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根据胆道蛔虫症系脏寒入膈的病机,以温脏安蛔,降逆止痛之法,自拟胆蛔汤治疗本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胆蛔汤由槟榔30g,乌药、乌梅各10g,延胡索、干姜、制军、藿香各10g,木香6g,沉香3g,半夏6g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曾治患者王某,女,18岁,因5年来3次出现腹痛吐蛔,4日前腹痛再次发作而就诊。诊见T38℃,胃脘部压痛明显,右胁部叩痛,苔黄腻,舌质绛,脉沉弦。B超示胆总管扩张,有条状回声。诊为胆道蛔虫症伴感染。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予胆蛔汤加黄柏、黄芩、丹皮、柴胡各10g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安蛔通腑汤治疗胆道蛔虫症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1岁;有排蛔虫史者54例,吐蛔虫史者24例。血栓:白血球10.0x109/L万以下55例,10.0x109/L万以上23例,中性0.70以下59例,0.71~0.80者13例,0.80以上6例,酸性增高78例。粪检有蛔虫卵62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乌梅10g、川椒10g、使君子10g、积壳109、黄连Zg、生大黄10~15g,随证加减:发热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寒甚者加干姜以温脏祛寒;气血亏虚者…  相似文献   

3.
方药组成:柴胡12克、乌梅12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郁金12克、大黄10克、花椒6克、苦楝根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剂量减半。功效:清热利胆、杀虫止痛。适应症与加减:适用于胆道蛔虫症属胆  相似文献   

4.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小儿科的一种较常见急症 ,自 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安蛔汤治疗本病 3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 ,男 10例 ,女 2 2例 ;年龄 6~ 13岁 ;病程 1~ 7天。诊断标准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或汗出肢冷 ,或呕吐、吐蛔 ,或大便排蛔 ,时发时止 ;大便虫卵检查提示蛔虫卵阳性 ;B超提示胆道蛔虫。2 治疗方法 自拟安蛔汤 ,由乌梅、茵陈、大黄、黄柏、川椒、川楝子、干姜、党参、当归、枳壳、甘草各 6~ 10 g,肉桂 1~ 3g组成。每日 1剂 ,水煎 2次 ,早、中、晚各服 1次 ;治疗期间忌食荤腥油腻之物。3 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枳实30克,川楝子、乌梅各20克,山楂、槟榔各15克,花椒10克,胡黄连6克。加水400ml,煎至100ml,加醋100ml,分四次一日服完。加减:呕吐加法半夏10克;便秘加大黄10克,元明粉20克(化服)。治疗效果:共治疗53例。其中腹痛呕吐消失,排出蛔虫,随访三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45例;症状消失,三年内复发者为显效,共7例;无效而转外科手  相似文献   

6.
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症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胆蛔方治疗26例,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9.
胆道蛔虫症届中医蛔厥的范畴,笔者自199O年以来,用乌梅丸化裁为胆蛔Ⅰ、ⅱ、Ⅲ方,治疗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3~1O岁24例,11~15岁12例,16~ZO岁14例,21岁以上者28例;胆蛔1号方治疗32例,1号方治疗27例,皿号方治疗19例。本组病例均经B超检查证实。豆.2治疗方法1.2.1胆蛔1号方:乌梅3Og、摈榔159、苦梯子15g、使君子肉1Og、花椒6g、桂枝6g、附子6g、于美6g、细辛3g。适用于胆道蛔虫病初发之时,症见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突发剧烈疼痛,时作时止,呕吐诞沫或吐出蛔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胆道蛔虫症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系肠蛔虫病的一种并发症。笔者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时,用辨病及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自拟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辨病依据1.1 腹部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胆囊区阵发性剧烈绞痛、间歇期可不痛,患者自觉心窝部有“钻顶”感。腹部症状严重而局部体征轻微,仅上腹部剑突下偏右下方有轻度触痛,无肌卫。如合并胆道感染,可引起发热。可触到右上腹肌紧张。1.2 有肠蛔虫病史发作时恶心呕吐,吐蛔者更具诊断价值。2 辨证分型胆道蛔虫症就其临床症状的观察可划分为三型。即偏热型、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2.
驱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江苏丰县沙庄乡卫生院(221712)李新平【关键词】胆道蛔虫症,驱蛔利胆汤,验案笔者运用王光老师传授的驱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驱蛔利胆汤的方药组成乌梅15g,延胡索10g,槟榔15g,白芍15g...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利胆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治法乌梅30g,白芍20g,枳壳18g,花椒、槟榔、延胡索各15g,大黄、郁金各12g,木香10g,食醋50ml。上药(除食醋外)加水约400ml,煎15分钟后滤渣取液,于药液中加入食...  相似文献   

14.
我自1988年以来,在留观或住院的胆道蛔虫症病人经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胆蛔汤明显提高了止痛和排虫效果,现总结如下1自拟胆蛔汤药物组成川楝子、郁金、姜黄、白芍、木香、柴胡、半夏、乌梅、榧实、猪胆汁。发热呕吐加黄连、茱萸;腹胀大便秘加川朴、大黄;...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自拟胆蛔方治疗胆道蛔虫129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29例中男性40例,女性89例;年龄10~65岁。本组患者大多有蛔虫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剑突下剧烈疼痛,有钻顶感,阵发加重,向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全身出汗;胆俞穴压痛,重压时疼痛减轻;唇内粟粒累累,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带数,B超检查胆道内有条索状阴影。治疗方法胆蛔方基础方:厚朴9g、川椒目4.5g、吴茱萸4.5g、槟榔9g、使君子9g、白雷丸9g、鹤虱9g、八月扎9g、苦楝皮9g、百部9g、枳实9g、玄明粉10g、生大黄9g(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  相似文献   

16.
黎群 《江西中医药》1998,29(4):14-14
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拟利胆安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5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岁;病程最短1d,最长6d;单纯性胆道蛔虫病52例,合并感染者6例;临床表现以胃脘及右胁下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17.
胆蛔冲剂由乌梅、川椒、黄芩、木香、使君子、槟榔等中药组成。应用本药治疗胆道蛔虫症216例,总有效率达90.3%,其中临床治愈率为37.2%。临床证明,本品起效快,服用方便,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标本兼治胆道蛔虫症的有效新药。  相似文献   

18.
19.
胆胰管蛔虫症由于常并发急性胰腺炎,而后者发病率在急腹症中占第3~5位,尤其是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一直是内外科、加强病房临床和实验室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对胆胰管蛔虫症的积极治疗,以尽早解除梗阻及感染,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3年初到1995年底,对收住院的85例胆胰管蛔虫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诊断为胆胰管蛔虫症;男性26例,女性5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为44.17±15.54岁.50岁以下53人,占62.35%;50岁以上32人,占37.65%.1.2 胆胰管蛔虫症分类 单纯性胆总管蛔虫45例,胆总管并肝内胆管蛔虫2例,肝外胆管蛔虫5例,肝内外胆管蛔虫5例,肝外胆管胰管蛔虫2例,胆总管并胰管蛔虫1例.单纯性肝内胆管蛔虫2例,单纯性胰管蛔虫22例.  相似文献   

20.
胆蛔通下汤治疗胆道蛔虫病52例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425000)王东明主题词胆道疾病/中医药疗法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笔者于1987~1995年运用胆蛔通下汤治疗本病52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