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索一种快速、可靠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方法,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RSV进行研究。结果:RT-PCR方法可检出病毒量为10TCID50/ml(TCID50为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用于扩增F蛋白基因的引物经计算机基因库检测与其他病毒无同源性,实验同步扩增其他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均无阳性扩增带;实验过程6小时内完成。在RSV好发季节对53例拟诊为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儿咽拭子进行检测,RSV阳性28例(52.8%)。提示RT-PCR方法检测RSV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特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使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A、B亚型的方法更为简单、特异、有效。方法根据RSVG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套引物,其中P1为亚型间通用的引物,P2和P3分别为A、B亚型特异性引物。将这些引物用于同一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A、B亚型株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77bp和863bp,根据PCR产物的大小即可鉴别所测毒株的亚型。用这一方法对RSV原型株和9株我国分离株进行亚型鉴定。结果分离株8株为A亚型,1株为B亚型,分型结果与单克隆抗体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完全相符。结论RTPCR方法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等特点,适用于RSV临床标本的亚型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别呼吸道合胸病毒亚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使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A、B亚型的方法更为简单、特异、有效。方法 根据RSV G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套引物,其中PI为亚型臆通用的引物,P2和3分别为A、B亚型特异性引物。将这此引物用于同一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用的引物,P2和P3分别为A、B亚型株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77bp和863bp,根据PCR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用于病原学诊断,是目前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先进方法。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RSV- RNA相关序列的存在,探讨其敏感性和RS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该院儿科26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痰标本RSV核酸RNA。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SV-IgM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①痰标本RSV-RNA阳性率38.7%,血RSV-IgM阳性率21.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年龄≤6个月组痰标本RSV-RNA阳性率43.6%,显著高于1~3岁组阳性率32.1%(P<0.01)。③毛细支气管炎痰标本RSV-RNA阳性率最高(58.5%),与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痰标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结论: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RSV感染敏感性高,RSV是婴幼儿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25-828]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原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球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检测RSV的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技术不适合临床早期诊断和疫情应急诊断的需要;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和快速的特点,主要有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和酶免疫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PCR和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技术等,特别是PCR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所有针对RSV病原学的检测技术均有其优缺点,开发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技术是未来RSV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机体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的发病有关。RSV既可以通过其两个膜蛋白F和G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又可能使机体辅助性T细胞1和2比例失调,并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造成免疫病理损伤。RSV感染还可以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致哮喘因子,增强机体对变应原的致敏作用,诱导辅助性T细胞2反应等机制诱发哮喘。目前针对RSV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而F蛋白和G蛋白亚单位疫苗能够诱导中和抗体和保护性抗体,在RSV疫苗的开发中有比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8.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以及造成婴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RSV疫苗的研制已有40余年的历史,最初儿童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后再次感染RSV的病情比未接种更加严重;减毒活疫苗在遗传稳定性上存在问题;以纯化的F蛋白和G蛋白研制的部分亚单位疫苗已进入前期临床或临床试验阶段,由于亚单位疫苗接种后可能会诱导辅助性T细胞(Th)2优势,研究者试图利用佐剂来诱导Th1/Th2的平衡;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的病毒病原情况。方法取1260例年龄14岁以下住院ARI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用间接免疫荧光及病毒分离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及腺病毒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其中490例患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检测。结果1.ARI1260例中,43.33%检测到了病毒病原,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36.19%,RSV阳性率最高(23.97%),以冬春季为著,88.08%的RSV阳性为3岁以下小儿。2.EV阳性率16.33%。3.19例存在2种病毒混合感染,均出现在冬春季,16例为RSV并EV感染。4.入选的510例急性呼气性喘息患儿中,3岁以下RSV阳性率最高(43.20%),3岁以上EV阳性率最高(36.11%)。结论1.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婴幼儿ARI的主要病原。2.冬春季EV可并RSV等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3.RSV及EV是引起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毒病原。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冬-2006年春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监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对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监测并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2000年11月-2006年3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采集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10048份,接种于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用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对部分RSV阳性的标本用RT-PCR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 (1)在10048份标本中,有2286份为RS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2.8%。其中病房标本7176份,RSV阳性2153份,阳性检出率为30.0%;门诊标本2872份,RSV阳性133份,阳性检出率为4.6%。(2)2000~2001年冬春、2002-2003年冬春、2004-2005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18.2%和20.4%,而2001—2002年冬春、2003—2004年冬春和2005-2006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3%、41.0%和40.5%。(3)对938份RSV阳性标本的亚型监测结果:A亚型691份,占73.7%,B亚型247份,占26.3%,2000-2001、2004-2005年冬春季RSV感染以B亚型为主;而2001-2002、2002-2003、2003-2004年冬春季以A亚型为主;2005—2006年为A、B亚型同时流行。结论 RSV是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呈现出隔年高峰的流行趋势,RSVA、B亚型是交替出现的,并且有时以相近的比例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为评价双黄连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45例3岁以下有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治疗研究。双黄连组17例,病毒哩组和对照组各14例。结果表明,治疗后双黄连组及病毒唑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均短于对照组(F=5.12,P<0.01);血氧分压的改善双黄连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4.31,P<0.05);肺部X线检查结果双黄连组也短于其他两组(H=11.01,P<0.01)。双黄连组病毒检出率较低,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亦较其他两组多。双黄连组未见任何严重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Lambert SB Whiley DM O'Neill NT Andrews EC Canavan FM Bletchly C Siebert DJ Sloots TP Nissen MD 《Pediatrics》2008,122(3):e615-e620
15.
为早期诊断和检测白血病患儿体内微量残留白血病(MRD),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生物素标记克隆特异性探针斑点杂交方法,检测45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产生的第3互补决定区(CDR-Ⅲ),并对6例完全缓解患儿进行随访。结果表明,28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25例(89.3%),9例T-系ALL中2例(22.2%)及1例粒-淋双标记白血病检出克隆性CDR-Ⅲ重排片段,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未见有意义的扩增带。6例完全缓解中,1例PCR扩增产物电泳后检测为阳性,但斑点杂交6例均显示阳性结果,且彼此间无交叉反应,检测肿瘤细胞的敏感度达10-5。研究提示本方法对早期诊断和监测MR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