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A组)44例,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43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d,B组给予贝那普利5~10mg/d,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分别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INS下降,HOMA-IR下降,HOMA-IS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间FINS、HOMA-IR、HOMA-I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两者均可改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B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片治疗,C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A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总有效率均为95%,A组总有效率为70.00%,B、C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的治疗副作用。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好于单一用药,且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与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  陈伟  张涛  杨容 《西部医学》2010,22(8):1463-1464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110例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于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7.3%(107/1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改善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比较两组降压效果、血脂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脂各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3.2%和8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不良反应较小,停药后能逐渐恢复。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光星  林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2-1573,1587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和β-受体阻滞荆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组,其中贝那普利组40例,对其单独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40例,对其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联合治疗组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脏能力衰竭患者的有效程度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和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对照组(30例)予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一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酐方面,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联合用药,除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外,在肾脏保护方面强于应用ACEI+CCB.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较对照组的81.3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贝那普利治疗效果,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且不影响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依矧5普利单用与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依那普利组(B组)及缬沙坦、依那普利联合纽(C组)各20例,分别口服缬沙坦80~160毫克、依那普利5—10毫克、缬沙坦80毫克联用依那普利5—10毫克。均为每日早上一次服,疗程10.周。服药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化验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做常规12导联心也图,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自身比较均有明显下降,A、B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各自单独应用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后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贝那普利(或)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前、服药4周及服药3个月后测量高血压患者的baPWV、血压和动态血压,用欧姆龙PWV/ABI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baPWV与年龄、24hSBP、24hSSD、24hDSD有关(P〈0.05),与24hDBP无关(P〉0.05);服用贝那普利4周后有76%的患者血压达标,血压达标的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未达标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个月后,所有病人血压均达标,原来血压达标组的baPWV与原来未达标组的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来血压达标组进一步改善。两组治疗前后baPWV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与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有影响,积极降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持续平稳降血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27例)、缬沙坦组(26例)、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组(联合组,27例),三组患者均连续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治疗2周,在此基础上,三组分别采用贝那普利、缬沙坦、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对所有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清电解质(K+)、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蛋白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与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FPG、K+、BUN、SCr、Ccr及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尿蛋白方面疗效较单一用药好,临床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2.
闫海鹏  王静凤 《中外医疗》2010,29(35):28-28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90例,同时伴有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缬沙坦加赖诺普利组(B组),赖诺普利组(C组),每组各30例。用药4个月,测量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A、B组及C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和C组比较,在降低血压及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方面(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与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但二者联合应用疗效高于单独用药,降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张海新 《当代医学》2011,17(10):129-130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单独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和氨氯地平组(B组)及联合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C组的总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显效率达76.7%,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显效率,但三组间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66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使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8%,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治疗,能显著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的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纯应用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6周的治疗后,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0%。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3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舒敏 《中国医疗前沿》2012,(5):29+96-29,96
目的比较不同的药物组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缬沙坦(代文)加硝苯地平缓释片(得高宁),B组采用吲达帕胺片(寿比山)加贝那普利(洛丁新),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血压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A、B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心绞痛疗效评定显著优于B组(P〈0.05),有效率分别为80.6%、69.4%,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代文)合并硝苯地平缓释片(得高宁)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上能更安全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任向军 《华夏医学》2014,27(4):11-1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A组,n=43)和单用缬沙坦对照组(B组,n=43)。对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下降,A组下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95.3%,B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有效率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有效方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8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60例)接受贝那普利治疗,B组(60例)接受缬沙坦治疗,C组(60例)接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20周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B)、血清胱抑素C(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MAP、UAER、β2-MG、TGF-β、CysC均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EDN具有改善肾功能、耐受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沈卫新  高顺忠 《吉林医学》2010,31(31):5554-5555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成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贝那普利片10mg,1次/d;B组患者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C组患者单用贝那普利片10mg,1次/d;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降压有效率为95.50%,左旋氨氯地平组为60.0%,贝那普利组为53.3%。B、C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