01—22:00,但在4:01—10:00还有一小高峰。结论提示缺血型脑卒中以夏季最多,出血型脑卒中以冬季最高;发病的24h昼夜差异与血压的波动相符合,控制好高峰期间的血压波动能有效减少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0年3月-2004年1月100例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用圆形统计法分析24小时内发病时间最高峰,结果10:00-12:00发病人次最多,与其它发病时间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AMI发病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因此在AMI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时间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昼夜发病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1].分析脑卒中昼夜发病规律,阐明其发生机制,积极预防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387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脑卒中与时辰、围周日及季节的发病规律.昼夜按6~12时、12~18时、18~24时、24~6时4个时间段;围周日分周一至周日;发病季节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统计.时辰6~12时间段为发病高峰,共计179例占43.7%,266例缺血性卒中,有124例(46.6%)发生于此期间,显著高于其它间期(P<o.05);而脑卒中24~6时间段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大量睡眠时间段,P<0.05;周日及周六为出血性卒中高发日,周二及周一为缺血性卒中高发日,冬季为出血性卒中高发期,而夏季为缺血性卒中高发期.  相似文献   

19.
于芝瑞 《中原医刊》2004,31(22):39-40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高低与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有关,对AMI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时间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4年~2004年共1023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统计患者月、周和昼夜发病的规律,计算各段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一致性χ2检验。结果1)夏季发病人数明显少于其他季节,其中6月份最低(P<0.05)。2)周二、周五和周六为发病高峰,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h中,0:00~1:00、6:00~7:00、9:00~10:00、13:00~14:00、17:00~18:00时的心肌梗死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24h内6:00~9:00、13:00~17:00和21:00~24:00为心肌梗死高发时段。结论心肌梗死的发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规律,与性别和年龄无关,是人体生理周期和环境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