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其中神经纤维瘤变1型(NF-1)18例,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MRI表现。结果:病灶发生于桥小脑角区8例、三叉神经区3例、颞下窝2例、口咽及鼻咽部3例、颈部5例、腰椎管6例、颈静脉孔区及忱骨大孔区各2例。合并脑膜瘤4例、胶质瘤1例。11例神经纤维瘤病与颅神经或外周神经关系密切。在T1WI上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较小的肿瘤信号均匀,瘤体大时易出现坏死囊变,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结合肿瘤的部位、数目、与神经的关系及临床资料,MRI能对神经纤维瘤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SCD患者脊髓MRI均显示颈胸段脊髓长节段异常信号,病变主要位于后索(20例)或同时累及后索和侧索(3例),2例单纯累及侧索,1例同时累及后索、侧索及前索。横轴位T2WI显示颈髓与胸髓异常信号形态各具特点,病变位于颈髓后索表现为"倒V字征"或"点状征";位于胸髓后索表现为"双目望远镜征"或"圆点征";位于颈髓或胸髓侧索均表现为双侧对称点状高信号。结论:SCD脊髓MRI提示脊髓后索和侧索选择性受累,可同时累及前索或单独累及侧索。病变在颈髓和胸髓上的特异性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岁雄性实验猴,行双侧T12肋间动脉栓塞致脊髓梗死的动物模型,连续动态观察MRI改变。回顾分析了9例患者脊髓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实验猴,9例患者MRI矢状位T2WI显示脊髓中央区高信号,轴位T2WI显示脊髓内“H”型高信号及脊髓前角高信号(“猫头鹰”眼征),T1WI在急性期脊髓增粗,慢性期脊髓变细萎缩。结论:MRI是脊髓梗死唯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NF)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12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NFⅠ型10例,NFⅡ型2例,MRI能够很好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结论:MRI是诊断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优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椎管内结核瘤、转移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椎管内结核瘤、10例椎管内转移性肿瘤、3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均接受MR平扫,20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椎管内结核瘤和转移瘤位于颈、胸、腰段多个节段,脊髓内外均有,主要位于髓外硬脊膜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主要位于腰段马尾神经周围,颈、胸段脊髓表面见少许结节病灶。3种病变均为多发结节,呈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有明显强化。部分椎管内结核瘤病灶分界欠清,与硬脊膜紧密相连、融合,邻近硬脊膜明显增厚强化、脊髓均见程度不等的片状异常信号,其中5例马尾神经可见增粗、强化。椎管内转移瘤病灶之间分界清楚,未见明显融合,8例邻近硬脊膜者可见轻-中度强化,10例脊髓可见程度不等的片状异常信号,2例可见马尾神经增粗、强化;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病灶分界清楚,邻近硬脊膜、马尾神经未见增厚和强化,脊髓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MRI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椎管内结核瘤与转移瘤和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6.
脊髓室管膜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结果;18例脊髓室管膜瘤中,主要位于颈髓11例,胸髓5例,马尾2例。肿瘤长度2~7个椎体高度。平均长度为3.5个椎体高度。肿瘤轴位相常表现位于脊髓中央长圆柱形占位,肿瘤实质在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83%肿瘤一端或两端可见囊腔。肿瘤边界清楚占89%,明显均匀强化占56%。明显不均匀强化39%。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颇具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须与髓内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的MRI征象,提高本病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及手术记录完整的15例MPE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结果:15例MPE均为单发病灶,8例位于腰2椎体附近。15例肿瘤呈中心性纵向生长,平均长径为(5.14±2.92) cm。13例表现为规则的长椭圆形,1例表现为短椭圆形,1例形态不规则,对椎管后方骨质压迫、吸收呈“扇贝样”改变,但未累及椎间孔。12例肿瘤与脊髓圆锥或马尾终丝分界不清,3例对脊髓圆锥或马尾终丝推移。T1WI平扫14例呈等信号(参照脊髓灰质),1例呈低信号。T2WI平扫14例为高信号,1例为完全低信号,14例肿瘤内部或边缘可见点状、条状及斑片状低信号,有8例肿瘤头端或尾端表现为“帽征”,且全部为马尾终丝区的肿瘤。5例肿瘤内部可见囊变,2例尾端囊变。T1WI增强15例肿瘤实体均明显强化,10例肿瘤表现为“蜂窝状”强化,1例肿瘤T2WI显示为完全低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结论:椎管内MPE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12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桥前池、桥小脑角池2例,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间隙9例,背侧髓外硬膜下间隙1例,“脊髓嵌入症”8例。1例CT平扫等脑脊液密度。8例T1WI、T2WI类似脑脊液信号;3例T1WI、T2WI信号混杂。增强扫描,仅1例边缘轻度半环状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8例临床证实的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图像特点。结果:45例病变中,肿瘤18例,炎性病变14例,脉管性病变9例,神经纤维瘤病4例。T1WI图像上,18例(100%)肿瘤、12例(86%)炎性病变、8例(89%)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呈略低至等信号。T2WI图像上,10例(56%)肿瘤、14例(100%)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呈略高至高信号,11例(79%)炎性病变呈低或极低信号;11例(61%)肿瘤、3例(21%)炎性病变及9例(100%)脉管性病变边界较清;15例(83%)肿瘤、14例(100%)炎性病变、1例(11%)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有邻近孔道受累;45例病变均累及鼻咽咀嚼肌间隙内脂肪;8例(44%)肿瘤、10例(71%)炎性病变、2例(22%)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出现间隙内肌肉异常强化。结论:MRI可以显示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的范围、形态、信号特点及间隙自身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重点分析其MRI特点及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42岁,平均15.7岁,本组病例发病部位1例位于硬膜外,1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7例位于脊髓内,病灶们于胸段3例,脊髓圆锥内7例,脊髓圆锥水平髓外硬膜下3例,马尾11例,其MRI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13例,等低信号9例,等高信号2例;T2WI高信号15例,等高信号7例,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在22例增强扫描的病人中,5例病灶边缘呈轻度增强,17例增强扫描病灶无变化。3例病灶边缘可见脂肪信号。14例合并有先天畸形态。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无变化或呈病灶边缘轻度增强,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先天畸形,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可与其它椎管内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3例,腰骶椎4例,共累及13个椎体,除2例椎体呈破坏塌陷改变外,其余椎体呈不同程度的膨胀性破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常呈混杂信号,呈低、中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均匀强化。结论MRI对脊柱骨巨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耳鼓室球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中耳鼓室球瘤的MRI表现特征。13例均行横断面和冠状面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3例鼓室球瘤均发生于下鼓室靠近鼓岬,T1WI呈等信号9例,稍高信号4例,T2WI均呈高信号影,增强呈显著异常对比强化。肿瘤最小为0.4cm×0.4cm×0.5cm,最大为1.6cm×2.0cm×2.8cm。结论 MRI在显示鼓室球瘤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脊髓刀扎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对12例急性脊髓刀扎伤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可见入路信号,椎管外一椎管内的刀迹金属伪迹影;此外,亦可见脊髓内的刀迹金属伪迹影、脊髓损伤信号、水肿信号、脊髓出血信号、硬膜外、下血肿出血信号。硬膜下、外血肿的鉴别可通过硬膜在血肿与脊髓间的关系来鉴别;矢状T1、T2加权相可以清晰地显示黄韧带、后纵带及硬膜的损伤或断裂。结论 MRI可准确诊断脊髓刀扎伤的部位,髓内、髓外及韧带、硬膜的损伤,尤其是矢状T2W相可清晰、准确地显示刀扎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神经纤维瘤病的颅脑和脊柱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认识神经纤维瘤病的颅脑及脊柱MRI表现,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或影像学确诊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MRI图像,同时查阅了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提出神经纤维瘤病的主要颅脑和脊柱的MRI表现及有关病理解释。结果11例为NFl,5例为NF2,NFl中眼眶周围丛状神经纤维瘤6例,其中5例伴蝶骨翼发育不良,视神经增粗1例,基底节信号异常8例,2例伴椎管神经纤维瘤。NF2均表现为两侧听神经瘤,其中2例合并多发脑膜瘤及其他颅神经瘤和椎管肿瘤。结论NFl及NF2有明显特征性颅脑及脊柱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及影像资料,我们能对神经纤维瘤病对颅脑及脊柱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在低场磁共振的MR表现,并对其分类与分型、临床症状、MRI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本组42例均行0.35T永磁型磁共振矢状面T_1WI、T_2WI和横断面T_2WI及部分患者加行轴位T_1WI,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按Nabors方法分为: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4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32例,根性囊肿(Ⅱ型)4例,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Ⅲ型)2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均边界清楚,T_1WI均匀低信号,T_2WI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12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Ⅰa型常位于中下段胸椎脊髓背侧,并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推移。Ⅰ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其内有神经根存在。Ⅲ型囊肿常位于胸段脊髓背侧,脊髓受压、前移和变形。结论低场MRI能较好地显示椎管内脊膜囊肿,对椎管内脊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影像依据,Ⅰa型及Ⅰb型椎管内脊膜囊肿MR征象较典型,诊断不难;而根性囊肿及硬膜下脊膜囊肿需要与囊性神经鞘瘤及肠源性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邻近透明隔,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内可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起源于侧脑室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可能,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皮样囊肿11例,表皮样囊肿8例,畸胎瘤6例.MRI平扫病灶为混杂信号18例,较均匀囊性信号7例.MRI增强扫描,22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1例病灶内见结节状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行MRI检查。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T1加权像(T1WI)TE/TR 12/630,T2加权像(T2WI)TE/TR 100/3 000,横轴位(T2WI)TE/TR 100/2 800,5例行冠状位(T2WI)TE/TR 100/2 800。6例均行增强扫描,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1经肘静脉注射,注完药后即行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参数同T1WI平扫)。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胸段椎管硬膜外5例,颈胸段1例,均沿脊髓长轴生长。其中脊髓背侧2例,可见环绕脊髓生长,呈钳状;左后侧1例,右后侧3例,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梭形4例,长椭圆形2例,两端尖锐,呈鼠尾状或毛笔尖状。6例肿瘤信号强度在T1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并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须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胰岛细胞瘤较少见,目前对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报道较多,MRI表现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胰岛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着重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岛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0例胰岛细胞瘤中,8例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其中4例为恶性。胰岛素瘤普通CT多表现为等密度,轻度强化,较易漏诊。MRI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常规增强后轻度强化,动态MRI增强早期可明显强化。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多较小,无功能性或恶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多较大。恶性胰岛细胞瘤多伴肝脏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较常规CT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尤其是动态增强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