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药物肾损害的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进一步提高药源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药源性肾损害的致病药物,并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96例患者中,引起肾损害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及抗病毒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脱水药类等;其中静脉给药63例,口服给药23例,其他途径10例.结论 合理用药可预防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12年间CHKD数据库中国内医药学期刊公开发行的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例,并对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致病药物度解救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例共122例,男性患者87例(71.31%),女性患者34例(27.8%),1例不明.涉及药物共十类,前3位分别为生物制品(33例)、中成药类(25例)和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25例).结论 充分认识、掌握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危害,加强用药的观察与监测,积极预防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最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309例药源性尿潴留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药源性尿潴留的情况.方法对1988~1999年<中国药学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文期刊中的309例药源性尿潴留病例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最易引起药源性尿潴留的药物为镇痛药,占32.4%,其次为心血管药及抗感染药,分别占16.8%,11.7%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为吗啡(79例)、硝苯地平(30例).此外,性别、年龄、用药行为及剂量等也是导致药源性尿潴留的因素.结论合理用药至关重要,以减少药源性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周正东 《医药导报》2009,28(2):265-26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20例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文献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药源性生殖器水肿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的发生时间较短,30 min内发生的病例有59例,占49.2%;主要以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途径为主;涉及抗菌药物11类44种,以喹诺酮类最多,有38例(占31.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有27例,占22.5%。其中氟喹诺酮类容易引起药源性生殖器部位水肿。结论抗菌药物容易引起药源性水肿,必须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源性胰腺炎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1~2018年报道的药源性胰腺炎个案病例文献,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56篇文献,59例病例。发生药源性胰腺炎较多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28.81%)、抗感染药物(23.73%)及激素相关性药物(15.25%);10岁以下患者构成比最高(22.03%)。59例患者中,31例发生在给药1周以内(52.54%),54例患者治愈(91.53%),4例患者死亡(6.78%),情况不明患者1例(1.69%)。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替加环素、利福平及泼尼松等易诱发药源性胰腺炎,临床应用以上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216例药源性眼部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药源性眼部损害的药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检索1998-2010年国内公开出版的医药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害病例的报道,对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与剂量、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种药物引起眼部损害216例,诱发药物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激素和抗肿瘤药;临床表现主要有青光眼、角膜炎、巩膜炎、视网膜病变等。结论:药源性眼损害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致失明,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8%.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2%(240/646),为最多;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75例).致死病例35例(5.4%),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做到合理用药,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例芬太尼、罗库溴铵引起瞳孔不等大的病例分析与文献复习,探讨原因与机制。方法 参与1例ICU患者ECMO期间发生瞳孔不等大的诊治经过,检索其他药源性瞳孔不等大案例,分析可能原因。结果 临床药师认为,出现瞳孔不等大很可能为芬太尼、罗库溴铵所致并建议医生停用药物,患者瞳孔恢复正常。其原因可能与芬太尼过量、罗库溴铵透过血脑屏障有关。文献检索药源性瞳孔不等大相关病例,涉及药物包括抗胆碱药、抗抑郁药、麻醉药、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化学合成的抗菌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机制与胆碱能神经传导等相关。结论 临床药师应了解药源性瞳孔不等大相关药物及机制,与医生沟通协作,提升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建议,减少或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本组患者低血糖昏迷发生原因及救治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因自行加大磺脲类降糖药物用量而至低血糖昏迷者19例,占52.78%;因进食减少而未调至降糖药物使用量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6例,占16.67%;因促分泌药物与胰岛素联用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3例,占8.33%;因肾功能衰退使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积蓄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6例,占16.67%;因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2例占5.56%。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救治成功出院。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与降糖药物使用剂量、饮食结构及肾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临床可加大糖尿病知识宣传,做好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或降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时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 ,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 8 %。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 ,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 2 % (240/646) ,为最多 ;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 (75例 )。致死病例35例(5 4 % ) ,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 :做到合理用药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 ,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例,提供参考依据以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方法通过对3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35例患者血糖均〈2.8mmol/L,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均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其中老年人发病率高,60岁以上占7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O%。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如出现疑似急性脑血管病的症状、体征应常规监测血糖,以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减少误诊。提高对低血糖昏迷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教育,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血糖,尤其对老年人及受教育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避免出现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昏迷,及时救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280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药源性死亡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检索1994~2006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亡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发疾病;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和中药为主要药物;静滴和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过敏性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由于减肥不当及糖尿病患者不合理用药,致使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增多,有的甚至出现低血糖脑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现将诊断明确的1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20~78岁,平均56岁。发病时间:凌晨发病4例,上午发病1例,下午发病2例,晚上发病3例。既往有糖尿病史2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前有感染史3例;进食少7例,其中4例为减肥节食。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2例,表现为烦躁,语言增多,语无伦次;昏迷5例;癫痫发作2例,其中1例为癫痫持续状态;一侧肢体瘫痪1例,双下肢体瘫痪1例,双下肢巴宾斯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警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时老年预防用药静脉给药应慎用.从生物药剂学角度考虑药物剂型、给药方案不同而呈现不同药效强度,应用不当可产生不良反应,造成药源性危害.方法 对31例该药物作心脑血管预防用药发生临床损害调查分析,评价临床应用与相互作用:耐受性与处置过程;药物效应与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用药临床发生脑溢血、中风、体位性低血压、心悸等药源性损害.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用药静脉给药患者多为体弱多病老年群体,极易诱发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且能促发旧疾.  相似文献   

16.
彭单云  董正华 《中国药业》2004,13(10):59-59
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医院1994-2003年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33例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次为肌肉注射、口服用药;过敏性休克致死4例(12.12%).结论: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个体的年龄、疾病状况、特异性体质、药物的成分、配伍用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种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合并症、使用药物、给药途径.结果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41.2%,其次为发热,占13.8%;无合并疾病者占45.6%,合并高血压者占22.9%;导致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等.结论 抗生素类、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是我院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常见药物,应及时予以诊断治疗,并停用可疑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09,5(12):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10,5(1):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10,5(7):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