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4~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区8所幼儿园的1294名4~6岁儿童,测定血红蛋白、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营养知识。结果: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含量为(123·76±12·95)g/L,男童略高于女童,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贫血检出率为10·4%,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中,偏食挑食是贫血的危险因素,喜吃水果、喝牛奶和家庭月收入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的健康应从学龄前抓起,在幼儿园儿童及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合理调整儿童饮食结构,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可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朐县儿童青少年贫血情况,探讨贫血防治对策。[方法]于2004 年5 月10 日至6 月10 日对临朐县内12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氰化高铁法,利用KJ 2G型血红蛋白仪进行测定。[结果]共体检6 201人,贫血者1 269人,贫血患病率为20 5%。其中男生贫血患病率为19 4%,女生贫血患病率21 9%;农村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8 2%,城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16 7%。[结论]临朐县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农村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3~6岁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3~6岁儿童营养不良现状,为《云南省儿童发展纲要》进行评估及循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云南省16个地区12个民族3~6岁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营养不良总的患病率为:发育迟缓20·0%,低体重14·4%,消瘦3·2%;城市/农村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发育迟缓9·1%/32·8%,低体重37·7%/22·4%,消瘦2·7%/3·7%;男/女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发育迟缓22·0%/17·9%,低体重15·8%/13·0%,消瘦3·3%/3·0%。16个地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发育迟缓1·9%~53·9%,低体重3·4%~32·6%,消瘦1·7%~12·0%;12个民族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发育迟缓9·30%/65·8%,低体重7·7%/33·8%,消瘦1·4%~11·0%。结论:云南省3~6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较为严重,同一地区营养不良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P<0·01),山区高于坝区(P<0·01),男童高于女童(P<0·01),不同年龄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民族营养不良患病严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沿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铁减少(ID)、缺铁性贫血(IDA)及铁缺乏症(ID+IDA)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城市、农村为调查点,随机抽取1382例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测末梢血血红蛋白浓度、锌原卟林、血清铁蛋白等指标。结果:学龄前儿童ID、IDA、铁缺乏症(ID+IDA)患病率分别为25.8%、4.9%、32.9%。农村学龄前儿童ID、IDA患病率为21.8%、6.9%、IDA者Hb(102.4±6.9)g/L,城市学龄前儿童ID、IDA患病率为29.6%、2.1%、IDA者Hb(105.8±4.1)g/L。城市学龄前儿童ID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5),农村学龄前儿童IDA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且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城市(P<0.05),城市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为30.7%,农村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为35.0%,农村与城市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症是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以隐性缺铁多见,缺铁程度较轻;农村缺铁程度重,贫血为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以后河北省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其趋势。方法对3367户农村家庭11627人进行了体格检查获得身高、体重、血压并采血检测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诊断和统计超重、肥胖、高血压、贫血、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等患病率;同时对其中1080户进行膳食调查获得人均日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综合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结果调查表明目前河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是植物性膳食模式,与1992年相比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谷类食品消费减少,肉与肉制品、蛋奶豆类及其制品消费比10年前增加但仍不足,油脂消费增加超过平衡膳食宝塔提出的参考摄入量,食盐摄入过多,钙、维生素A摄入严重不足。与10年前比较学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加显著;18岁以上成人标化患病率:超重率30·4%,肥胖率13·4%,高血压率25·9%,糖尿病率1·8%,糖耐量受损率0·98%,血脂异常率25·0%;单项血脂成分患病率:高甘油三脂血症15·3%,高胆固醇血症3·2%,胆固醇边缘升高3·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0·8%;贫血标化患病率8·7%,贫血高发年龄是学龄前儿童(16·5%)和青年妇女(16%)。结论河北农村18岁及以上成人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膳食结构、饮食和健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由于营养引起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急需加强膳食指导和营养干预,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探索学龄前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5 313名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红蛋白浓度,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根据各Z评分计算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及消瘦率。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特征人群贫血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与体格发育的关系。结果贵州省农村地区5~6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8.1%(26.9%,29.3%),以中重度为主(占总贫血人群的54.3%),不同年龄(P=0.0003)及地区间(P0.0001)贫血检出率不同。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因素后,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分别为非贫血组的1.57倍(OR=1.57,95%CI:1.21,2.01)、1.59倍(OR=1.59,95%CI:1.26,2.01)。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贫血可能会增加学龄前儿童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余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573-5576
目的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农村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我国农村学龄前儿童(0—5岁)贫血患病率较高。1990年全国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的101个县基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儿童的营养贫血患病率平均为38.12%最高为67.08%。最低为13.47%。贫血患病率以6个月-1岁儿童最高,在50%—54.12%,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有明显的降低趋势。6个月-1岁儿童贫血患病率高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北省6月~5岁儿童贫血患病状况,为今后开展儿童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河北省24个县、3个城市6月~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Hb)含量测定。结果:共检测儿童3 992人,平均Hb含量为(123.5±11.7)g/L,贫血人数为835人,贫血患病率为20.92%,以轻度贫血为主,占88.9%。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22.71%)高于城市(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00)。男孩贫血患病率为24.18%,女孩为2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17)。6~24月龄儿童是贫血患病的高峰阶段,最高峰在12~18月龄,为32.51%。贫血儿童低体重患病率和生长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不贫血儿童,RR=1.68和RR=1.80。结论:河北省6月~5岁儿童的贫血状况不容乐观,重点地区在农村,重点年龄是2岁以下。今后应加强儿童贫血防治力度,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河北省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学龄前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和评定乌鲁木齐市学龄前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乌鲁木齐市所属9个区中随机抽取3个区的9所幼儿园中1483名3~6岁儿童,测量体重和身高,检测龋齿患病情况及血红蛋白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的均值与2005年我国9城市比较。结果: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中所有年龄组男、女童体重、身高测定值均为男童大于女童,且均高于2005年9城市标准。营养不良、贫血、肥胖及龋齿的患病率分别为0.9%、6.1%、9.6%及40.6%,不同年龄龋齿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学龄前集体儿童体格发育良好,肥胖患病率高于其他城市,应加强健康教育,严格按照疾病的防治常规制订防范措施,做到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综合防范,群防群治,减少疾病的患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光电比色法和微量毛细玻璃管法,测定了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和血球压积等,了解北京市城区托幼机构、散居和郊区(半山区)的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发现郊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市区托幼机构及散居的儿童。从各年龄组来看,7个月至2岁患病率最高。市区二个托儿所三天称重法膳食调查结果,儿童铁的摄取量平均为8.6mg,达不到供给量标准,而一幼儿园用记帐法膳食调查表明,这些儿童铁的平均摄取量超过供给量标准,达12.8mg,其贫血发病率显著下降。因此,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尤其婴幼儿贫血的发生,膳食中铁供给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79,自引:18,他引:4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方法 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4个部分。结果 城市居民能量食物来源构成中,谷类食物仅占48.5%,脂肪供能比高达35.0%;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于合理(61.4% vs.27.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低体重率为7.8%。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人群贫血患病率为15.2%。人群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2.6%;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依次为2.9%、11.9%、7.4%。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30.2%、247%、25.0%。中国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以及年龄别差异。结论 中国人群的健康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城乡个体营养与健康水平的差异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0~6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甘肃清水、康乐、古浪、陇西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共检测5 454人,男童贫血患病率8.60%,女童贫血患病率8.26%;2006~2010年不同年份男、女童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变迁儿童血红蛋白均值有所提高,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儿童贫血高峰均在24月龄以内,最高峰集中在12月龄及以下,随后逐渐降低。结论:甘肃省0~6岁儿童贫血状况不容乐观,重点地区在农村,尤其针对2岁以下儿童加强贫血防治,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规范集居儿童的卫生保健管理,为提高本省托幼机构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年报制度,对2006-2017年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的常见疾病及托幼机构的卫生评价与保健人员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龋齿患病率最高(31.83%),其次为视力不良、贫血、肥胖、营养不良和弱视;从趋势看,2006-2017年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肥胖患病率、视力不良患病率及龋齿患病率上升;城市托幼机构在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和龋齿患病率低于农村(t=-3.26、-2.87,P<0.05),视力不良率和弱视患病率高于农村(Z=-2.98、-2.56,P<0.05)。全省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数量及专职率上升,专职率为36.05%,城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专职率高于农村(t=6.48,P<0.05)。全省托幼机构中,幼儿园卫生评价合格率为98.67%,托儿所卫生评价合格率为96.72%,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1,P>0.05)。 结论 根据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率采取相应的对策,重点关注口腔保健和视力保健,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专职率有利于促进儿童卫生保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广西学龄前儿童生长期发育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龄前儿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广西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6岁以下儿童1511名体检资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城市学前儿童的平均低体重率(8.50%)和生长发育迟缓率(14.33%)明显低于农村学前儿童(分别为21.16%和30.90%);但消瘦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84%和2.25%)和肥胖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2.87%和3.00%)未见显著差异。从生长迟缓率的变化来看,城市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三个年龄组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0.14%、13.85%和13.10%;而农村的儿童随年龄增长反而上升,三个年龄组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6.26%、30.87%和35.83%。结论6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令人担扰,尤其农村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比例较大,超重和生长发育不良并存,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治疗单元的概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逐渐增多,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的重视,并成为一项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多数学者把网络成瘾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网络成瘾又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临床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与满足,下网后烦躁不安感;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他人交往;以网上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2-2012年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02年营养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13个监测点共7 075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2009-2012年的广东省居民营养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9区/县城乡调查点抽取2 319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 2009-2012年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7.3%和4.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8.9%和6.5%)均高于女生(5.3%和2.2%),城市超重率和肥胖率(9.3%和5.6%)均高于农村(4.7%和3.2%);以9~11岁组超重率(8.8%)和肥胖率(6.0%)最高。与2002年比较,除城市女生肥胖率下降外,城市男生、农村男生和女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明显上升,其中农村超重和肥胖增幅高于城市,男生增幅高于女生。结论 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较2002年有较大上升,其中农村、男生和9~11岁超重/肥胖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2012-2018年云南省的数据,分析云南省城乡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性疾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昆明市五华区和曲靖市会泽县各4个乡镇(街道)辖区内常驻的5岁以下全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年WHO儿童生长发育和贫血诊断标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达30%以上(经过高海拔校正),已属中度公共卫生问题,7年来明显降低,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农村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年来随年度变化,农村各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云南省城乡儿童营养性疾病状况明显改善,相关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使西部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宜继续深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2002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6岁以下儿童共3569名体检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 男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0-1岁女童及4-6岁男童肥胖率较高,分别为7.8%,9.8%;消瘦率、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其中消瘦率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相似,男童均以4-6岁年龄段最高,女童均以2-3岁年龄段最高。结论 6岁以下农村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忧,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