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78例常规手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较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经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行乳腺癌保乳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23例,行乳腺癌保乳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两组术后均按乳腺癌临床指南治疗,并对两组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术后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23.8%(5/21),疼痛发生率为14.2%(3/21)。对照组术后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73.9%(17/23),疼痛发生率为43.4%(10/23),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Ⅰ、Ⅱa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能明显减轻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2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术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并和随机抽取的同期30例未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的患者作对照。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出现上肢感觉障碍的几率为12%,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8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侧上肢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66例行根治术的Ⅰ、Ⅱ、Ⅲa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对照组(39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两组患者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1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52%、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9.62%、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5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可明显减少患者上肢内侧感觉障碍和上肢水肿发生率,并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解剖及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1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拟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ICBN,对照组(30例)拟行常规手术切除ICBN;两组术后均按乳腺癌临床指导治疗;对两组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1.3%及83.3%,针刺痛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3.1%及36.1%,有显著性差异;皮肤感觉异常面积分别2.5 cm2及10.2 cm2;经6~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 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针刺痛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及验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即保留组(31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切断组(37例)行常规手术时切除肋间臂神经,对2组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保留组及切断组术后患侧发生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9.7%(3/31)及73%(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4个月随访均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选择I、Ⅱ、Ⅲa期乳腺癌病人65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60例(成功率为92.3%),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病人能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结论:对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和术区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也不增加腋窝肿瘤的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59例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以及2008年1月~2010年1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53例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及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变化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术后两组均随访1年,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转移或死亡。病例组术后1年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73.6%,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I、Ⅱ、Ⅲa期乳腺癌行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前提下,显著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10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肋间臂神经保留情况,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72例,切除3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7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72%(7/72);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4例中,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1.18%(31/34),P<0.001.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问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21例,切除肋间臂神经5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3例,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2例病人有感觉异常。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候添 《当代医学》2010,16(10):78-79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O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4例.经胸大肌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ICBN;对照组64例,清扫腋窝淋巴结同时切除ICBN。术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上肢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高达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12.
郭雁翔 《甘肃医药》2009,28(6):442-44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1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肋间臂神经保留情况,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15例,切除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15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正常13例,异常2例;4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4例有感觉异常;随访36个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15例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保留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两组患侧上臂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随访1、6、36个月,2组患者局部均未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上臂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18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1例,切断肋间臂神经组患侧上臂内侧均发生麻木.12例上肢有烧灼样疼痛,上肢沉重,有蚁行感,6例感觉减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106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5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术后均按乳腺癌行规范化综合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32例患者无感觉方面上的变化,3例发生感觉麻木,2例上肢出现烧灼感,13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而对照组术后7例患者出现腋窝无汗,19例发生感觉麻木,11例上肢出现烧灼感,13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肋间臂神经保留组42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而对照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患肢疼痛。两组上肢感觉变化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9例I、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5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1.43%,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为88.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0,P<0.0001).结论 早期乳腺癌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将于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4例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实验组)42例及切除肋间臂神经组(对照组)82例,对比术后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约11.9%,对照组约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对早期乳腺癌(Ⅰ、Ⅱ期)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上臂内侧感觉障碍,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49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中,30例保留肋间臂神经,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30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正常27例,异常3例;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患者术后18例有感觉异常.随访2年,保留肋间臂神经的30例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2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淋巴结切除数量,复发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宝康 《河北医学》2011,17(2):227-229
目的:探讨保乳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时保留ICBN,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并与切除ICBN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保留ICBN患者患肢的感觉障碍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时保留ICBN是可行的,它能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术时常规切除ICBN,治疗组3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ICBN。术后均按乳腺癌规范治疗,并行康复运动,严密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3、6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7%、6.7%、6.7%和77.4%、64.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4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常规保留ICBN,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