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日喜读张长恩教授主编的《中国汤液方证——张仲景方证学》(以下简称《方证学》),收获良多。其分析详尽清晰,附有方证结构图,图文并茂,发前人之未发,将方与证的关系作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升到学科的高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经方运用到临床提供更完备的思路,可谓为仲景学说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汤为经方,<伤寒论>中其三见:一为阳明篇中"食谷欲呕"的肝寒犯胃证;二为"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的少阴证;三为"干呕,吐涎沫,头痛"的厥阴证.<金匮要略>有"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条文,亦是浊阴上冲,胸阳不宣所致.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多年,偶有心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现代方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大柴胡汤古今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紧扣大柴胡汤方证这一主题,重点对资料库中的用方症状和治疗病症进行了精确的筛选、严格的归类、全面的统计、认真的分析,得出了大柴胡汤方证的主要指征、参考指征、客观体征。并以此结论与张仲景的经典方证作比较,发现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并非本质的区别。还补充了经典方证舌脉指征的不足。同时对大柴胡汤运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方以肝胆胰的感染性疾病为主要治疗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1泻心汤出处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组成。《金匮要略》原著中论及泻心汤的原文有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的条文: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  相似文献   

6.
黄仕和 《新中医》1995,27(9):56-56
吴茱萸汤新用/黄仕和1眩晕茹××,男,32岁,农民,1992年8月10初诊。患者头晕目眩半年,曾经在门诊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药用能量合剂、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B12等治疗罔效。中医有作血虚治疗.投以归脾汤之...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汤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茱萸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经历代医家应用治疗头痛效果良好,其温经散寒止痛之法适用于肝胃虚寒头痛的病人。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头痛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实邪多表现为肝风、肝火、痰浊、瘀血等,而正虚的表现多为气血虚损、肝肾精亏和肝胃虚寒等。对于肝胃虚寒、浊邪上逆之证,疼痛发作是由于虚寒而致浊邪上逆,当扶正以祛邪。故而即使在发作期,治疗多先用扶正为主,或扶正以祛邪。吴茱萸汤的治法、组方,符合虚寒头痛的转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春 《新中医》1997,29(2):54-54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原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脘腹作痛,巅顶头痛以及少阴吐利之证。笔者临证根据其温补肝胃之功效,用本方加减变通,治疗其它疾病,获得满意效果,兹举例如下。1 阳萎阴缩宋××,男,33岁,1989年12月21日初诊。1年半前因骑自行车跌倒致右胫腓骨骨折,本地某游医嘱其当天1次用白酒50g冲服三七粉30g,第2天又用白酒50g冲服三七粉20g,2日内共服三七粉50g。服用三七粉3日后感少腹阴器隐痛。尔后在当地卫生院住院3个月,未行房事,骨折痊愈,出院后又遵医嘱戒房事3个月。戒期满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扩大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方法:临床运用吴荣萸汤治疗眩晕、头痛、胃脘痛、休息痢。结果:四证治疗后愈而不复。结论: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证,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是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良方。原书论本方证治有“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和“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从以上所论,可看出在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证中用本方论治,虽然临床证候不同,但其病机都是阴寒之气上逆犯胃,故可用一方而治。  相似文献   

11.
化肝煎首载于《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丹皮、芍药、土贝母、泽泻、栀子7味药组成,主治怒气伤肝所致的胁痛等,临床应用广泛。对化肝煎处方来源、历史沿革、单味药基原及炮制方法进行文献考证,为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中质量标准研究及制剂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泻心汤的适应症,通过从中国现代中医药学临床专著、现代医学期刊中收集到的172例泻心汤主治个案的统计分析,得出泻心汤主治疾病为上消化道出血、鼻衄、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精神分裂症、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主治症状为烦躁、大便秘结、口渴、面色赤、胸腹痞满、小便黄、发热、腹痛、衄血、失眠、吐血等。还对泻心汤证患者的体质及泻心汤用药剂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乌头汤药物组成,结合方剂“隐效”,探讨乌头汤方证的拓展应用,突破经方传统的应用范围,丰富乌头汤的配伍内涵信息,为更好地运用乌头汤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何莉娜  孙景波 《河南中医》2013,33(6):821-823
诸多医家认为《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证为“膀胱蓄血”之证,但通过研究各注家的观点,结合临床分析此方虽可治“膀胱蓄血”之证,但其使用不能拘于膀胱.故临床遣方用药,当方证对应.  相似文献   

15.
三生饮的组方配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生饮全方显著增加脑血流量、股动脉血流量、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舒张压及颈动静脉氧分压差,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拆方。全方毒性小,姜片起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2例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胃镜下结果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镜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痛、噎膈、恶心呕吐3个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临床运用大青龙汤的经验,心得体会有三:一、立法处方前要有清晰的病因病机认知,即该"里热、烦躁、无汗"是缘由于表寒过甚、皮毛闭塞、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二、要有温热病截断扭转的急诊意识,用药要不失时机,但要中病即止;三、要有坚定的中医辨证立场,千万别受西医"炎症、重症感染"的思维所干预,只要认证准确,就要胸有成竹地走自己的辨证施治思路。用大青龙汤,注重的是"寒邪外束,郁热内聚"的主证和病机特点,临床并非拘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等原文字眼。如是,对流感、肺炎、败血症、风湿热证、脑炎等多种病证,只要病机符合,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解读麻黄汤组成,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辨治太阳伤寒证(风寒表实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重视临证合方运用麻黄汤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知网(CNKI)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直观地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通过对纳入的1116篇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近10年真武汤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真武汤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该领域目前已经形成较多的研究团队,但是各团队之间合作并不紧密。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新药的制剂提取方法、网络药理学、名医医案的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是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论治著作,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其中许多经方被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桂枝汤便是其中之一。作者根据收集的近10年文献资料,概述了桂枝汤及其类方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