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颅内囊性动脉瘤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囊性动脉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良和脑动脉获得性退行性病变导致血管壁破坏两种理论。文章就退行性病变理论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破坏、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动脉中膜细胞凋亡、血浆脂蛋白 (a)水平的上升和动脉瘤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等方面。但是 ,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动脉瘤以及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都源于动脉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伴随的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瘤最为常见的病因。其他如外伤、感染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成分的异常,也是导致动脉瘤的常见原因。血管炎是一种由于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结构破坏的疾病,因此,血管炎也可以引起动脉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坏时,血液在主动脉压力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夹层动脉瘤.   ……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层内的退行病变或外伤引起内膜的撕裂,在血压的作用下导致血液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可发生于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腹主动脉等。脑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年龄小于45岁的年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约20%的患者是由动脉夹层所导致的[1]。本  相似文献   

5.
滋养血管是一种存在于血管壁内的特殊微血管结构,对血管壁的生理、病理改变起重要作用。滋养血管在颅内动脉瘤病理样本中普遍存在,未破裂与破裂动脉瘤的滋养血管微结构不同。心脑血管领域关于血管新生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可为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发生发展研究提供借鉴。该文从滋养血管对血管壁的生理作用、颅内动脉滋养血管的分布、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可能因素4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发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假性动脉瘤系指血管壁全层损伤、血肿机化成瘤壁后形成的与血管相通的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发生率达30%。2000年6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418例。其中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和60 min,每组各30只,分别取动脉瘤夹夹持部位颈总动脉标本30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一次性使用动脉瘤夹夹闭30 min和60 min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夹闭时间60 min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甚至管壁破裂。夹闭30 min组和夹闭60 min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324.00,P=0.045)和重度损伤率[0%(0/30)比20.0%(6/30),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夹闭时间60 min比30 min对血管壁的损伤更重,术中应注意缩短夹闭颈动脉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大、中型动脉中,临床表现为纤维基质、细胞、脂质以及组织碎片异常沉积〔1〕,患者动脉内膜或中层中出现增生过程的病理变化,而周围血管疾病中,绝大多数动脉的狭窄、闭塞或者动脉瘤是由动脉硬化造成的〔2〕。据统计,血糖、血脂、吸烟及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是否也是介入手术治疗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无定论〔3〕。本研究旨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血管壁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动脉瘤夹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每组15只。两组均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分别取各组颈总动脉标本15段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的比较。结果首次使用和反复使用组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反复使用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87.00)和重度损伤率[6.7%(1/15)比26.7%(4/1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次使用与反复使用的永久动脉瘤夹均可引起血管壁急性损伤,动脉瘤夹反复使用可致血管壁局部坏死,术中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后出现的血管壁瘤样突起,其主要发生在大血管,最常见于腹主动脉和颅内动脉。动脉瘤的高发年龄是40~60岁[1],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吸烟、男性以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比较常见的遗传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包括马凡综合征和洛伊迪茨综合征。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NF)-κB在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收集18例动脉瘤标本,根据Hunt-hess标准分为破裂组10例、未破裂组8例;取开颅夹闭术中获取入路同侧血管10份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标本病理学改变,α-actin染色结合电镜观察计算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TLR4、NF-κB、CD6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标本中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动脉瘤血管壁分布有少量阳性平滑肌细胞,而正常血管壁平滑肌细胞α-actin染色几乎均为阳性,其中破裂组、未破裂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破裂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未破裂组TLR4、NF-κB、CD68、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破裂组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未破裂组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破裂组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损伤介导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壁炎性反应和平滑肌细胞介导的退行性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是动脉管壁遭到破坏或结构本身异常而形成的一种梭状、囊状、哑铃状或多发性扩张性病变,可发生在动脉系统任何部位。我们就内脏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0例老年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体征,探讨其诊治方法。结果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患者可表现为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尿酸、血肌酐、类风湿因子的增加,体重下降,可伴有输尿管梗阻,影像学检查可见动脉瘤血管壁增厚及血管周围组织炎症,早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山莨菪碱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可恢复正常,且动脉壁及周围炎症可减轻或消失,输尿管梗阻可缓解或消失。结论以突发的剧烈腹痛主要表现且伴有 C 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下降,而无瘤体破裂征象者,应高度怀疑多发性炎性动脉瘤的发生,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以达到尽早诊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腹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它的直径和花园浇水用的软管差不多大小。它通过人体的胸部绕到人体心脏,然后向下一直延伸到腿部动脉。像人体内其他的血管一样,主动脉可导致动脉硬化。有害的脂肪堆积在血管壁里形成斑块,并破坏动脉壁。流经主动脉的血液的恒定应力(因高血压而加剧)可导致动脉壁的薄弱点处隆起。这个隆起处最有可能在腹部形成,因此被称为腹部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  相似文献   

15.
炎性反应在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颅内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主要考虑是由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反应共同引起。已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壁中存在的炎性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且可分泌多种效应分子,削弱和破坏血管壁结构。因此,研究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及其效应分子在颅内动脉瘤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差异,将为探索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前者是因为脑供血动脉的闭塞、狭窄、血黏度增高、严重动脉硬化及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性病变所导致的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等;后者主要是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以及高血压等导致的动脉破裂。  相似文献   

17.
血管壁结构成分和 (或 )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管发生病变 ,为此 ,作者筛查了动脉瘤患者endoglin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研究包括 196例无亲缘关系的日本病人。其中 ,82例为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 (平均年龄 6 0 2岁 ) ,均经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 6例头外伤、30例头痛 ;7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58 8岁 ) ,MRA或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动脉瘤 ,且临床检查无动脉瘤相关危险因素 ,无动脉瘤家族史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史。PCR法扩增endoglin基因第 7外显子分析多态性 ,再次扩增出现变异电泳图谱的DNA带进行直接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对动脉瘤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例应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患者,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软件,重建三维血管模型。于支架置入前,截取动脉瘤并修补瘤颈部对应的血管壁,模拟单纯弹簧圈致密栓塞的结果。对比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形态改变,分析不同血管形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液流线、压力及壁面切应力(WSS)等。结果①与单纯弹簧圈致密栓塞对比,支架置入后,血管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和A2段血管夹角增加14.4。;②支架置入后,瘤颈部所对应的血管段内,血液涡流明显减少,流线趋于平直;③单纯弹簧圈致密填塞后瘤颈部平均WSS为11.55Pa,支架置入后,该血管壁平均WSS为7.93Pa,下降31.3%。结论支架置入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可明显改变载瘤动脉的形态,并改变局部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动脉瘤的WSS。  相似文献   

19.
周文科  赵洪洋 《山东医药》2009,49(48):45-4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完成的421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壁动脉瘤16例(占3.8%)共17个动脉瘤,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动脉瘤均发生在眼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之间的血管壁上。17枚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共用20枚动脉瘤夹,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均夹闭成功,14例痊愈,2例瘫痪。结论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反复多次应用临时阻断夹及跨血管动脉瘤夹对动脉瘤的夹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择适当囊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提高对囊性动脉瘤的认识和改进其治疗方法。囊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主要有 :(1)静脉移植法 ;(2 )改变血液动力学诱发法 ;(3)血管壁中层破坏法 ;(4)选择具有遗传倾向的动物法 ;(5 )假性动脉瘤制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