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痿独取阳明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金军  陈尚杰  田琨  薄彤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8-469
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治痿独取阳明"并非专指脾胃,"治痿独取阳明"并非只取阳明,"取阳明"并非单用补法这三大方面来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既包括脾胃,也包括阳明之热,也包括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还包括阳明的循行."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不可偏颇,临床应随证使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内经》“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首先翻译原文,按其原文意义,分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探讨:(1)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2)治痿独取阳明与各补荥而通其俞的关系。(3)治痿取阳明是否专在补?从而阐明了治痿与取阳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药治疗痿病的最常用治疗法则。历代医家对其理解不一,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阳明"、"独取"的释义,"取阳明"并非"补阳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不仅指十二经脉中的"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还包括中焦脾胃乃至大小肠;"独取"非"仅取、只取",应当做"重视"解;"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施治。"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临床应随证应用,不可偏颇妄用。  相似文献   

4.
“治痿独取阳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历代注家,多从句中“独”字立论,认为治疗痿证只单独取于阳明。如张志聪云:“诸痿独取于阳明。”马莳亦云:“然则足痿而不能举者,由于阳明之虚,则治痿独取阳明者,宜也。”又如明代医家王肯堂说:“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而为痿,治痿  相似文献   

5.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6.
<正> 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原文是“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这是《内经》以前对痿证治疗的总结,被后世宗为治痿大法。痿证的范围较大,“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则,能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从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帝和岐伯对此持怀疑态度。在原文中,岐伯全面地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指出“所求不得”,“悲哀太甚”,“入房太甚”,“有渐于湿”,“远行劳倦”等均可以致痿。这些意味着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所以岐伯提出要“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说明对痿证  相似文献   

7.
浅谈治痿独取阳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痿病 ,《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日久痿废 ,手不摄物 ,足不任地 ,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 ,独取阳明”之说。笔者临床所见 ,仍有不少医家遵循此说 ,而忽略了辨证论治 ,造成疗效欠佳 [1 ]。故笔者借此对“治痿者 ,独取阳明”谈谈两点浅识 ,意在抛砖引玉。1 独取阳明非《内经》治痿之宗旨“治痿者 ,独取阳明”按字义解释 ,“独取”二字之“独”字应释为单独或唯一 ,“取”字应释为应用、采用 ,“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故“治痿者 ,独取阳明”之原意是指治疗痿病应…  相似文献   

8.
马丽  付娟 《光明中医》2008,23(11):1797-1797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亦云:"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后世医家一直将其作为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沿用至今,然后,痿证是否该"独取阳明",又如何理解"独取",历代医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是<内经>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从经络气血及藏象五体学说可见痿证取自阳明的妙用.而从"治痿非独脾胃虚"和"阳明非独补益"两方面分析,又显示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在辨证分型中,痿证除了"虚"和"热"为基本病因引起的证型外,临床上还包括寒湿凝滞导致的证型.  相似文献   

10.
杜旭 《国医论坛》2011,26(2):9-10
《内经》首次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治疗痿病广泛遵循的治疗原则。历揽前贤治疗痿病,不论选方用药或针灸治疗,皆重视对脾胃的调理,遵“治痿独取阳明”之法则。但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笔者还是有一些不同解读,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大法。"治痿独取阳明"其一强调补益脾胃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补中寓清,清利湿热以调理脾胃;同时注意根据脏腑经络、病机证候,重视辨证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属中医学"消渴""骨痿"范畴,而"骨痿"属于痿证之一。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从痿证的基本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入手试论(治) DOP,以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驰缓,肌肉枯萎,皮肤麻木,手足软弱无力或手足拘急,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内经》首先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其理精深,其义奥妙。现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有关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3.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14.
治痿独取阳明,历来被推崇为治疗痿证的准则。因为这是根据“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制机关也。”而来。宗筋者,前阴也,是诸筋之会。机关即“腰者身之大关节”。以此,全身的筋脉关节得以调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导致痿躄。痿躄者,是足不任地,下肢萎软之意。这些方面均强调了“治痿独取阳明”的重要性。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内经的理论在指导临床的同时也为广大的痿证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掌握经典著作的含义,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深奥的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谈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诊余医话     
(一) 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成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原则。然而痿证与阳明关系,究竟有多大,查《内经》中“脾”“湿热”与阳明有关的见二条: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  相似文献   

16.
"治痿独取阳明"既是历代医家论痿治痿的理论基础,又是后世临床各科治疗痿证所属范畴内各类疾病的基本法则。痿证与肺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肺系疑难病症之一,中医临床学者多从肺痿论治。故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特发性肺纤维。  相似文献   

17.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历代医家有很多有关痿证的记载,其中以《内经》的记载最为久远,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问·痿论篇》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治则:“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阴?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现结合临床将个人看法简述如…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明确指出了"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疗法则,成为后世痿病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后世各个朝代医家对痿的认识与阐述都不太一致,甚而大相径庭,其次关于痿的含义、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相较内经时代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创新。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对痿病的认识来阐述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性,从而来探讨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应用价值,对痿病的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曰: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内经》相关论述出发,阐释阳痿病(筋痿)与阳明经的关系,从理论依据与临床疗效两个方面论证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阳痿病的意义,归纳"治痿独取阳明"的两大治疗方法:通补阳明、清阳明湿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