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检测了86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和63例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功能4项指标,结果分析脑梗塞生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是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的花环率升高,同时伴有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增因子活必降低及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颅脑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关系。检测3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SOD,血清LPO变化。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抑制率则明显 高;红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LPO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和肿瘤红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采用受体粘附法测定79例宫颈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对33例患者作了手术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宫颈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E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及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显著降低(P<0.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显著升高(P<0.001)。且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具相关性。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治疗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对放疗宫颈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TNF的影响。方法: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检测试验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结果:艾灸可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的形成率,增强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延缓TNF的下降趋势。结论:艾灸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提高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机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机体硒状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我们测定了20例老年冠心病人及24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同时测定其血浆及红细胞硒含量、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 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施环率明显下降。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P均<0.01)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及红细胞硒含量下降;(P均<0.01)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显著升高。(P<0.005)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与血硒水平呈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微量元素硒缺乏;低硒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硒缺乏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治疗中适量补硒可能安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ACCVD)红细胞(RBC)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结果ACCVD组与健康组相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率与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与红细胞粘附抑制因子(RFIR)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ACCVD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亦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3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研究,结构表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升高,而增强因子则下降,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发现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正常,而非由于红细胞粘附过多免疫复合物所致,而是由于红细胞膜表面C3b受体数量减低及免疫调控失调所致,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患者易患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急性期与NO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在80年代初,Siegel等首先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后,关于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脑梗死急性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血清NO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两者在脑梗死急性期参与组织损伤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浩然  张路 《华西医学》1993,8(2):175-176
本文测定34例CRF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其调节因子活性。结果显示:CRF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R)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无明显改变,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EFER)降低,抑制率(RFIR)升高,血中CIC阳性率为76.47%;相关分析CRF患者RBC-C_3bER与EFEB及RFIR呈正负相关。提示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其调节系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E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ATER)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同时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术前C3bRR、RFER、3项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均降低,ICR、RFIR增高;鸦胆子油乳灌注后C3bRR、RFER、ETER、ATER、NTER升高,ICR、RFIR降低,在术后2个月达到峰值,6个月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黏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14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健康人比较,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呈高凝血症和(或)红细胞聚集症.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脑栓塞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脑血栓的全血高切黏度与RBC-ICR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存在RCIA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且是缺血性中风病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1例为卒中组,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并以同时期门诊体检中心42例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受试者入院第1天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组早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 的变化,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4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 水平,并与20 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清IL- 6 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 。恢复期血清IL-6 稍高于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急性期血清IL- 6 升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血清IL-6 升高,恢复期已降至基本正常。脑缺血、缺氧及脑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可能是脑梗塞急性期血清IL-6 升高的重要机制。IL-6 升高对缺血神经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媛媛  王琪 《检验医学》2014,(10):1028-103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cy、NO、ET-1及VEGF水平,计算异常检出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Hcy、ET-1、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NO、ET-1及VEGF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cy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脑梗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88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而浅表性胃炎患者RBC—C3bRR、RBC—ICR、RFER、RF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检测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对于鉴别诊断和评估愈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Lp—PLA2、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Lp—PLA2、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病情程度加重,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以及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Lp—PLA2、CRP水平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稳定性,可作为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110例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睾酮(T)的水平,分析其与病程、病情、梗死部位、梗死灶数量及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FSH、LH、E,水平下降,T升高,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期中、重型组血清FSH、E2、T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型组(均为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垂体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的紊乱,其随着疾病的恢复逐渐趋于正常,且这种紊乱不受梗死部位、梗死灶数量及梗死范围的影响,而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纳入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分为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组6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组58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EMS-9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阳性率高于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Logistic回归提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微栓子信号阳性的危险因素(OR=1.013,P<0.01)。结论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阳性率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更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微栓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