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6):40-41
1.两性霉素B适用于下列真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隐球菌病、北美芽生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由毛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内孢霉属和蛙粪霉属等所致的毛霉病,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孢子丝菌病,曲霉所致的曲霉病、暗色真菌病等。本药尚可作为美洲利什曼原虫病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真菌感染是临床上的顽固疾病,尤其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真菌侵入内脏及深部组织可引起严重疾病。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爱滋病患者的日渐增多,真菌感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迄今对内脏真菌病有效,即治疗多数致命性全身真菌病的抗生素只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Am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青霉菌等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50年代以来,已成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3.
酮康唑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最近已批准口服给药治疗如下真菌感染:食道念珠菌病、慢性皮肤念珠菌病、口腔炎、念珠菌尿、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类球孢子菌病。本品不能用于深部的念珠菌病、曲菌病或毛霉菌病。酮康唑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的14-脱甲基化反应,阻碍了羊毛甾醇转化成麦角甾醇,从而导致真菌膜通透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纳涛 《药学进展》2006,30(12):573-575
皮肤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浅表皮肤真菌感染疾病,由毛藓菌、小孢子菌或表皮藓菌等丝状真菌引起,通常难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是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主要抗真菌药,可分为3类:唑类、烯丙胺类和吗啉类,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致命性系统真菌感染的第一、二代唑类药物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医学的进展显改善了重症患及免疫抑制患的预后,但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却在逐渐增高。念珠菌病(IC)和曲霉病(IA)是当前抗真菌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组织胞浆菌和球孢子菌病以及一些罕见真菌病的发病率在亚洲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孢子丝菌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若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其疗效可靠。但在临床上常有误诊误治。现介绍本院1985~1994年收治的16例孢子丝菌病的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与领域均有显著的拓展。目前的治疗焦点主要集中于系统感染方面(深部真菌病),特别是某些少见真菌的致命性感染逐年增加[1]。文献报道多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系统性药物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仅涉及单一病种的零散临床试验研究。通常浅部真菌感染(superficial mycoses)指限于皮肤最外层(表皮)、甲板、毛发和黏膜的真菌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为皮肤癣菌、糠秕孢子菌、念珠菌等。此类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可占全部皮肤病的1/4左右[2],其中以手足癣和股癣发病率最高且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根据2000年1月~2005年6月的中、外文文献报道,分别从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进行综述。结果:近年来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新的抗真菌药及现有药物的新剂型的增加,将会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玮峰  张晔 《中国药师》2011,14(8):1203-1206
近年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免疫抑制药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器官移植、放射治疗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迅速蔓延,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等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深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已上升为第三大传染性疾病。最新统计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0.
鼻孢子菌病为鼻孢子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我科由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共诊治鼻部孢子丝菌病5例,现将此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例鼻部孢子丝菌病患者中,其中男3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17~53岁,其中20岁以下1例,占20%,20~30岁3例,占60%,30岁以上1例,占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